誌第九 輿服(1 / 3)

誌第九 輿服

昔三皇乘祗車出穀口,夏氏以奚仲為車正,殷有瑞車,山車垂句是也。《周禮》匠人為輿,以象天地。漢武天漢四年,朝諸侯甘泉宮,定輿服製,班於天下。光武建武十三年,得公孫述葆車,輿輦始具。蔡邕創立此誌,馬彪勒成漢典,晉摯虞治禮,亦議五輅製度。江左之始,車服多闕,但有金戎,省充庭之儀。太興中,太子臨學,無高蓋車,元帝詔乘安車。元、明時,屬車唯九乘。永和中,石虎死後,舊工人奔叛歸國,稍造車輿。太元中,苻堅敗後,又得偽車輦,於是屬車增為十二乘。義熙中,宋武平關、洛,得姚興偽車輦。宋大明改修輦輅,妙盡時華,始備偽氐,複設充庭之製。永明中,更增藻飾,盛於前矣。案《周禮》以檢《漢誌》,名器不同,晉、宋改革,稍與世異,今記時事而已。

玉輅,漢金根也。

漆畫輪,金塗縱容後路受福輠。

兩廂上望板前優遊,通緣金塗鏤釭,碧絞罽,鑿鏤金薄帖。兩廂外織成衣,兩廂裏上施金塗鏤麵釘,玳瑁帖。望板廂上金薄帖,金博山,登仙紐,鬆精。優遊上,和鸞鳥立花趺銜鈴,銀帶玳瑁筒瓦,金塗鏤,刀格,織成手匡金花鈿錦衣。優遊下,隱膝,裏施金塗鏤麵釘,織成衣。優遊橫前,施玳瑁帖,金塗花釘。優遊前,金塗倒龍,後梢鑿銀玳瑁龜甲,金塗花遝。望板,金塗受福望龍諸校飾。抗及諸末,皆螭龍首。

龍形板,在車前,銀帶花獸,金塗受福,緣裏邊,鏤玳瑁織成衣。裏,金塗鏤麵花釘。外,金塗博山、辟邪虎、鳳皇銜花諸校飾。

鬥蓋,金塗鏤釭,二十八爪支子花,黃錦鬥衣,複碧絹柒布緣油頂,絳係絡,織成顏芚赭舌孔雀毛複錦,緣絞隨陰,懸珠蚌佩,金塗鈴,雲朱結,仙人綬,雜色真孔雀眊。

一轅,漆畫車衡,銀花帶,衡上金塗博山,四和鸞鳥立花趺銜鈴,所謂“鸞鳥立衡”也。又龍首銜軛,叉髦插翟尾,上下花遝,絳綠係的,望繩八枚。

旂十二旒,畫升龍,竿首金塗龍銜火焰幡,真眊。

棨戟,織成衣,金塗遝駐及受福,金塗雁鏤釭。

漆案立床,在車中,錦複黃絞,為案立衣。

錦複黃絞鄣泥。八幅,長九尺,緣紅錦芚帶,織成花芚的。

五輅,江左相承駕四馬,左右騑為六。施絳係遊禦繩,其重轂貳轄飛軨幡,用赤油金,有紫真袴。

左纛,置左騑馬軛上。

金筼金加冠,狀如玉華“形”,在馬髦上。

方釳,鐵廣數寸,有三孔,插翟尾其中。

繁纓,金塗紫皮,紫真眊,橫在馬膺前。

鏤錫,刻金為馬麵當顱。

皆如古製。世祖永明初,加玉輅為重蓋,又作麒麟頭,采畫,以馬首戴之。竟陵王子良啟曰:“臣聞車旗有章,載自前史,器必依禮,服無舛法。凡蓋員象天,軫方法地,上無二天之儀,下設兩蓋之飾,求之誌錄,恐為乖衷。又假為麟首,加乎馬頭,事不師古,鮮或可施。”建武中,明帝乃省重蓋等。

金輅。製度校飾如玉輅,而稍減少,亦以金塗。

象輅。如金輅而製飾又減。

木輅。製飾如象輅而尤減。

革輅,如大輅。

建大麾。赤旗也。首施大焰幡。

宋升明三年,錫齊王大輅、戎輅各一。乘黃五輅,無大輅、戎輅。左丞王逡之議:“大輅,殷之祭車,故不登周輅之名,而《明堂位》雲‘大輅,殷輅也’。注雲‘大輅,木輅也’。”

《月令》‘中央土,乘大輅’。注雲‘殷輅也’。《禮器》‘大輅繁纓一就’。注雲‘大輅,殷之祭天車也’。《周禮》五路,玉路、金路、象路、革路、木路。則周之木路,殷之大輅也。周革路建大白,以即戎,此則戎路也。意謂國之大事,在祀與戎,故錫以殷祭天之車,與周之即戎之路。祀則以殷,戎必以周者,明郊天義遠,建前代之禮,即戎事近,故以今世之製。《明堂位》雲‘魯君孟春乘大路,載十有二旒日月之章,祀帝於郊’。天子以大輅以錫諸侯,良有以也。今木路,即大路也。”太尉左長史王儉議,宜用金輅九旒。時乘黃無副,借用五輅,大朝臨軒,權列三輅。

玉、金輅,建碧旂。象木輅,建赤旂。永明初,太子步兵校尉伏曼容議,以為:“齊德尚青,五路五牛及五色幡旗,並宜以先青為次。軍容戎事之所乘,犧牲繭握之所薦,並宜悉依尚色。三代服色,以姓音為尚,漢不識音,故還尚其行運之色。今既無善律,則大齊所尚,亦宜依漢道。若有善吹律者,便應還取姓尚。”太子仆周顒議:“三代姓音,古無前記,裁音配尚,起自曼容。則是曼容善識姓聲,不複方假吹律。何故能識遠代之宮商而更迷皇朝之律呂,而雲當今無知吹律以定所尚,宜附漢以從闕邪?皇朝本以行運為所尚,非關不定於音氏。如此,設有善律之知音,不宜遵聲以為尚。”散騎常侍劉朗之等十五人並議駁之,事不行。

皇太子象輅。校飾如禦,抃九旒降龍。

皇太後皇後重翟車,金塗校具,白地人馬錦帖,廂隱膝後戶,白牙的帖,金塗麵釘,漆畫輪,鐵鐺,金塗縱容後路輠,師子轄、抗簷皆施金塗螭頭及神龍雀等諸飾。軛衡上施金博山,又有金塗長角巴首。蓋,金塗,爪支子花二十八,青油俠碧絹黃絞蓋,漆布裏。紫顏芚,黃絞紫絞隨陰,碧毛。外上施絳紫係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