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結語(1 / 3)

第九章 結語

大凡名人傳記都免不了集中描寫個人的天才,而要寫一本某門學科的發展史,就要錯綜複雜得多。下麵羅列的一係列成就實際上應歸功於以摩爾根為其無可爭議的“老板”的整個集體。這個集體因陋就簡,通過許多引人入勝、大膽而簡單的實驗,取得了以下成就:

(1)他們證明基因是存在於染色體上的實實在在的東西;

(2)他們證實了孟德爾定律的可靠性;

(3)他們重新發現了孟德爾定律的例外情況——連鎖,又發現了連鎖的例外情況——互換和雙互換;

(4)他們發現基因是呈直線排列的,其相對位置是可以確定的,可以做到以“摩爾根”或“厘摩爾根”為單位測定基因的距離;

(5)他們證明了生物的性別決定於染色體;

(6)他們發現了染色體的重複、缺失、易位、倒位、三體性、三倍性和並連X染色體;

(7)他們發現了位置效應、基因多效性、複等位基因以及受複等位基因影響的單一性狀。

毫不奇怪,人們把摩爾根作為一位遺傳學家來紀念。然而他個人卻認為自己是個實驗動物學家,主要興趣愛好是實驗胚胎學。摩爾根忙於搞遺傳學研究,無暇再去充當胚胎學的奠基人,不過,梯度理論的確是他在1904年和1905年提出來的。他區分出再生現象的兩種過程,而且創造了“變形再生”這個新名詞。他發現,生物的再生必須以存在著神經組織為前提,而再生並不是一種適應現象。他還研究了影響卵子的條件,測定了精子進入卵的部位、第一次卵裂麵和最終對稱麵三者的相關性。他發現鎂鹽可以誘導孤雌生殖,而鉀鹽、低溫、缺氧會導致畸形發生。他證明離體的卵裂球可以正常發育,從而否定了鑲嵌說。同時,他比誰都先認識到,隻有證明了有某種機製調節著基因活動之後,才可能用遺傳學理論解釋胚胎學的問題。

摩爾根最優先考慮的並不是遺傳學,而是胚胎學。他寫的遺傳學方麵的書,經常是匆匆忙忙,草草成篇,而他寫的《實驗胚胎學》卻一反他的常規,精雕細刻,推敲再三,成書費時達七年之久。可惜讀者對這本書卻不予理會。確實,摩爾根的胚胎學研究大部分都被埋沒了。在1966年紀念摩爾根誕辰一百周年的座談會上,世界知名學者宣讀了許許多多討論遺傳與發育的論文,他們對摩爾根表現出無限的崇敬與欽佩,然而競無一人引證過他的胚胎學著作。他這方麵的成就之所以被人忽略,是因為摩爾根當時已被明確地冠上了“遺傳學家”的頭銜(至今還是這樣,正如我們這本書的書名標上了“遺傳學的先驅”一樣)。頭銜的效力極大,以至於他發表的遺傳學的見解,即使是錯的,別人也以為是對的;而他發表的胚胎學的意見,即使說得對,別人也不接受。也許孟德爾之被埋沒也是出於同樣的原因:修道士能懂得什麼科學?加羅德的光輝發現多年無人向津也是同一道理:一個內科醫生會懂得多少遺傳學?

摩爾根反對給人劃框框,戴帽子。加州理工學院之所以取得驚人成就,這種態度起了很大作用。他在加州理工學院反對學科問各自為政,力主把遺傳學、動物學、胚胎學、生理學合並為生物學,他還提倡生物學同化學、物理學相結合。隻要想想摩爾根一貫喜歡利用簡陋設備單幹的癖好,想想他數理化根基之薄弱,他能提出這種主張更是難能可貴。

他認為他自己的成功有四個條件:運氣好,實驗材料選用得當,懷疑一切,勤學苦幹。他還應加上一條:能抓住重要問題而放棄意義不大的枝節。也許還應再加一條:有些看來辦不到的事他也要闖一闖。當德裏施發現一種機器(這裏指卵)能分成兩半,每一半都具有與整體等同的發育潛力時,他覺得這種結果難以置信,於是緊急轉向,放棄了胚胎學。摩爾根則不一樣,他也覺得這樣的結果不可能,但卻因此搞起了胚胎學研究。能代表摩爾根這種治學態度的另一個極好的例子是他同青年胚胎學家詹姆斯·尼爾之間的幾句對話。在伍茲霍爾,當討論到果蠅的咽側體和環腺的移植問題時,尼爾說,這在技術上是非常困難的。而摩爾根用了一句他自己的口頭禪來回答。他說:“困難固然困難,但不是辦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