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個年過40的男人,他在一家企業工作,是一個小職員,當企業改革的大潮襲來時,他遭受了下崗分流的命運。下崗後這個男人的生活一落千丈,雖然費盡周折找工作,也接連進過幾個工廠,但是仍然是入不敷出。
後來男人和家人商議,並在朋友、親屬以及街坊鄰居們的幫助下,在小城新興的一個服裝市場裏開起了一家不大不小的火鍋店。
剛開張時,火鍋店生意冷清,全靠朋友和街坊照顧。但因為他非常厚道、待人誠懇和氣,且各種餐飲的價格低廉,贏得了大批的“回頭客”,火鍋店生意一天一天地好起來。人們在常常去照顧生意時,發現幾乎每到吃飯的時間,小城裏行乞的七八個大小乞丐都要成群結隊地到這對夫婦的火鍋店來行乞。麵對這些乞丐,這個男人都會笑嗬嗬地給這些肮髒拖遝、令人避之不及的乞丐盛滿熱飯熱菜。而且這個男人施舍給乞丐們的飯菜,都是從廚房裏盛來的新鮮飯菜,並不是那些顧客用過的殘湯剩飯。
小城裏從沒有人能夠像他那樣寬容平和地對待這些乞丐。因此,在這座小城倒成了一道奇觀。自然有一些明白人來指點這個男人,本是小本生意,哪有那麼多的錢給這些乞丐呢?而且,現在有很多人,五體不勤,以行乞為生,還有人通過行乞致富的,因此,可憐這些人,未免太糊塗了!這個男人隻是微笑著傾聽,他感謝明白人的好意,可卻堅持認為:一團和氣致祥順。
明白人搖頭歎息:太糊塗了!如此下去必然要關張了。
來小店的乞丐們好像越來越多,有時候,甚至比一天的顧客還要多,一度,曾經如那位明白人所言,小店的確有些難以支撐,處於風雨飄搖之中。
但是他選擇忍下來,他決定盡力繼續為這些乞丐供應飲食。
這些乞丐也很知趣,討了飯菜就走,從不在火鍋店的門口逗留而影響他的生意。就這樣艱難地度過了一段時日,火鍋店的生意又奇跡般地好起來,除了市場上的老顧客,總有一些遠道而來的顧客,他們說專門為享受小店的和氣氛圍。
大約半年以後的一天深夜,一家從事服裝批發生意的老板因為沉迷於麻將桌前,忘了將燒水的煤爐熄滅,結果引發了一場大火。由於整個市場中都是些絲綢、化纖、棉麻製品一類的易燃物品,火借風勢,眨眼的工夫,整個市場便是一片火海。
而在這一天,這家火鍋店的男主人恰好到外麵進貨,店裏隻留下了妻子照看。一無力氣、二無幫手的女店主,眼看辛辛苦苦張羅起來的火鍋店就要被熊熊大火所吞沒,卻一籌莫展。就在這時,那班平常天天上門乞討的乞丐,不知道從哪裏鑽了出來,在老乞丐的率領下,冒著危險將那一個個笨重的液化氣罐搬運到了安全的地段,並將那些易燃的物品也全都搬了出來。
消防車很快開來了,但是救火還是費盡了周折,周圍很多家店鋪,因為得不到及時的施救,很快淹沒在火海裏。隻有火鍋店由於搶救及時,雖然也遭受了一點損失,但終於保住了。參加撲火的消防隊員感慨地說,要是火鍋店裏的那些笨重的液化氣罐子不及時搬離火場,一旦發生爆炸,後果將不堪設想,整個市場都會被夷為平地,那損失可就大了。
這件事引起了一個記者的注意,他采訪了那個老乞丐,老乞丐感慨地說:“像店老板這樣能夠忍得了乞丐一再去乞討,而且還能忍受自己虧本的,我老漢見得太少了,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我們能做什麼,無非是給他做個宣傳,給他做做體力活。”原來那些慕名而來的遠方顧客,都是聽到乞丐們的宣傳而來的。
這位記者很感動,他通過媒體報道了這件事,小城裏轟動一時,火鍋店重張開業的時候,擠滿了小城裏的各色客人。
在別人看來,讓乞丐來店裏吃飯,簡直就是糊塗,不但要照顧海量的乞丐,同時還要給他們新鮮的飯菜,這已經是相當糊塗了。可是這個和氣的男人得到什麼了,很顯然,是幸運,是福氣。
自古以來,人們就崇尚“一團和氣致祥順”,無論是儒家、道家還是佛家,都把用忍製造和氣作為一個行事處事的核心概念而融入自己的體係,由此可見,做人和氣,做事忍耐,實則是一種高級的處事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