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過這座山就是山前村,我們去山前村吧?到那兒一定有辦法。”孫楠指了指著前麵的一座山頭提議道。

回二道嶺是不可能的了,秦天河隻能接受孫楠的提議,推著摩托車跟在孫楠身後繼續上路,不一會兒的功夫,他們就轉過前麵的山頭,來到了山前村村口。

讓秦天河沒想到的是,他和孫楠途徑的福山村和曆山村都是貧困村,村民住的大都是石頭壘的茅草房,零零星星有幾家磚瓦房,而山前村的村民似乎都非常富裕,家家都是磚牆瓦房,甚至還有不少家蓋起了兩層小樓,而且通往村中的道路也比福山村和曆山村要好得多,是一條六米多寬的水泥路。

這讓秦天河頗為費解,情不自禁衝孫楠道:“這個村似乎很富裕。”

孫楠道:“當然了,這個村可是我們二道嶺鄉有名的小康村,村裏人能不富嗎?”

“同在山裏,為什麼福山村、曆山村都是貧困村,而這個村卻這麼富裕呢?”秦天河大惑不解,一臉迷茫地問孫楠。

孫楠告訴秦天河,山前村之所以能脫貧致富走上小康,主要是因為山前村出了一位大幹部,省財政廳非稅務管理局局長唐士中。

唐家在村中本來隻是小姓,多年來一直受村裏人歧視,自從唐士中進了市政府成了國家幹部後,村裏人對唐家的態度就發生了改觀,尤其在唐士中出任市財政局非稅務管理處處之後,唐家在村裏的地位就變得更加舉足輕重起來。

俗話說,一人得道雞犬升天,這話一點不假,唐士中發達之後,唐士中的弟弟唐大元沾著唐局長的光跟著發達了起來,被村裏人一致推選為村主任。

村裏人之所以推薦唐大元,就是看中了唐士中的特殊身份。

唐大元幾十年一直沒抬起頭做人,現在一下子變成了村主任,自然感覺良好,積極性也高,上任不久就跑到省裏,通過弟弟的關係弄了十萬元回來,把村裏小學原來的那座破房屋推倒,蓋了一棟兩層的教學樓。學校教學樓蓋好之後,唐大元再次跑到市裏,又搞回來了十五萬元,給村裏修了一條水泥路。

路修好後,唐大元又跑到市裏,為村裏爭取來了一筆扶貧資金,用那批資金作為啟動資金,帶著村民開墾荒山,植樹造林,栽植果木,三年不到就帶領村裏脫離貧困,成了遠近聞名的富裕村和小康村,唐大元也因此被推選為縣人大代表和縣政協委員。

說話間,秦天河和孫楠已經走進了村子,來到了唐大元的家門口,孫楠徑直走到唐大元的院門前,衝著院子喊道:“唐主任在家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