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叮!”
雙劍交擊,兩道人影淩空倒翻,輕輕落在院中雪地上,陷入寸許。仔細一看,卻是兩個十五六歲的少年。
李進止住去勢,訝然笑罵道:“陳遠你這臭小子,莫不是昨夜北風吹來了甚麼仙藥,被你偷吃了罷,怎地一夜之間,內力突然大漲?”
對麵四五丈外,立著一名青衫少年,文采精華,英氣勃發,正是陳遠,聞言“鏘”地一聲還劍入鞘,沒好氣道:“哪裏有什麼仙藥,隻是我昨夜行功時,竟靜中入定,打通了手少陽三焦脈,終是能夠氣行小周天罷了。”
陳遠抬頭望望天色,此時尚暗,萬籟俱寂,唯有滿木落雪偶有墜下,“噗噗”地砸在冰霜上,卻顯得更靜了。陳遠深深吸口氣,緩緩吐出,白氣凝而不散,約有丈許,片刻後方散化不見。
李進又喜又驚,冠玉似的臉上滿是笑容,收劍衝上前來,大力拍打著好友的肩膀道:“好小子,這麼快就給你突破到小周天啦!抱虛勁明明好難煉的,不行不行!看樣子以後又要晚睡半個時辰了……”
言畢拍的更用力了。
陳遠不理,舉步推開院門便行,道:“玄門內功,起步本難,我現在才發覺,欲打通十二正經,師傅說的極對,要旨在於誠心正意,守虛歸靜。時候不早了,咱們還是快走吧,我可不想再和一堆同門師兄弟搶飯了。”
李進一想到不語堂內眾多同門一湧而入的情形,激凜凜打個冷戰,也急忙去了。
此時天尚未明,隱隱有霜氣彌漫,二人踩著冰雪,向著不語堂一路行來,隻見得三兩個早起的同門,湊在一起,倒也顯得熱鬧起來。陳遠本喜靜,不大合少年天性,隻有幾個好友,李進卻是個極活潑的,平日拉著他,與同門也是不錯。
陳遠聽著師兄弟們的喧嘩,腳步不停,心中沉思。
自身所修抱虛勁,為華山弟子入門心法,品屬人階,功至小周天而止,下一步通脈之法,師門所傳地階心法有“紫霞神功”、“混元功”、“明月流風訣”,三者皆可修至先天,卻非有大功及傑出弟子不傳,落雲訣不在考慮之中。
思緒流轉間,已過了學聲軒,隱約可見不語堂飛簷一角。華山乃當世正道大派,垂名近百載,非同小可。五峰現各有近二百弟子,飲食起居依峰而行,因掌門顏君陽好儒學,初進弟子識字學文之處名曰學聲軒,三餐之所名不語堂。
此時天色微明,晨光熹微,滿地雪色,甚是可愛,陳遠走在後頭,看著前麵人群中唾沫橫飛的李進,微微一笑,暫將心事拋開,默聽踩雪之音。
待來到堂前,已有十數人。青磚黑瓦,半舊木門,飯香繚繞,跺雪推門進去,隻見裏麵長莫三十丈許,寬約十丈,數排桌椅一溜兒排開去,兩麵牆上各有排油燈,燭光照的整個堂內溫暖起來。眾人左麵自取了碗筷,打了飯菜,領了益氣粥,粥內多有黃苓、山藥、紅豆、何首烏等補氣培血之物,各人每天一碗,自去食用不提。
陳遠吃完時,人漸多,聲漸喧,拉上李進交了餐具,不管他大呼小叫,快步上峰。
此時天光漸明,兩人展開身法,踏雪向上。華山險奇,奈何兩人入門已六七年,這條路早不知走了多少次,當真是熟極而流,幾乎閉著眼也無妨,一路時聞猿啼獸吼,震的道旁鬆衫林木上積雪簌簌而落,又驚起寒鴉,惹的李進大呼小叫,平添幾分趣味。
約半刻功夫,依稀望見峰頂時,山風漸強,兩人止住身法,卻是到了。隻見一片寬莫百丈的平地自腳下鋪開,邊上雪地間有零星不知名的弱花微草,沿山繞了過去,漸遠漸攏,轉過一片山岩,不見了。
這便是眾弟子上午集體習劍之所在,隻因練劍之時,峰頂常有劍吟傳來,這塊平地又幾近繞山一周,故名劍音花帶。
時辰尚早,場上隻有三五個早來的弟子在自顧練劍,使的皆是華山製式青鋼劍,凡鐵所鍛,長三尺許。兩人右轉來到平日練習的地方,李進調息了一番,正勢清心,自入門劍法起一式式練了起來。
陳遠轉身按劍,極目望去,隻見朝陽東照,雲霞千裏,冰封千裏,交相輝映,遠川如帶,近城仿盒,不由輕嘯一聲,喝道:“李進,看劍!”一劍刺去,使的是希夷劍中一招大象無形,劍勢轉折不定,似有似無,叫人不知刺向何處。
李進正練到養吾劍法,見狀笑道:“來得好!”不退不避,右腕一振,劍鋒上轉,繞身疾舞,正是養吾劍法有名的守招君子不易。
陳遠劍轉,隻聽叮當之聲不絕於耳,李進右手一麻,暗吃一驚,不由退後一步,劍勢變化,兩人展開步法,一路翻翻滾滾拆解了下去。
希夷主攻,養吾主守,這兩套人階劍法是在弟子十三式入門劍法熟練後所修,威力尚可,華山低輩弟子行走江湖時常用,名頭不小。二人於劍法修習上頗有天賦,陳遠尤高,一手希夷劍法使的頗為淩厲,李進極善養吾劍,這與兩人平日性格卻大是不同,在同門中也算的上一件小小異事。因兩人入門上山時便己相識,故常在一處練習劍法,彼此進益頗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