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爾紮克與甘斯卡婭夫人
在世界著名作家中很少有象法國偉大作家巴爾紮克那樣在生活和創作上受到一個女人,特別是一個外國女人那樣深遠的影響。可以說,巴爾紮克最終的悲劇在很大程度上是與甘斯卡婭夫人密切相關的。
1832年2月28日,巴爾紮克收到一封發自烏克蘭署名“外國女人”的來信。在這封信裏,寫信人除了大加讚揚“私人生活場景?外,還責備了巴爾紮克的《驢皮記》。巴爾紮克通過一家發行國外的報紙作了簡短的答複,但這個“外國女人”沒有讀到,於是,同年11月7日她又寫了第二封信。這一次,這個“外國女人”仍然沒有暴露自己的真實姓名和身分,她在信中讚揚巴爾紮克有一顆“天使般的心靈”,在他的內心深處“閃著天才的火花”,隻有他才了解象他這樣的女人所具有的“火熱的心”。
能夠這樣深刻了解自己的心靈、才幹和價值的女人,巴邦紮克還是第一次碰到。一種神秘之感促使他想進一步了解這位外國女人究竟是一個什麼樣的人。於是,1832年12月9日巴爾紮克又通過那家發行外國的報紙登了一則短文。
“巴爾紮克收到了您寄給的來信,一直到了今天他才能通過報紙來告訴您這件事。他很抱歉。不知道把他的回信寄到什麼地方去……”
不久,巴爾紮克又收到了這位“外國女人”的來信。這一次她公開了自己的身分。原來她是烏克蘭的一個貴族大地主——文采斯拉夫·甘斯基伯爵的夫人——甘斯卡婭。她出身於波蘭貴族,自幼嬌生慣養,養尊處優,受過良好的教育。
1819年地嫁給比她大22歲,性情淡漠、不學無術、過著土皇帝生活的甘斯基伯爵。因此,她滿腔激情得不到發泄,一旦讀到巴爾紮克的才情橫溢的小說,便欣喜若狂,完全為之傾倒。巴爾紮克對她也產生了傾慕之情,因為他知道要“在歐洲的文壇上取代拜倫、司各特、歌德迄今所占有的領導地位”,必須把自己的全部精力和時間都貢獻給文學創作事業。為此,必須首先擺脫經濟困境,為文學創作獲得物質保證。其次,還需要一個安靜、溫暖的家庭和一個年輕美貌、了解他的心靈同時又對他體貼入微的妻子,而這一切,甘斯卡婭夫人似乎都占全了。於是,巴爾紮克使不遺餘力地向甘斯卡婭夫人求愛了。
甘斯卡婭夫人同巴爾紮克經過一年多頻繁秘密的通信,一種充滿好奇和疑慮的感情仍來越強烈,為了使他們的交往成為公開的、體麵的、合法的,她成功地說服了丈夫攜帶全家到歐洲西部去旅行。1833年7月初,他們經過長途跋涉,行程1500英裏,來到維也納,住在拜沙特爾城一個名叫安得利的豪華別墅裏。
巴爾紮克接到甘斯卡婭夫人約他會麵的信後欣喜若狂,急忙放下手頭緊迫的寫作,坐著郵車經過四個晝夜,行程400英裏,按約定的時間來到維也納。並按甘斯卡婭夫人的秘密指示,住進了靠近安得利別墅的一個旅館。第二天,他便接到了甘斯卡婭夫人約他會麵的短信,時間是下午1點至4點,地點是拜沙特爾城郊湖邊的一棵大樹下,巴爾紮克按照約定的時間和地點去同他久已盼望的心愛的女人會麵。他來到湖邊,看見一棵大樹下坐著一個年輕的貴婦人,手裏拿著一本書在低頭閱讀。巴爾紮克向她默默走去,當他走近她時,手帕從她手中落到了地上,巴爾紮克向前緊走幾步,拾起手帕,遞給了她,隻見她手中的書正是自己的一本小說。對於這一對情人來說,這是一個多麼激動人心的時刻啊!在緊緊擁抱和熱烈親吻之後,雙方各自為對方傾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