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哈林和他的妻子(1 / 1)

布哈林和他的妻子

尼古拉·伊凡諾維奇·布哈林是蘇聯的大理論家、思想家和經濟學家。

他在20年代結婚,生下一個女兒,後來離了婚,又和一個女布爾什維克共同生活了一段時間,30年代初也分道揚鑣了。不久,他又和一個老戰友的女兒安娜·米哈依洛夫娜·拉裏娜經過相當一段時間的相互了解之後結了婚。

布哈林和拉裏娜的父親是親密戰友和好朋友,他們相識很早,初次見麵是1913年在意大利,從1915年夏至1916年夏他們居住在瑞典,長期流亡在國外。十月革命後從1918年至1927年複他們住在“梅特洛波利”別墅,布哈林一直和拉裏娜一家住在一起,直到1927年秋布哈林搬到克裏姆林宮。

就在布哈林和拉裏挪住在一起的時候,拉裏娜愛上了布哈林。

她和布哈林最初的幾次會麵中有一次是和列寧聯係在一起的。那天在她父親的辦公室裏。那裏象平常一樣經常有許多人,列寧進來了,和她的父親及布哈林談話。當拉裏娜走進來時,正好布哈林出去,她聽到列寧說“布哈林對革命是一個金子般可貴的人”。列寧關於布哈林的這個評價後來在蘇共黨內人人皆知,並把它作為形象化的說法加以接受。當時拉裏娜還很小,聽到列寧的活感到莫名其妙,拉裏娜是按字麵意義理解的,她向列寧說:“不對,布哈林不是金子做成的,他是個活人!”列寧笑著答道:“當然是個清人,我這樣說是園為他的頭發是棕黃色的。”

1931年12月31日,當拉裏娜剛剛跨進朋友的家,她的父親就來了電話,要她馬上國家,說他不行了。兩個星期後她父親病枚了。父親臨死前的最後一分鍾都是清醒的,斯大林的助手波斯克雷貝紹夫來了,她的父親要她母親將一包重要的經濟規劃材料由波斯克雷貝紹夫轉交給斯大林。然後轉身。

朝拉裏娜問道:“你仍然愛著尼古拉·伊凡諾維奇嗎?”有波斯克雷貝紹夫在場的情況下使她很困窘,但她不能說謊,肯定地口答了他。他的父親用嘶啞的、勉強能聽得見的聲音說:

“和尼古拉·伊凡諾維奇過十年比和其他人過一輩子都有意義。”

布哈林與拉裏娜結婚後,1936年8月他們的兒子尤裏出生,這是他在那艱難的歲月裏所能得到的一大安慰。

1937年2月25日,布哈林遭人無端誹謗,被蘇共中央全會定為“反蘇右傾托洛茨基集團”的主要領導人。那天,他回到家裏後,陷入了絕望的境地,他對近幾年來所發生的事情(“肅反大清洗”)百思不得其解,對這些領導人已經喪失了信心,於是他寫下了一份遺書《致未來一代黨的領導人》,他估計被捕後會抄家,就要求妻子一字不漏地背下來,然後把信燒掉。

1937年2月21日,蘇共中央全會複會又通知布哈林和李可夫去。布哈林預感到這將是與家人的訣別。他親吻了不滿兩歲的兒子,淚水縱橫地跪在妻子麵前說道:“記住,安娜,我是無罪的。把我們的兒子教育為一個真正的布爾什維克吧。曆史總會出現一些令人遺憾的錯誤,但是真理一定會勝利的。”

1938年5月15日,這位曾被列寧譽為“黨的寵兒”、“最可貴的理論家”被處決了,時年尚不滿50歲。

拉裏娜帶著對布哈林的愛,艱難地哺育著孩子,終於盼到了為布哈林平反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