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民族審美心理與民族精神(1 / 3)

第六章 民族審美心理與民族精神

與民族精神民族審美心理與民族精神同屬民族文化心理。審美心理屬於層次較淺較顯的文化心理,而民族精神則是層次較深較隱的文化心理。民族精神是各民族本質性的精神鏡像,其他的文化心理總是體現著民族精神,民族審美心理也不例外,也就是說,民族審美心理往往是民族精神的體現。

一、西方:尚利崇力

談到西方的文化傳統,我們必須要聯係希臘。其實,西方的文化淵源在希臘。希臘的民族審美心理和民族精神是西方文化的源頭活水。

希臘民族是“航海民族”,希臘文明是“海上文明”,希臘民族的審美心理和民族精神亦滲透著海的氣息。

希臘國小山多,倘若依靠農耕來維持生活,發展民族實力,那是絕對不行的,希臘人隻得利用自己的海洋優勢,通過海洋運輸發展商業,用他們本士盛產的橄欖油去向其他民族換取糧食。海洋促成了希臘民族的文化心理、民族性格和民族精神。

海洋是廣闊的,海洋也是凶險的。在海上航海的海員們充分地感受到自己存在的力量,他們隻能依靠自己的勇氣、膽略、智慧、經驗和技術,他們可以自由地不受人為限製地四處飄泊,施展自己的才能和抱負,此時,“獨立”與“自由”才真正有意義。在大海麵前,希臘人意識到了人的偉大,也意識到了人的渺小,人間社會的種種糾葛,在大海的永恒洶湧麵前,是多麼地微不足道啊!海上生活常能刺激獨立不羈和追求自由的精神,有利於充分發展獨立不羈的個性,對於個人的主動性和人的欲望、意誌和創造力,航海生活是一種強烈的激素。

航海的人們四處奔波,能夠有機會接觸形形色色的文明。廣闊的海洋和天宇不知不覺也拓寬了航海人的胸懷,他們能夠從自己固有的傳統文化框架中走出來,對其他文明廣采博納,他們的心胸是寬廣的,他們的思想是開放的,航海民族較少偏見、敏於比較、善於選擇、敢於吸收和消化其他民族優秀的文明成果。

海洋也是神秘的,它有著許多的秘密吸引航海人去闖蕩、去解答。航海民族為生計去航海,他們的明確目的是獲取商業利潤,他們世世代代的永不滿足的追求欲造就了民族的探求精神,他們不會安於現狀,沒有什麼可依賴的,他們需要尋求更好的技術,更好的航線去更好的目的地賺取財富。

無限製地崇拜力量、不擇手段地追求力量和一如既往地偏愛技術,也是希臘航海民族的本質精神所在。在茫茫海上的激烈角逐中(不論是海戰,還是貿易競爭或漁業競爭),決定勝負優劣的不是人數的多寡,而是人的素質;不是船隻的數量與大小,而它的技術裝備。一小批精悍的航海家,駕駛幾艘裝備優良的船艦,卻足可以擊敗充塞著千萬個匹夫的落伍艦隊。這樣,技術在希臘人心目中的地位極高。他們不會像中國人那樣將技術視為“小道”。熱心於經濟利益的航海家們深深知道,隻有把握技術的奧妙,才能打開力量的源泉。有時,光憑人力是無濟於事的,隻有當人掌握了技術才能決定命運。獲取“金羊毛”的伊阿宋,就是憑著他的情人、女巫美狄亞的巫術手段(古希臘對技術的理解)才騙取了“金羊毛”。希臘聯軍枉費10年苦戰未獲勝利,最後僅靠一夜的巧施木馬伏兵之計,一舉攻陷了特洛亞城堅厚的城門,取得了技術征服者的勝利。

在海風的吹拂和海浪的激蕩下,希臘民族形成了自己的海洋性格:他們尚利、崇力、求知,他們追求個性自由、富於懷疑、批判精神,富於創造力。他們胸懷博廣、思想開放。這些正是希臘民族精神的內涵。其實,西方各民族承襲了這一精神傳統,他們的審美心理也體現著這一精神。我們可以領略領略西方海洋文學的風光。

荷馬史詩中的《伊利亞特》描寫的是特洛亞戰爭的故事。特洛亞城,在小亞細亞西北海岸,商業繁榮,具有“神話般的財富”。相傳阿耳戈英雄珀琉斯與海洋女神忒提斯的兒子阿喀琉斯為父母舉行婚禮時,沒有邀請不和女神厄裏斯。不和女神很生氣,她一怒之下,偷偷跑到宴席間,扔下一個寫著“贈給最美的女子”字樣的金蘋果。宙斯之妻赫拉、智慧之神雅典娜和愛神阿弗洛狄忒都想擁有這個金蘋果,爭執不下之時,宙斯請她們找特洛亞王子帕裏斯評判。三位女神分別許願,答應給王子以最偉大的君主地位,最勇敢的戰士名譽和最美的女人。帕裏斯王子猶豫片刻,最後選擇了美女。愛神阿弗洛狄忒如願以償地拿走了金蘋果。後來,帕裏斯王子果然在斯巴達國王墨涅拉俄斯的宮殿裏發現了最美的女人——王後海倫。他誘拐了海倫,還劫掠了大批財富。希臘各部落被帕裏斯的行為激怒,公推阿伽門農為首領,千隻戰船雲集於波奧提亞的奧利斯港,一場跨海征戰開始了。戰爭進行了10年,中間希臘聯軍曾發生過內部矛盾,眾神也都來參戰,最後,希臘聯軍將領俄底修斯設計一隻巨型木馬,馬中內藏兵將,遺棄城外,特洛亞人果然中計將木馬拖入城中。當天夜晚,希臘人裏應外合,攻下特洛亞,戰爭結束,希臘人攜帶財寶奴隸各自散去。

《伊利亞特》是一組宏壯的史詩,它鮮明地體現了古希臘的民族審美心理和民族精神。史詩格調悲壯,氣勢宏偉,具有海洋波濤洶湧的氣勢。詩中的英雄,是希臘民族理想中的英雄形象,他們是“力”的象征、“知”的象征。史詩對英雄個人和部隊集體的力量都進行了極力的渲染和細致的描繪。

《伊利亞特》也描寫了海洋生活的風險。希臘聯軍離開奧利斯港之前,眾神之王宙斯派神鷹前來肋戰,誰知神鷹凶猛異常,把一隻受孕的母兔撕成碎片。動物保護神阿爾忒彌斯大怒,她用神力使海風停息,希臘聯軍的船隊無法啟航。阿伽門農無奈,隻好把女兒伊菲格涅婭殺掉充當祭品,獻給女神,海上才複有海風。在遠航途中,希臘聯軍的神箭手菲洛克忒斯不幸被萊姆諾斯島的毒蛇咬傷。這位神箭手曾向海倫求過婚,這次本是率7隻船加入聯軍去搶奪舊情人,沒想到被毒蛇咬傷,隻得在海島上苦熬了10年。在特洛亞戰爭最後一年,特洛亞城久攻不下,聯軍隻好派人返回萊姆諾斯島,請神箭手參戰。神箭手果然不負眾望,一箭射死了特洛亞王子帕裏斯。希臘聯軍打敗特洛亞人,洗劫該城時,埃阿斯衝入了特洛亞城守護神雅典娜的神殿,發現一位美麗無比的姑娘,這美女就是特洛亞王的女兒,曾使阿波羅神動情的卡桑德拉公主。埃阿斯淫心大動,推倒雅典娜神像,抓住卡桑德拉,在神殿中奸汙了卡桑德拉。女神雅典娜無比憤怒,在希臘聯軍返航途中,請宙斯拋起狂風巨浪,希臘船隻全部顛覆。埃阿斯的船遭了雷擊,但埃阿斯本人僥幸逃到山崖。他洋洋自得地誇耀說:“連神也對我沒辦法。”話音未落,海神波塞冬用三叉戟劈開山崖,埃阿斯再次墜水喪生。

但是,真正把場景擺在海洋上,充分展示海洋環境和航海人的精神風采的還是荷馬的另一部史詩《奧德修記》。

《奧德修記》的故事緊接《伊利亞特》之後。俄底修斯是攻打特洛亞城的希臘聯軍將領之一。他為人精明能幹、深謀遠慮、善於機變、巧於辭令。當埃阿斯強奸卡桑德拉後,俄底修斯極力主張處死罪犯,但沒有取得大家的同意。不過,女神雅典娜對他還是頗為感激。所以當風浪拋翻得勝而歸的希臘船隻時,雅典娜讓俄底修斯得救了。但海神波塞冬對此不滿,於是,俄底修斯開始了長達十年的海上流浪和冒險,最後才回到家鄉伊塔卡。在漂泊過程中,俄底修斯多次遇險,比如險些被獨眼巨人庫克羅普斯這位海神波塞冬的兒子吞食,又逃出了食椰棗的國度,當他好不容易才到達故鄉沿岸時,夥伴們認為勝利在望,就把風神裝滿狂風的口袋誤當財寶而打開,結果狂風驟起,他的船又被吹離故鄉千裏之外。此後,他們來到專門把人變成豬的女巫統治的妖島,還遊曆了冥土。航行中,他們經過塞士女妖的島。塞士八女神人身鳥足,美麗動人,歌聲妙曼,她們常用歌聲迷惑水手,使船觸礁。俄底修斯讓水手用蜜蠟堵住耳朵,使大家聽不到她的歌聲,這才又過一難。再以後,他又遇到6個頭12隻腳的女妖斯庫拉和藏身於漩渦深處的女妖卡利布狄斯,險些遇難。太陽神島上,水手們宰食神牛,宙斯一怒之下,用雷霆擊沉船隻,俄底修斯一人幸免於死,卻被奧吉吉亞島上的仙女卡呂普索挽留了七年,在島上,俄底修斯和卡呂普索有了兩個孩子。最後,宙斯才準俄底修斯回鄉,與家人團圓。

《奧德修記》生動地描述了海上生活的驚險和海洋世界的奇詭莫測,不管是航海者的機智勇敢還是海洋景致的絢麗斑爛,都達到了馬克思所說的“高不可及的範本”的程度。《奧德修記》更重要的意義不僅在於描述了海洋環境,而在於著力塑造了海洋環境中人的性格。俄底修斯這一藝術形象集中地體現了希臘民族的理想精神。俄底修斯是一個早期的奴隸主,他是聯晚的領導者、勇敢的戰士、生產的能手、受人愛戴的主人和丈夫。他不怕困難、善於應變,不屈不撓,能夠與命運抗爭,主宰自我。希臘民族的審美心理,也體現在這一藝術形象中。

歐裏庇得斯的悲劇《美狄亞》敘述了這樣的故事:伊奧爾科斯王埃宋被同母異父的兄弟佩利阿斯篡奪了王位。王子伊阿宋回國後,篡王佩利阿斯擔心會危及自己,便欺騙伊阿宋說:如果伊阿宋能取回金羊毛,就把王位讓給他。王子伊阿宋立即邀集希臘各地的英雄,乘坐由造船能手阿爾戈斯建造的“阿爾戈”號,毅然出海。他們的航程經過利姆諾斯、薩莫色雷斯,駛進達達尼爾海峽……途中不斷戰勝艱難險阻,最終到達科爾基斯。伊阿宋憑著勇敢和智慧,騙取了科爾基斯王的公主美狄亞忠貞的愛,取得了金羊毛,最後舍棄美狄亞回國為王。

伊阿宋無疑是希臘民族心目中的英雄,他勇敢、智慧,但他為了達到自己的目的,不惜采用一切手段,哪怕欺騙利用美狄亞的感情,但在希臘人看來,這些也是英雄的精神。以嫻熟的航海技能、與狂風惡浪搏鬥的意誌,加上欺詐、暴力的伎倆,滿足自己的欲望,這也正是典型的“航海家風度”。

美國作家(1819——1891)麥爾維爾20歲時在一條去英國的商船上當了服務員,從此開始接觸海洋。22歲時,他成為捕鯨船“阿古希耐”號上的水手,在南太平洋海域擊風搏浪。這段生活使他創作出名著《白鯨》。《白鯨》寫的是捕鯨船“皮闊德”號船長埃哈伯的故事。他曾被一條叫莫比·狄克的白鯨咬掉一條腿,立誌報仇。埃哈伯航行整個世界,尋找仇敵,最後終於與白鯨遭遇,經過3天的追蹤,白鯨被魚叉擊中,而埃哈伯的船也被白鯨撞破,埃哈伯和全船水手遇難,僅一人逃生。船長埃哈伯為了一己之利,不惜犧牲全部船員的生命。竭盡全力地報仇雪恨,這正是海洋塑造出的海洋性格。作者以沉鬱瑰奇的文筆描寫了海洋環境中人與自然的搏鬥。埃哈伯等的失敗,正是力量的失敗,在小說裏,作者對白鯨不乏褒頌之辭,這也是對力的讚頌。

其實,麥爾維爾自己的一生也是充滿驚險的海洋旅程。他23歲時離開了“阿古希耐”號捕鯨船,曾流落南太平洋馬克薩斯群島,做了吃人肉的泰皮族人的俘虜。後僥幸逃脫出來,當了一艘澳大利亞船的水手。不久,他又違犯了該船的紀律,被扔在塔希提島上監禁。後來,他機智地再次越獄,在海島間流浪,不久他跑到捕鯨船上當了投叉手,並在軍艦上服役。這段經曆使他創作了另外兩部作品《泰皮》和《歐穆》。

康拉德(1857年—1924年)是英國著名作家。康拉德17歲在馬塞學習航海,後在英國商船隊擔任水手、船長,在海上生活達20年之久,航跡遍及南美、非洲和東南亞。因而,他創作的小說大多是以海洋生活為背景的。《黑暗中的船長》以非洲為背景,寫的是汽船船長馬洛沿剛果河進入非洲腹地尋找一個白人的故事。傳說這個白人叫庫爾茲,他脫離了“文明世界”,被非洲土著奉若神明。馬洛船長最終找到了這個庫爾茲,發現此人早已墮落。小說表現了“文明”與“原始”的對立,還表達了作者對殖民主義的意見。過去,在以希臘精神為傳統的西歐人看來,殖民是力與權的表現。殖民者為了滿足自己的財富和權利貪欲,四處出擊,用暴力欺淩弱小民族,這不正是古希臘的英雄觀嗎?當然,康拉德對殖民主義是持否定態度的。《吉姆老爺》塑造了一位自詡為英雄的水手吉姆。他在一次海難中棄船逃命,此後終生以恥辱和自責為伴。為了洗清自己的罪責,他跑到東方的一個小島上去生活。作品讚美忠誠和愛惜榮譽,斥責了怯懦與背叛。

康拉德除描寫海洋生活的驚險之外,更注重用細致入微的心理描寫,剖析人們在驚險的海洋生活中的精神世界。

法國浪漫主義作家維克多·雨果的《海上勞工》,可謂是海洋文學的經典之作。《海上勞工》的故事開始於19世紀20年代的一個冬天,地點是英吉利海峽中的格爾倫斯島。故事寫了一個美麗的小姑娘名叫德玉西特,她父母雙亡,為叔父收養。叔父是個年邁的船主,叫李特爾芮。李特爾芮為侄女積蓄了五萬法郎的嫁妝,不幸為夥計朗泰倫騙去。這筆巨款又被機器船“杜蘭特”號船長西爾·克呂班發現。西爾·克呂班用槍把巨款劫走,接著製造了船隻觸礁的事故,準備在乘客、水手乘救生艦逃走之後,再行潛逃,可惜這個陰險的惡人卻沒有逃出章魚之手,被纏死在海裏。

李特爾芮為侄女嫁妝的丟失和自己的“杜蘭特”號的遇難焦急萬分,聲言誰救得船上的機器回來,就以侄女下嫁。這時,早已愛慕德玉西特的船廠鍋爐工吉利亞特自告奮勇獨自前往,然後當真駕駛自己的小木船駛向觸礁的“杜蘭特”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