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原始美術的世界
美術是一門藝術,通稱造型藝術。它具有通俗易懂、生動感人、啟人深思、陶冶性情等等的特點。它可以幫助我們認識世界,提供對美的欣賞,還可以裝飾美化我們的生活。
如果我們看到國內外人士不辭辛苦、川流不息地來到敦煌的莫高窟、大同的雲崗石窟、洛陽的龍門石窟以及西安臨潼縣秦始皇墓的兵馬俑坑等地欣賞、觀摩,而且為之心往神馳、讚歎不已,就可以想見造型藝術有多麼巨大的魅力,如何受到人們的喜愛和歡迎。
優秀的造型藝術既是國家、民族的瑰寶,也是曆史上人民的文化和智慧的集中表現。它曆來受到無產階級革命導師的重視和高度評價。
公元前四、五百年時古希臘的大理石雕刻,被馬克思譽為“顯示出永久魅力”的藝術珍品,恩格斯也稱之為“一個新世界”。十四至十六世紀意大利文藝複興時期,曾湧現了許多諸如《最後的晚餐》、《蒙娜麗莎》、《大衛》、《奴隸》等等傑作。這個時期的意大利,以文學和美術的建樹最大。恩格斯對此曾指出,“意大利出現了前所未有的藝術繁榮”,並讚揚像達·芬奇、丟勒等畫家的“多才多藝和學識淵博”(《自然辯證法》導言)。我國新石器時代的彩陶,商周的青銅器,秦漢的雕刻,魏晉以來的壁畫和雕塑,唐宋的人物畫,宋元明清的山水畫、花鳥畫、木板畫及工藝美術,莫不是馳名於世的藝術珍寶。
美術既是一門藝術,又是一門科學,它有自己的藝術特點和規律。為了幫助愛好美術的讀者取得初步的認識,我們通過下列幾個方麵,分門別類地作簡要的介紹。
探索美術的起源是一種引人入勝的嚐試,這就需要上溯到幾萬年前那個石器時代的原始社會。可惜,那時處於史前社會時期,沒有文字記載留下來,無以證明美術何時誕生、如何產生。然而,我們不妨根據幾千、幾萬年前的古代雕刻、洞穴壁畫、陶器上的動物形象或紋飾,並參照現在世界上如非洲、澳洲、大洋洲等地殘存的部落藝術,去佐證和研究處於蒙昧狀態的原始美術。
據目前所發現的古代文物,我國最早的美術品大約是在公元前一萬至五千年新石器時期的陶器。當時,彩陶是繪畫的集中表現,顏色以紅底黑花為主,形象以幾何圖案較多。在紋飾之間,奔跑的鹿、啄食的鳥、張大口的魚等等,都刻畫得生動有趣。其中,以西安半坡出土的一個彩陶盆最引人注目。盆上畫著一個人麵魚紋,頭上戴著魚紋形的帽子,兩旁也飾以相同的紋樣。這個人麵魚紋彩陶盆可能和“圖騰”崇拜有關。原始人的生產水平很低,對複雜的自然現象迷惑不解,他們幻想世界上有一種冥冥的超自然的力量支配著大自然,或者認為世界是由敵對的與友好的兩種自然力量所構成的自然整體;對它們都需要用儀式與巫術給予祈禱和安撫,從而產生一種對自然現象的崇拜。彩陶盆上被神化了的人麵魚紋,大約就是原始人當作種族庇護神的“圖騰”。簡單地說,也就是作為巫術和儀式中頂禮膜拜的神像吧。我們可以想象,原始人就像現在非洲、澳洲、美洲的部落舞蹈那樣,人們戴著麵具在神像之前載歌載舞,驚天動地地舉行儀式和施展巫術。
這樣一類的原始美術品,如小型石雕、骨刻、石刻、岩畫、壁畫圖案等等,同樣地出現在歐洲、非洲、美洲、澳洲等地。約在公元前三萬年至一萬年的舊石器時代晚期,出現了不少原始美術品。例如,出土於奧地利維林多夫的《維林多夫的維納斯》(現存維也納自然曆史博物館),這尊隻有十一厘米高、用石灰石製的小圓雕,是舉世矚目的珍品,可以說是世界上現在發現的最早的藝術品。它的手臂和麵部十分簡略,而乳房和臀部卻非常豐滿發達。它反映了原始人對於繁殖自身的強烈願望,也表達了在母係氏族社會中對女神崇拜的特征。這類雕刻在法國、意大利、多瑙河流域,以至遠東亞洲某些地區均有所發現,說明了這一事物的普遍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