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學生創造美的特征
第一節 學生創造美的心理特點
青少年是人生的黃金時代,也是才氣橫溢、最富有創造精神的時代。青少年之所以富有創造才能,主要是由以下幾個條件決定的:
一、學生充滿了創造美的信心
青少年從兒童成長而來,剛剛駕駛著生命之舟在生活的海洋中航行。入世未深,青少年初涉人生雖不免幼稚,卻沒有老年、壯年那樣世故,最少受因襲勢力的影響,最少保守觀點,敢於創新,所謂“初生牛犢不畏虎。”隨著年齡的增長,青少年在智力方麵達到了成人水平,在體力上又是處於一生中最旺盛時期,生活上沒有負擔,自我意識已經確立,因而青少年對於自己的能力,對生活充滿自信,具有一種強烈的好勝心理,這正是創造活動所必需的心理狀態,因為創造活動最大的障礙就是膽怯。
著名物理學家楊振寧曾經談到過科學家的膽魄問題,他說:“當你老了,你就會變得越來越膽小,……因為你一旦有了新思想,會馬上想到一大堆永無止境的爭論,害怕前進。當你年輕力壯的時候,可以到處尋求新的觀念,大膽的麵對挑戰。我常常問自己:是否已經丟掉了自己的膽魄?”楊振寧的話說明青少年時期往往是自信心最強的時期,也是最有膽魄的時期,因而也是想象力最豐富,獨創精神最強的時期。
二、強烈的審美的驚奇感和求知欲
青少年審美的驚奇感是創造活動的一種心理動力,它能引導青少年去探索、去發現科學的奧秘;去追求、去創造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獨特的藝術形象。人類曆史上很多美的創造都與青少年的這種審美的驚奇感和求知欲分不開的。
近一個世紀來,在法國南部和西班牙北部一帶,接連發現很多史前洞穴壁畫,使人類的曆史向前推進了幾萬年。而這些洞穴壁畫卻幾乎都是青少年發現的。其中最精彩的一個叫做拉斯柯克斯的洞穴就是四個青少年發現的。當他們結伴出遊時,年齡最大的那個想去探索一個大約三十年前由一棵大樹連根拔起而遺留下來的洞穴;那是中世紀遺留下來的一個地下通道的出入口,據一位在這裏埋葬死騾的老婦人跟他們說,這個通道能通到靠近拉斯柯克斯山坡的一個小別墅。於是他們懷著好奇心進去探查。當他們穿越這個地下洞穴的時候,象是發現了《天方夜潭》所說的寶庫;洞穴中絢麗的繪畫幾乎就象昨天所畫的那樣,繪畫布局分散,畫的大多是野牛野馬,還有非人非獸,似人似獸的形象,散發出一種荒蕪的生活氣息。拉斯柯克斯洞穴壁畫的發現就是青少年探奇製勝的心理驅使的結果。
愛因斯坦在回顧自己科學探索的道路的時候,也有同樣的體會。愛因斯坦說,當我們頭腦裏已有的概念同現實世界中遇到的事物和現象發生衝突的時候,我們就感到“驚奇”,而我們認識的發展就是對這種驚奇的不斷的擺脫。他的意思是說,好奇心是我們進行探索的動力,而求知欲與好奇心是相互聯係的。愛因斯坦在五歲時,有一次父親給他看一個羅盤,他驚奇地想:用這樣確定的方式擺動的指南針背麵,一定深深地隱藏著什麼。他十二歲那年閱讀平麵幾何,又一次感到驚奇:許多並不顯而易見的定理何以能可靠地得到證明。他後來創立的相對論,也是與對空間和時間的強烈好奇心分不開的。所以愛因斯坦對好奇心稱之為“神聖的好奇心”。
確實,好奇心對藝術的創造和科學的創造都是神聖的,極為珍貴的東西。它能引起人們充分的注意,強烈的感情,為著創造美好的事物而奮鬥不已。在人生的那麼幾個時期中,青少年的這種求知欲和好奇心最強烈,青少年自然也最富有創新精神。
三、豐富的審美情感和想象力
我國有一句俗話:“憤怒出詩人”。說的就是藝術創作需要激情,一個對周圍一切冷漠無情的人決不可能成為美的創造者。
司馬遷因李陵之禍而受宮刑,因而發憤著書,遂有《史記》。少年歌德愛上了一個已經許了人的女子,他因愛情不能實現而痛苦欲絕,後來聽了一個叫耶路撒冷的少年因苦戀朋友的妻子而自殺,火熱的感情再也壓抑不住,因而有了小說《少年維特之煩惱》的產生。
情感在藝術創造中的作用不少作家談到過。唐朝宰相鄭綮擅長作詩。有一次別人問他有什麼新作,他回答說:“詩思在灞橋風雪中驢子背上,這裏怎麼能夠得到!”灞橋在唐朝京城長安東麵,是送別親友的地方。親朋離別總免不了情意綿綿,詩意也就濃了。托爾斯泰曾多次談到激情在創造中的作用時說:“我們的創造沒有激情是不成的……”,“一切作品要寫得好,就應當……是從作者的心靈裏唱出來的。”
情感不僅對藝術創造有不可估量的推動作用,而且對科學創造也有很大的作用,它能推動科學家們孜孜不倦地追求真理。因而不少科學家都酷愛藝術,如愛因斯坦非常喜歡音樂,十九世紀英國數學家漢蜜爾頓酷愛讀詩和寫詩……從藝術中獲得的激情和想象,常常是他們進行科學創造的源泉。
想象與情感是不可分的,情感誘發想象,想象又激發情感。想象對於一切種類的創造都是十分重要的,藝術創造需要想象,科學創造同樣需要想象。十九世紀著名的荷蘭化學家範特霍夫,曾經就“想象”這種才能對許多科學家作了調查研究,發現他們中間最傑出的人都具有高度發達的想象力。現代英國數學家布羅諾夫斯基在題為《想象的天地》的演講中指出:“所有偉大的科學家都自由地運用他們的想象,並且聽憑他們的想象得出一些狂妄的結論,而不叫喊‘停止前進’!”
青少年不僅感情豐富強烈,而且是記憶力達到頂點的黃金時期,是想象力最豐富的時期。而情感和想象力對美的創造是至關重要的,是美的創造的重要的心理動機,因而青少年也是最富有創造精神的時期。
四、學生正處在創造美的最佳年齡的前期
青少年是創造美的主力軍,也是創造美的先遣隊。在科學創造方麵,我們可以列舉曆史上一些著名人物獲得創造成果的年齡。伽利略十七歲發現鍾擺原理。伽羅華十七歲創立群論。牛頓二十歲創立微積分,二十四歲提出萬有引力定律。愛迪生二十一歲取得第一次專利,三十歲發明留聲機,三十二歲發明白熾燈,三十三歲發明電車。愛因斯坦二十六歲提出狹義相對論,三十七歲提出廣義相對論。徐霞客二十二歲開始周遊各地,進行地理考察。馮如二十七歲製成飛機,成為我國第一個飛機設計師和製造者。茅以升三十七歲承擔建造錢塘江大橋的重任。三十四歲的楊振寧與三十歲的李政道共同發現了宇稱不守恒,榮獲諾貝爾物理獎。新中國成立以來,象彭加木、陳中偉、陳景潤、楊樂等科學家也都是年輕時期便作出了卓越貢獻。
在藝術創造方麵,我們同樣可以列舉青少年時期便有所作為的文學家和藝術家。泰戈爾十四歲開始寫劇本,十五歲寫詩,二十歲出版詩集。車爾尼雪夫斯基十六歲學會七種外國語言,二十七歲發表《藝術與現實的審美關係》的學位論文。裴多菲十九歲開始寫詩,二十一歲發表長詩《勇敢的約翰》。歌德二十五歲發表《少年維特之煩惱》。伏契尼二十五歲開始寫《牛虻》。在我國曆史上很多著名詩人也是在青少年時代作出千古絕唱的,如十七歲的王維寫了《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十六歲的白居易寫了《賦得古原草送別》。在近代郭沫若二十七歲出版詩集《女神》,聞一多二十四歲出版詩集《紅燭》。曹禺二十三歲寫出多幕話劇《雷雨》。我國現代音樂家冼星海、聶耳為我們譜寫的革命歌曲,也都是年輕時期創作的。至於在舞蹈、音樂、戲劇、電影等方麵的明星,大都是在青少年時期就顯露鋒芒了。
以上事例證明:不論是藝術的創造或是科學的創造,青少年都是大有作為的時期。有人對公元六○○年到一九六○年一千二百四十三位科學家、發明家的一千一百一十一項重大科學發明創造作了統計,製作了科技人才成功曲線圖,此圖說明大多數科學家、發明家在三十歲左右開始有重大創造發明,二十歲到四十歲是自然科學工作者創造力量旺盛,最容易獲得成果的時期。藝術美的創造,有傑出成就的平均年齡是:詩歌二十五歲到二十九歲;小說三十歲到三十四歲;聲樂三十歲到三十四歲;歌劇三十五歲到三十九歲;繪畫三十二歲到三十六歲;雕刻三十五歲到三十九歲。
綜合以上分析,人的創造活動最佳時期在二十五歲到四十五歲之間,也就是說青少年處在最佳年齡的前期。當然,由於每個人的個性氣質及各種條件不同,每個人創造精神最旺盛的時候是不一致的。曆史上也有不少“大器晚成”的情況,但是應當說,人類的年齡本身是一個新陳代謝的過程,壯年時期和老年時期人的精力、體力、智力總要走下坡路。因此青少年時期確實是培養和訓練創造才能的大好時光,青少年們如果能在青少年時期具有了各種美的創造才能,對整個一生將會有極大影響。另一方麵,我們也應該看到人的年齡是一個逐漸增長的過程,就好似時間是一個逐漸流逝的過程一樣,它們都有一個不可逆轉性。我們失去的東西或許在某個失物招領處能找到,失去的時間卻永遠不可複得,失去的青春是一去不複返了。因而青少年們要加倍珍惜這最富有創造才能的大好時光,努力去奮鬥、卻創造吧!
第二節 創造美的規律
前麵我們談到青少年是人生最富有創造才能的時期,因而青少年不僅能欣賞各種形態的美。而且最富有創造美的潛力,創造藝術美,創造科學美,也創造未來的生活美。但是我們也必須看到,所謂的潛力,還隻是一種可能性,而且不是已成現實。就好像很多人在登山,那理想迷人的頂峰就在麵前,人人摩拳擦掌,躍躍欲試,在眾多的登山者中,青少年最富有迅速登上頂峰的潛力。最有希望獲得冠軍。但其中某個青少年是否第一個攀上頂峰,在還沒有行動之前是不得而知的,隻有積極行動起來,努力去拚搏、去攀登,那美才會光顧於他。如果那個青少年不努力,不培養自己美的創造能力,隻是守株待兔,故步自封,那麼,那本來具有的創造潛力終將會枯竭消失。美也會被拒之千裏之外。因而,美的創造才能的培養發掘對於青少年來說非常重要。
那麼,怎樣才能培養青少年的美的創造才能呢?我們認為弄清楚創造與天賦、創造與模仿、創造與想象、創造與靈感、創造與信息的關係,如何培養美的創造才能的問題也就基本清楚了。
一、創造與天賦
前麵我們列舉了不少名人成才的年齡,也許有的青少年朋友會說:“啊,天才!這麼年輕就成名了。”美的創造需不需要天賦呢?當然需要,比如曹子建七步成詩,才思之敏捷,確實勝人一疇。美的創造需要天賦,關鍵在於天賦從何而來。認為天賦是從天而降的人,自然是幼稚可笑的。天賦與遺傳因素有著極其密切的關係,這是不可否認的,但如果認為天賦全是遺傳之故,那麼王安石也就用不著寫《傷仲永》了。因為仲永天生智力過人,由於後天沒有好好的培養與訓練,漸漸也就成了庸人。如果說兒子的天賦是其父所遺傳,那麼其父之天賦又從何遺傳而來呢?一般來說,兒子成了名家,父親不一定是名人,父親即使是名人,其祖父也可能是默默無聞。也就是說這個家係不可能個個都是偉人。因而,遺傳也不是主要原因。這使人們想起“天才出自勤奮”的至理名言。年青的朋友們需要努力培養自己創造美的才能,充分發揮青少年人自信、自強、自立的長處,不迷信天賦,不迷信權威,而是大膽對自己美的創造作好自我設計,充滿信心去奮鬥。隻有這樣才有可能創造出真正的美來。
二、創造與模仿
創造美,是造就前人所沒有的獨特的美,創造不是簡單的模仿。我們講現實生活是美的,如果藝術去模仿生活之美,機械地去照搬生活、複製生活,那麼這種藝術就沒有美可言,也就不會成其為藝術了。藝術貴在創造,創造就是創新。齊白石畫蝦,雖然酷似生活中的蝦,卻又不似生活中的蝦,所謂在“似與不似”之間,這才是美的真諦與精髓。美的創造盡管不是模仿,但美的創造才能的培養卻不拒絕模仿。因為創造不是憑空產生的,它是在模仿的基礎上產生的。我國有句古話,叫做“先不工求工,後由工求不工”,這就是說首先要學這種藝術的一般的共同的規律,畫人象人,畫蘋果象蘋果,等到掌握了一般的共同的規律之後,就要有自己不同於他人的東西了,第二個“不工”才是真正的創造。因而古今中外的大藝術家從來不拒絕模仿,他們的初期作品也明顯地帶有模仿的痕跡。如魯迅先生發表的第一篇小說《狂人日記》,在一定程度上受俄羅斯作家裏戈裏的《狂人日記》的影響,也就是說帶有一定的模仿性,但並未因此而降低他在中國新文學史上的地位。
青少年朋友們在從事各種美的創作活動中,常常喜歡標新立異、與眾不同,這是可貴的創作藝術、科學創造的獨特性的表現。但是青少年們在創造之初,不能一概拒絕模仿,要善於學習前人、外國人中一切優秀的創作成功經驗,這樣才能使自己的創造有堅實的基礎。沒有繼承就沒有發展,沒有借鑒就沒有創新。
我們中國人學書法,開始的時候要臨貼,這也是一種模仿,一種學習,是為了掌握書法的筆法技巧。所以這是藝術創造的第一個要求即熟練地掌握某一種藝術語言、藝術表現手法。如作家運用文學語言的能力、書法家運用筆墨之能力、舞蹈家用有節奏的人體動作表達情感的能力等等。
其次是構成整個藝術作品的一般規律和技法,如小說家之謀篇布局的能力、塑造完整的文學形象的能力、塑造完整的文字形象的能力,畫家的構圖學、透視學,音樂的和聲學等。隻有在這種堅實的藝術實踐以及接受前人成果基礎上的創造才是真正的創造。
科學發明創造更是顯而易見的了。如果要發明或創造什麼,首先得有這方麵的大量知識儲備。要想進行化學創造而不懂化學知識,要想建立某個體係而不懂某門知識,入門尚且沒有,創造又從何談起?因而模仿和學習,對於科學的創造也是十分重要的。
所以,創造不是模仿,創造令人神往。創造並不神秘,創造始於模仿。一切有誌於美的創造的青少年,決不能拒絕模仿,要從模仿開始,從學習他人做起。千裏之行,始於足下。
三、創造與想象
美的欣賞需要誘發想象力,美的創造需要想象力,美的創造才能的培養同樣需要發揮青少年豐富的想象力。
事實上想象本身就是一種創造力。美國詩人雪萊說過:“想象是創造力,也就是一種綜合的原理。它的對象是宇宙萬物和存在本身所共有的形象。”阿根廷學者邦奇說:“創造性想象富有形象。它能夠創造概念和概念體係,這些概念在感覺上沒有和它相應的東西,但是在現實中是有某種東西和它對應的,它孕育新奇的思想。”從心理學角度看,創造的定義可以是:“根據已有的意象做材料,把它們加以剪裁綜合成一種新形式。”那麼這種創造,就是想象的結果。因此想象和創造是密不可分的,豐富的想象意味著創造,創造必須要有想象力。
許多美的創造的偉大成就,就是藝術家發揮豐富的想象力的結果。比如李白的著名詩句:“白發三千丈”、“燕山雪花大如席”、“黃河之水天上來”等等,就是充分發揮豐富的想象力,運用誇張的手法進行創作的結果。著名詩人郭沫若的《女神》,就是發揮了“天開異想”式的奇特想象力,而使它成為我國新詩創作中的奠基石。郭沫若把詩人比作一條天狗,“我是一條天狗呀”,“我要把日來吞了,把月來吞了,把地球來吞了”,表達一種要摧毀舊世界的突飛猛進的革命激情;他又把自己想象成為一塊爐中熊熊燃燒的煤,又把祖國比作年輕的女郎,讓爐中煤向她表白思戀的激情:“啊,我年輕的女郎!我不辜負你的殷勤,你也不要辜負我的思量,我為我心中的人兒,燃到了這般模樣!”正是他那奇特而豐富的想象,使他的作品給人一種振聾發聵的作用,成為不朽的藝術珍品。
想象對於科學的創造,同樣十分重要。我們知道,科學需要假設,假設是從舊知識向新知識的過渡,假設中結合著過去、現在和未來,想象就能夠用形象的方式改造舊的經驗,形成“未來”中關於這些事實的聯係和規律的論斷。想象還能促成科學家的種種邏輯思維,這是為很多事實所證明了的。
想象對於創造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因素之一,因此,青少年朋友們在培養自己創造才能的同時,尤其要特別注意自己想象力的培養,要養成廣泛的興趣(興趣往往能促成人的想象力),要抓住想象力馳騁的時機去探索、去創造。隻要我們勤奮努力,誰能說想象中的美好生活不能用我們的雙手去創造呢?
四、創造與靈感
美的創造需要靈感,這已經是大家所公認的事實了。那麼靈感究竟是什麼呢?黑格爾說:“靈感就是這種活躍地進行構造形象的情況本身。”照我們的話來說,靈感就是科學家、藝術家在創造過程中達到高潮階段出現的一種最富有創造性的心理狀態。當靈感到來的時候,人們精神特別興奮,才思忽然溝通了,人們原來百思不得其解、“踏破鐵鞋無覓處”的東西會突然出現在人們眼前,從而使美的創作進入高潮。
不少的藝術家、文學家都有獲得靈感的經驗,但靈感何時光臨,卻不得而知。它是突如其來,突然而去的。十九世紀俄國作家屠格涅夫曾經談到,他有一次為寫好一篇作品的晨景而冥思苦想,結果靈感突然來了:“我坐在房間裏讀書,忽然好象有什麼東西推動了我,低聲說:‘早晨的樸素的壯麗啊。’我幾乎跳了起來——就是它!就是它!真正的美句啊!”但是靈感如果不抓住,它會突然消失的。北宋惠洪的《冷齋夜話》有記載:謝無逸問潘大臨近日是否寫詩,潘回答說:“秋來日日是詩思,昨日提筆得‘滿城風雨近重陽’之句,忽然催租人至,令人意煩,輒以此一句奉寄。”詩正當靈感來臨之際,催租一來打斷了詩興,靈感便消失了,不可再得。因而文學藝術家捕捉靈感,有時猶如追拿逃犯一樣不能失去時機,蘇軾有詩雲:“作詩火急追亡捕,清景一失後難摹。”說的就是這種情景。
靈感對於創造的重要性,就是因為靈感往往出現在創造過程中效力最高的頃刻。我們常常評論某個不朽佳作為“神來之筆”,指出那些關鍵之處為畫龍點睛之妙,那大都靠靈感完成。
那麼靈感又從何而產生呢?靈感不是神靈的依附,而是作家、藝術家、科學家長期辛勤勞動,苦苦思索的結果,靈感導源於特定的神經聯係的突然溝通。英國數學家漢密爾頓這樣敘述他發現對代數學具有重要意義的“四元數”的經過:1943年10月16日,當我和妻子步行去都柏林的途中,來到布勞漢橋的時候,它就到了人世間,……此時此地我感到思想的電路接通了,而從中落下火花就IJK的基本方程;恰恰就是我以後使用它們的那個樣子。我當場拿出筆記本,把它們記錄下來。要是沒有這一時刻,我感到本來也許還得花上至少十年(也許十五年)的勞動。……它已經纏住我至少十五年了。”漢密爾頓獲得的這個靈感,曾纏住他十五年之久,也就是說,他苦苦思索了十五年之後,才突然使靈感的火花在他頭腦中閃現。
因此,青少年朋友們在進行美的創造時,希望獲得美的靈感,必須進行辛勤的耕耘,不能坐等靈感的光臨,不能放下鋤頭等待花開。黑格爾說得好:“最大的天才盡管朝朝暮暮躺在草地上,讓微風吹來,眼望著天空……靈感也始終不會光顧他。”杜甫說“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神來之筆來自讀書破萬卷的功夫。我國清朝有個學者叫王國維,他說做學問需要有三個階段,用來說明靈感的獲得,倒也頗為合適。第一階段:“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也就是說要獲得靈感,要學得多,學得深,站得高,望得遠,多作知識的積累。第二階段:“衣帶寬漸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當著艱苦的創造,探求之時,靈感不來,也決不能半途而廢,要堅持,要繼續探尋。第三階段:“眾裏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到了這個階段,靈感終於因艱苦的創造而獲得,它正在“燈火闌珊處”呢!於是創作的高潮就來到,靈感之光使一切豁然開朗,神思暢通。
等到我們獲得了靈感,就要善於捕捉它,決不讓它輕易逃跑。就象蘇軾所說的“追亡捕”一般的十萬火急。阿基米德在浴室裏洗澡,他一直思索著如何計算金王冠所含的黃金量,當他自己身子浸入浴缸時,他發現浴缸邊溢出了水,忽然獲得靈感領悟到“浮力原理”這一計算方法,高興地跳出浴缸,光著身子向家跑,並且大聲喊“我想出了!我想出了!”奧地利作曲家約翰·斯特勞斯的不朽傑作《藍色的多瑙河》,是在優美的環境中休息時突然靈感來臨,他當場把曲譜記寫在衣袖上。這些都是前人善於捕捉靈感的生動事例。
我們在創造美好的生活時候,在進行藝術美,科學美創造的時候,也要善於捕捉靈感,緊抓不放,使創造閃現出耀眼的光彩。
五、創造與信息
什麼是信息呢?一般說來,信息是指各種各樣的音訊、消息、情報、知識。用自然科學的術語來說,信息是指物質與物質之間相互作用和聯係過程中,以質、能、波動等形式所呈現的結構、狀況和曆史。現在我們生活的時代是知識爆炸的時代,也是瞬息萬變的時代,隨著知識的不斷更新與變化、社會的飛速發展,每時每刻各種各樣的信息從四麵八方紛至遝來,我們生活的社會是信息社會。在這樣的信息社會裏,人們的美的創造能力的培養,創造才能的發揮就與信息密切相關了。
根據有關方麵的研究,人類的智能結構就認為是金字塔式的結構。這個人類智能的金字塔,按知識、智力、能力劃分為三個層次。知識是第一層次,是智能金字塔的塔基,屬於最低層次。能力是第二層次,它是建立在堅實的基礎知識之上的,是對客觀事物的觀察、思考、分析、判斷、推理、想象、綜合等認識能力的總和,它是矗立在智能塔座上的塔身。創造能力是第三層次,它主要是指對信息的選擇能力,是在智力指導下,動用知識分析解決實際問題、進行創造發明的本領,它是令人仰慕的塔頂,整個智能金字塔以創造力為核心,從塔頂貫穿到塔基。對人類智能的這種分析,更加說明信息對於創造的重要性了。那麼青少年在培養創造美的才能時如何來處理信息呢?
首先,應該盡可能多渠道地接收信息。俗話說,別人嚼過的饃不香。創造即是從無到有做前人沒有做過的事。美和藝術尤其貴在獨創,因此,我們在進行美的創造時,要盡可能地了解各種動向,獲得有關方麵的大量信息。獲得了信息,我們就能對自己所進行的創造工作有進一步了解,就能知道別人是否在進行此項創造,進行到何種程度。如果自己所進行的創造工作別人早已獲得成果,那麼就不必從頭做起,而是吸收別人成功的經驗,從而在別人成功的基礎上創造更高級的美。如果別人失敗了,那麼就可以吸取其失敗的教訓,避免多走彎路,重蹈覆轍。要不然閉目塞聽,關門造車,往往隻能事倍功半,白白浪費時間和精力。前幾年,我們在文藝創造的題材上常常出現“撞車”現象,即同類作品常常一轟而上,而不能另辟蹊徑,有更多獨創性,原因是多方麵的,其中之一,就是信息不靈。
其次,要善於選擇信息。在信息社會裏,當各種信息紛紛湧來的時候,就要善於從紛繁複雜、千頭萬緒的信息中進行篩選,進行比較分析研究,善於甄別它們之間的價值,從而選擇最有價值的信息。信息的選擇對於創造至關重要,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創造即是選擇信息。宇宙中的一切往往把自身的奧秘用各種方式向人類傳遞,人們一旦發現這種信息,選擇了這種信息,就能解開大自然的奧秘,為人類創造美。
青少年人要充分發揮自己的創造力,還必須注意克服性格上的弱點,這就是:
1、膽怯。膽怯會磨滅想象力和獨創精神。
2、過分的自我批判。過分的自我批判也就是缺乏自信心,它常常表現為過分的自我挑剔,往往導致在創造上的“自殺”。
3、倦怠。聰明才智甚至天賦,是來自勤奮,倦怠不但使一些平庸者無所作為,也使一些具有才華的人磨掉創造的鋒芒。
4、性格的片麵性和險隘性。個人性格力量的充分發揮是建立在性格的完備性和嚴整性基礎上的,這種性格的片麵性和狹隘性使個性不和諧,影響創造才能的發揮。
5、興趣狹窄。廣泛的興趣對培養性格和陶冶性情有很重要的意義。興趣狹窄,孤陋寡聞,就會使性格不能健全發展,影響想象力,影響多種思維,妨礙創造才能的發揮。
對於如何培養自己的創造力,美國科學史專家希夫勒列出了八個條件:
1、如果需要的話,能夠日以繼夜、年複一年獨自工作。
2、勇於承擔責任。
3、有勇氣,在關鍵時刻能堅持不懈。
4、能與別人合作,能理解別人是如何工作的。有好奇心,特別對於人類和自然界的各種各樣的問題有好奇心。
5、有獨立性,願意探索自己特有的研究途徑。
6、不但能夠過細地考慮自己的工作,而且有全局觀點。
7、在為一項科研項目奮鬥時,即使暫時得不到什麼榮譽、讚揚和報酬,也仍有責任感,堅持不懈。
8、富有想象力,具備象偉大的作家、藝術家、音樂家那樣的想象力。
為了提高創造力,有位心理學家倡導大學生用指導語自我鼓勵。他曾提出一些自我指導語,讓一些學生去練習,從而幫助他們克服思想僵化,進一步激發創造熱情,現將一些自我指導語介紹如下:
去創造,作獨一無二的創造。
破除成見、常規和老套套。
想那些別人沒有想到的事情。
篩選出必須要解決的問題。
以不同方式綜合各種因素。
使用不同的類比方法。
你遵從的規則——探索新的事物。
放開抑製,讓思想漫遊奇景。
解除束縛,讓思想奔流。
人的創造性應在兒童時期就注意培養。美國的梅斯基林在《幼兒創造性活動》一書中講到:人有兩種思維方式,一類叫“輻合思維”(即求同思維),另一類叫“發散思維(即求異思維),要求一個兒童數魚缸裏的數目,隻有一個答案,這導致輻合思維。而如果讓他說出他能說出的魚缸裏的東西,就會有很多答案,這是開闊思路的發散思維,它會促進創造性。
鼓勵兒童的創造素質和不鼓勵兒童創造素質的培養,孩子成長的結果迥然不同。如果兒童發現自己對事物的好奇心不受欣賞,他們就隻能學會“規規矩矩”,在沒有創造性的背景下活動。
兒童喜歡當眾表現自己。他們希望說出自己的新觀念,希望有新的經驗,他們喜歡創造。這有很多好處:他們將學會對每個問題尋找更多的答案,發展潛在思維能力,發展個性,發展新技能,學會良好的自我評價。
大人也從鼓勵孩子創造中得到益處:可以把對孩子的教育活動安排得更加豐富多彩;學會發現孩子的不尋常的技能,密切與孩子的關係。
這些精粹的見解,對已經做了爸爸媽媽的人,或者將要做爸爸媽媽的青少年人是很有啟示的。
以上我們從創造與天賦、創造與模仿、創造與想象、創造與靈感、創造與信息諸方麵談到了青少年創造美的才能的培養,在明確了上述這些問題以後,就可以開始美的創造的嚐試了。當然,真正進入美的創造過程,還需要經過努力熟練地掌握創造的技藝和技巧,按照自己的審美理想,以美的規律精心塑造美的形象。青少年是最富有創造才能的時期,美好的生活在召喚我們。讓青春和才華在創造中煥發出更加燦爛的光輝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