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情報與出版事業
煤炭科技情報和書刊出版工作,是煤炭科技工作的兩個重要組成部分。五十多年來,這兩項工作在煤炭生產建設、科學研究、教育培訓、經營管理等方麵,為傳播科技知識,推廣先進技術,交流科技成果,提高職工素質作出了自己的貢獻。
中國煤炭科技情報與出版工作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的發展過程,從一個側麵反映出中國煤炭工業生產建設的巨大發展和科技教育事業的飛速進步,也反映了人們對依靠科學技術進步發展煤炭工業的認識過程。
科技情報工作
一、發展概況
煤炭科技情報工作起步較晚。最早是一九五六年設於煤炭工業部技術司下的技術通訊處,通過內部刊物《煤炭技術通訊》,在煤炭係統內介紹蘇聯的煤炭科學技術。一九五七年,該處與北京煤炭科學研究院編譯室合並,該處改由該院領導。一九五九年二月,煤炭部貫徹全國第一次科技情報工作會議精神,撤銷技術通訊處,成立煤炭工業部科學技術情報研究所,委托煤炭科學院代管。同時,煤炭科研、設計、教育等事業單位和一些大型煤炭企業,也相繼建立了情報室(組)和資料室,開展情報業務工作。
一九六一年,在貫徹中共中央“調整、鞏固、充實、提高”方針的過程中,由於對科技情報工作的認識不足,過多地精減了情報研究所的人員,其它一些企業、事業單位甚至連情報機構也被撤銷,煤炭科技情報工作的開展受到較大的影響。
一九六三年,國民經濟全麵恢複,煤炭工業從新邁開前進的步伐,煤炭部決定將情報所收歸部直接領導,煤炭科技情報事業有了較快的發展。在一九六三年至一九六六年期間,煤炭係統各單位相繼建立了40餘個情報機構,初步形成了情報網絡。這一時期情報所的工作初步開展起來,搜集文獻資料,開展情報調研,編寫專題情報資料,出版情報期刊,甚至“背簍下礦”給現場送情報資料等。通過這些實踐,積累了文獻資料和工作經驗,加深了對科技情報工作的認識,造就了一批專業情報人員,為以後科技情報工作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十年動亂中,煤炭科技情報工作遭到嚴重破壞。一九六六年至一九六九年,工作完全處於停頓狀態,大部分單位撤銷,人員下放勞動,資料損失嚴重,部情報所再次並入煤炭科學研究院,全所從108人驟減至30餘人。
一九七○年,周恩來總理針對全國科技情報工作遭到嚴重破壞的情況,指示“情報所要組織得很好,搞一個好的領導班子,這是為大家服務的”。一九七一年七月,燃料化學工業部建立燃料化學工業部科學技術情報研究所。明確規定情報所的工作任務以國外情報和戰略情報為主。煤炭科技情報工作有了明顯的進步。
一九七五年十二月煤炭工業部重新成立後,徐今強部長提出:生產建設是第一線,科教設計是第二線,情報是第三線,情報為一、二線服務。強調了情報工作的重要性,明確了情報工作的服務方向,煤炭科技情報工作又前進了一步。
一九七九年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情報所機構與人員都逐步充實與加強,整個煤炭係統的科技情報工作,也有了很大的發展,形成了一支近2000人的科技情報隊伍,成為煤炭科技工作中一個重要方麵軍。
二、情報網站的建立和發展
一九五八年第一次全國科技情報工作會議提出以“廣、快、精、準”四個字作為科技情報工作的具體方針。其中所謂“廣”,就是指組織和動員各方麵的力量要廣,服務對象要廣,搜集和積累的情報資料麵要廣,搜集渠道要廣。那時主要依靠行政辦法,號召煤炭企業、事業單位成立情報機構,但由於認識不足,進展不大。
一九七三年十一月,燃化部情報所針對煤礦設計單位情報力量較強,對開展情報工作的迫切性體會較深的有利條件,組建了煤礦設計單位情報協作組。一九七四年,結合設計中心任務,按事先商定的要求,組織各成員單位就近、分省包幹地進行了煤礦設備調查和小型煤礦機械化調查,僅用半年時間,就摸清了全國采煤、掘進、運輸、選煤、安全設備產品的情況。這些調研成果滿足了設計選型的急需。一改過去各自經營、互不通氣、信息不靈的狀況,顯示了組織起來的優越性。根據這個經驗,以後相繼組織了選煤、煤礦機電、煤礦安全和地方小煤礦以及西北地區等情報協作組,突破了組織情報網困難的難題。突破的關鍵,就在於以服務為出發點,以服務為歸宿。各情報協作組的工作取得了進展。
一九七八年,煤炭部根據全國科學大會關於要健全和加強科學技術情報機構,組織好地區性和行業性的科學技術情報網的要求,在原有專業、地區情報協作組的基礎上,組建了煤炭科技情報網站。到一九八五年,已建成專業情報中心站16個,分站57個,網站成員單位500多個;建成地區情報中心站18個,基本形成了上下貫通,左右成片的煤炭科技情報網絡。
一九八○年二月,煤炭部作出了《加強煤炭係統科技情報工作統一管理的決定》。一九八一年五月,在無錫召開了全國煤炭係統第一次情報工作會議,進一步明確了煤炭科技情報工作“一個圍繞”、“五個服務”的主要任務。就是:緊密圍繞煤炭生產建設這個中心,為當前的煤炭生產建設服務,把那些量大麵廣、亟待解決的生產技術問題列為重點課題;為發展煤炭科學技術服務,著重介紹和報道符合我國國情的適用技術;為搞活煤炭經濟服務,開展一些技術經濟情報研究工作;為國際交往、技術引進、對外經濟貿易等外事活動服務,積極參加並提供有關情報資料;為製定煤炭工業方針、政策服務,向各級領導機關製訂規劃、計劃,確定技術政策提供戰略情報。煤炭部還明確決定:情報所既是全國煤炭科技情報中心,又是組織管理全國煤炭係統科技情報工作的職能機構。這次會議推動了開創煤炭科技情報工作的新局麵。
從一九八○年至一九八五年,各情報網站共完成協作項目796項,其中列為部的重點課題110項,新技術推廣45項。
一九八二年八月,煤炭部在承德召開了第一次科技情報優秀成果表彰大會,獲煤炭科技情報優秀成果獎的有42項,受表揚的有46項。一九八五年,第二次煤炭科技工作會議上,又有2項獲得煤炭科學技術進步獎。
為了提高科技情報人員的素質,一九八一年到一九八五年,情報所舉辦了科技情報學習班3期,外語班、期刊及專利檢索班各1期,共培訓了400餘人。還組織各情報中心站舉辦各種培訓班33期,共培訓情報人員1000多人次。
三、情報調研主要成果
三十年來,煤炭科技情報研究工作為領導部門製定發展規劃和技術政策,提供了一批有價值的戰略情報,也為科學研究、技術攻關、國際交往、出口貿易、技術引進等提供了大量戰術情報。
(一)專題戰略情報。
1.《七國煤炭工業》和《國外主要產煤國家發展煤炭工業的若幹問題》。
這是情報所在六十年代初期對世界主要產煤國家煤炭工業的發展速度、技術經濟政策和管理體製進行調查分析後編寫的專題戰略情報資料,為煤炭部製定方針政策、試辦“托拉斯”,用經濟辦法管理企業,以及探索煤炭工業發展路子提供了較好的借鑒。
2.《魯爾礦區的綜合開發》。
這是情報所一九八一年編寫的專題情報資料,集中介紹了聯邦德國魯爾礦區開發、生產、布局、運輸、煤炭綜合利用、礦區建設和管理等經驗,為中國開發山西煤炭資源提供了借鑒。
3.《英國煤炭工業綜合經營》。
這是情報所一九八二年編寫的專題情報資料,分析了英國煤炭工業從煤炭加工入手搞活經濟的經驗,並從經濟效益論證了煤炭工業開展綜合經營的可行性,很有借鑒意義。
4.《國外煤炭工業科學技術八十年代水平動向及國外煤炭工業技術發展和我國現狀》。
這是情報所一九八二年彙總16個科研、設計單位近百名科技情報人員多年積累的情報研究成果,編寫的大型專題戰略情報資料,全麵評述了國外煤炭工業13個專業領域的技術水平和動向,並從六個方麵進行了國內外對比,為國家科委、煤炭部、基層企業製訂“七五”煤炭科技規劃提供了借鑒,獲得一九八五年煤炭部科學技術進步獎。
(二)專題戰術情報。
1.《國外液壓支架發展》專輯。
這是北京煤礦機械廠情報人員,於一九七四年針對本廠在試製液壓支架中存在的品種少、架型落後、不成係列等問題,查閱了十多年來上百種國內外文獻資料而編成,其中提供各種圖件300幅、數據6300多個,並對國內外液壓支架的發展情況作了對比,為該廠組織生產提供了可靠的借鑒。
2.《國外被淹礦井治水實例》和《受淹礦井的恢複》。
這是情報所一九八四年六月為處理開灤範各莊礦淹井事故提供的專題情報資料,詳細介紹了國外恢複26個被淹礦井的10種方法,為該礦確定堵、截、排綜合治水方案及時地提供了借鑒。
3.《耐燃膠帶的情報研究》。
這是煤炭科學研究院上海研究所情報室為該所擬訂“耐燃膠帶試驗規範及其測試設施”科研課題服務而編寫的專題情報資料,彙集了5個國家的有關資料,為課題的研究提供了有力的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