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章 皆是孽緣(1 / 2)

好強也給吳氏帶來了災難。由於好強,又要管理企業,拉扯孩子,還要和外人勾心鬥角,更要處心積慮報複當年的恥辱,所有的壓力疊加,終於壓垮了她,在龔先生去世幾年之後,年僅四十的她患上了咯血病,經常吐血。

後來吳氏的病情越來越重,不得不將企業股份折現,安心在家養病,並培養幾個孩子長大成人。

應該說,認識龔先生是吳氏這一生中最幸運的事,這個老人不但給了她安穩的生活,更讓她重新拾回了自信。跟龔先生一起生活的那些年,是吳氏一生最幸福的一段時光吧,雖然這位老人的年齡做她父親都嫌大。

我不知道吳氏一生有沒有真正的屬於自己的愛情,或許終其一生,她都沒有品嚐過愛情,沒有真正愛上過一個人吧。她的一生除了恨,就是感恩,大部分時間都在磨難中度過,愛情之於她是極度的奢侈品。

終於,在兒子結婚後,吳氏的生命軌跡也接近了終點。最後這些年,她從不避諱自己苦難的過去,也經常講給子女們聽一聽。她知道,這些事是瞞不住的,就是她不說,外麵的人也會議論紛紛,與其讓外人的話傳到子女耳朵裏,不如自己直接講給他們聽好了,何況,她還有未了的心願,需要孩子們去完成。

吳氏的心願,看起來簡單,但其中又包含著一些複雜的情感。她的心願就是要報複張文遠以及張耀武一家,要把他們加注在她身上的痛苦,加倍還回去。也是這個信念使她苦苦支撐了這麼多年,不然她可能早就死了。從這一方麵說,仇恨有時真的可以使人堅強。

她所能應用的方法也很簡單,但卻非常有效,就是將幾個女兒嫁回去,嫁給當地村裏弟兄多、勢力大的人家,對張耀武一家進行永無休止的騷擾和打擊。

應該說,吳氏還是非常了解農村的,知道這種並不高明的辦法卻是農村最實用的。在農村,兄弟多的家庭就是強權派。而且這種打擊,將是永久的,隻要家族弟兄們還在,而對方沒死,就會一直持續下去。

為了更加保險,吳氏做了仔細的規劃,我們村嫁進她的兩位姑娘,而這兩個家族中的任一個,都是張耀武無法抗衡的,聯起手來那就更不用說。而小女兒青霜嫁給張福利,那不但是覺得張家弟兄多,而且是為了分化張姓家族,張福利和張耀武起糾紛,那村裏張姓家族的人就不好偏袒哪方了。

至於嫁給吳家莊劉慶寶的那位姑娘,叫龔清月,是吳氏的二女兒。吳氏為了這一天,可以說絞盡了腦汁,由於年輕時沒能盡到孝道,心裏一直覺得愧疚爹娘,雖然爹娘早已去世多年,但吳氏希望爹娘的墳能有人時常照看,不要成為荒墳,這也是她交代給二女兒清月的任務之一,替自己爹娘墳前盡孝。

仇恨使吳氏精心計算著每一步,但她唯一沒有計算的,就是女兒們的終身幸福,為了複仇,她已經顧不得女兒們個人幸福與否了,從這點上說她不是一個合格的母親。但女兒們一是從小害怕母親,對母親的命令不敢違拗,二是從心裏同情母親的遭遇,甘願去為母親出了這口憋了一輩子的惡氣,完成母親未竟的心願,所以竟沒有一個不願意的。

吳氏早就計算好了哪個女兒嫁給哪家,起碼清瑩嫁給高振強是早就算計好的。高振強比清瑩大好幾歲,比龔慶超好像還大了一兩個月,所以吳氏出走時,他已經出生,吳氏早就知道有這個男孩的存在。吳氏比較中意高正魯弟兄們在村裏的能量,所以早就把他家列為備選目標。

至於張福利,還有劉慶寶,因為清瑩嫁過來了,自然成了吳氏的眼線,誰家勢力大,誰家弟兄多,吳氏自是了解的清清楚楚,及時調整了早年的方案,確定了每一門親事。

吳氏的要求很簡單,就是不讓張耀武一家好過,讓他們度日如年,生不如死,能夠家破人亡那是最好的。可見女人如果恨上一個人,將是多麼可怕的一件事。無怪乎孔聖人都說“唯小人與女子難養”。

可惜,吳氏機關算盡,卻擋不住她死亡的腳步。她千算萬算,布置好了一切,卻依然沒有等到收獲成果的那一天,沒能看到張耀武搖尾乞憐或家破人亡的結局。

勉強等到清瑩出嫁,清月和劉慶寶剛見過一麵,而青霜和張福利的事還沒一撇呢,吳氏就吐血數鬥而亡,這個受盡磨難,好強一生的傳奇女子就這樣含恨而終,而她布下的局,等到她去世之後才開始顯現威力。接下來妹妹們的事,自然是清瑩代替母親完成的。

吳氏雖然一直恨恨的說著要報複張耀武一家,可在麵對龔慶超時,又經常喃喃的說:“你姓張,不姓龔!”或者有時候又突然歇斯底裏的對著龔慶超大喊:“別忘了你姓張,你姓張!”好像龔慶超忘了姓張是多麼大的罪過一樣。還有好幾次,吳氏把龔慶超喊到麵前,眼神飄忽但神色很認真的問:“如果張家認錯,張耀武給你磕頭,你會不會原諒他們,願意改回張姓嗎?”

龔慶超自小跟著母親流浪,很是吃了一些苦頭,所以反應比一般人略慢,再加之母親的喜怒無常,使他在母親麵前更是不知所措,經常慌慌張張的坐立不安。他不知怎麼回答母親的問題,搖頭是錯,點頭也是錯,後來幹脆任你怎麼問,他都不再搭話,漸漸成了一種十分內向的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