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際上在很多情況下,順便提出的問題往往是自己要說明的真正意圖,但是,由於使用這種輕描淡寫方式順便一說,就使自己變得更主動一些,有退路可走,可以有效地防止因對方否定而造成的心理失衡。
5.開玩笑法
有時還可以把本來應鄭重其事提出的問題用開玩笑的口氣說出來,如果對方給以否定,便可把這個問題歸結為開玩笑,這樣既可達到試探的目的,又可在一笑之中化解尷尬,維護自己的尊嚴。
有一位同事到一個經理家作客,看到他家有一台彩色電視機,因當時的彩電很緊俏,便想請他幫忙,但又怕人家不給麵子,於是就用打哈哈的方式說:“好啊,你們都看上彩色的了,我還在黑白時代呢,能不能幫忙也弄一台,大經理?”經理為難地說:“哎呀,你還不了解行情,現在是一台彩電,要搭十台黑白的呢!”他見此情形,馬上說:“瞧把你嚇的,我不過和你開個玩笑,你就是給我買,我也沒那麼多的錢!”就這樣他適時轉彎,避免了遭到拒絕尷尬。這種打哈哈方式,真真假假,同樣也可進可退,在熟人之間較為多用。
6.打電話法
打電話提出自己的要求與對麵提出有所不同,由於彼此隻能聽到聲音而不見麵,即使被對方所否定,其刺激性也較小,比當麵被否定更易接受些。比如,有位作者寫了一篇稿子,等了一段時間沒有回音,於是就打電話詢問結果:“編輯先生,我想問問那篇稿子的處理情況……”“噢,是這樣,稿子已經看到了,我們認為還有些距離,很難采用……”“是這樣,我會再努力的。”就這樣他在較為平靜的氣氛中,接受了一個被否定的事實。最後需要提出的是,避免出現尷尬並不是我們的最終目的,它不過是為了保護自己的自尊和麵子所采取的一種策略性手段。然而,我們不能僅僅滿足於此,應更多的研究一些在被對方否定情況下,如何運用交際的技巧,扭轉敗局,爭取最後的勝利。
求人辦事要懂得用口才,不要閉著眼睛還不說話
張某托好友王局長為自己辦件事,忽然聽說他被捕“進去了”,又不知真假,就到張家探望。確實隻有局長夫人在家,滿臉愁容。張某開口道:“老王怎麼沒在家呀?”果然張夫人長歎一聲:“唉!心髒病又犯了,昨天送進醫院了……”張某暗自慶幸自己沒問王局長是否被捕了,那將多尷尬。辦事有技巧,辦事的技巧就在於說話的技巧。我們知道開口托人辦事兒畢竟是件難事,但如果掌握了技巧,難事也就變得容易了。
1.借別人的口說自己的話
西安事變前夕,張學良和楊虎城頻繁晤麵,都有心對蔣發難。可在對方沒亮明態度之前,誰也不敢輕易開口。眼看時間越來越近,雙方都是欲說還休。楊虎城下麵有個著名的共產黨員叫王炳南,張學良也認識。在又一次晤麵中,楊虎城便以他投石問路,說道:“王炳南是個激進分子,他主張扣留蔣介石!”張學良及時接口道:“我看這也不失為一個辦法。”於是兩個聰明的將軍開始商談行動計劃。
渡江戰役前夕,國共和談破裂,國民黨政府即將垮台。周恩來力勸國民黨和談代表留在北平共事,代表們也對原政府失去了信任,卻不知毛澤東能不能容忍他們這些異黨分子,就想探個究竟,也好為自己求得一條退路。可如果直接相問,就明顯有乞降之嫌,大家都抹不開麵子。有一個成員趁打麻將之機,輕描淡寫地問毛澤東:“是清一色好,還是平和好?”毛澤東心領神會,爽快答道:“還是平和好,我喜歡打平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