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禮辦事有門道:“禮”到“理”也到
過年了,楊洋又開始犯愁了,過年必送禮,可是禮是年年送,早已送不出什麼新意了,尤其是送禮給領導,送什麼好呢?楊洋忽然想起一次領導說:“我不抽煙就是喜歡喝點。”楊洋眼睛一亮,有了主意,他去買了兩瓶好酒,果然領導收了酒很高興。
送禮的門道也是繁瑣得很,這裏讓我們大概了解一下:
1.禮物的輕重選擇
以對方能夠愉快接受為尺度一般講,禮物太輕,意義不大,很容易讓人誤解為瞧不起他,尤其是對關係不算親密的人,更是如此。但是,禮物太貴重,又會使接受禮物的人有受賄之嫌,特別是對上級、同事,更應注意。除了某些愛占便宜的人外,一般人就很可能婉言謝絕,或即便收下,也會付錢,要不就日後必定設法還禮,這樣豈不是強迫人家消費嗎?如果受禮人家中不甚寬裕,無異於給人出難題。如果對方拒收,你錢已花出,留又無用,便徒生許多煩惱,何苦呢?因此,禮物的輕重選擇以對方能夠愉快接受為尺度,爭取做到少花錢多辦事,多花錢辦好事,合適。送禮者可能手頭寬裕,或求助心切,便經常大包小包地送上門去,有人以為這樣大方,可以博得別人的好感。細想起來,其實不然。如果受禮者是愛占小便宜的人,他當麵會說你好話,背後說不定會妒忌你的大手大腳說出壞話。正派的人,雖不會說什麼,但卻可能會懷疑你這樣大方是為了達到什麼目的而不再與你深交。另外,禮尚往來,人家必然還情於你,豈不也增加了人家的經濟負擔。如果選擇重要節日,或是喜慶壽誕日送禮,則不會顯得突兀虛套,受禮的收著也心安理得,兩全其美。
2.送結婚禮物時,切忌送鍾
送禮前應了解受禮人的身份、愛好、民族、習慣,免得送禮送出麻煩來。有個人去醫院看望病人,帶去一袋蘋果以示慰問,哪知引出了麻煩,正巧那位病人是上海人,上海人叫“蘋果”跟“病故”二字發音相同,送去蘋果豈不是咒人病故。由於送禮人不了解情況,弄得不歡而散。鑒於此,送禮時一定要考慮周全,以免節外生枝。例如,別人結婚時,不要送鍾,因為“鍾”與“終”諧音,讓人覺得不吉利;給伊斯蘭教徒送去有豬的形象作裝飾圖案的禮品,可能會讓人轟出來;給意大利人送菊花,給日本人送荷花,給法國人送核桃,都會引起反感。朋友,切莫做此傻事。
3.為心上人送去一條漂亮的紗巾
禮物是感情的載體。任何禮物都表示送禮人的特有心意,或酬謝、或祝賀、或孝敬、或憐愛、或愛情等等。所以,你選擇的禮品必須與你的心意相符,並使受禮者覺得你的禮物非同尋常,倍感珍貴。實際上,最好的禮品是那些根據對方興趣愛好選擇的、富有意義或耐人尋味的小禮品。比如,我們為住院的朋友送去一束鮮花,定能使其心情愉快,增強戰勝疾病的信心;為遠方的同窗寄一冊母校的照片,定能喚起他對學生時代的美好回憶;給愛好文學的朋友送上一套名著,必然使其欣喜若狂,愛不釋手;為心上人送去一條漂亮的紗巾,她會含情脈脈地依偎在你懷中……就禮物的質量而言,它的價值不是以金錢多少來衡量的,而是以禮物本身的意義來體現的。因此,選擇禮物時要考慮到它的思想性、藝術性、趣味性、紀念性等多方因素,力求別出心裁,不要落入俗套。
4.對家貧者,禮物要實惠些
家貧者,生活必不寬裕,你送去的禮物如是實惠的生活消費品,必於他有貼補之用。與其送去隻是觀賞性的工藝品,讓其束之高閣,不如送上食物或穿用品讓他即時消費,更令其心花怒放,他會對你“雨中送傘”、“雪中送炭”感激涕零。
5.對富裕者,禮物以精巧為佳
受禮者家庭消費水平很高,那麼一般禮物很難引起他的興趣。你勒緊褲帶,花了半個月工資買下的禮品,在他那裏可能是平常的東西。就如土耳其諺語說的:“把禮物送給富人,就像提水倒人大海。”可是,有時那份禮又不能不送,勸你還是從精巧上花些心思。比如,送去一枚你自己親手刻製的印章,使其在繪畫時可以鈐之;或者送去一柄用山藤根雕刻的煙鬥,既是件工藝品,又未花分文。這可能會引起受禮者的興趣,他可能在讚賞你對他細致了解的同時,非常珍惜你的那份勞動。
6.有紀念性的禮物送給戀人
黃金有價情無價。戀人之間禮品贈予不決定於禮品的貴賤,而在於寄托在禮品上的那份相思與相知。你們第一次郊遊時,你送她的那一片紅葉,你們定情時,那一首小詩,你生病時,那一束鮮花,都會像那一串熱吻,那一陣撫摸,那一番情話,深印在幸福的記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