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親麥莉是一位銀行的職員,女兒美奇十五歲,是一名高中學生,不幸患有先天風濕性心髒病。母女倆過著平淡的生活。
高二那年,美奇突發奇想,說是要利用暑假的時間,去街道上為行人畫像。她對媽媽說,這樣做可以檢驗和鞏固一下自己的素描水平。媽媽麥莉雖然不同意,但美奇卻很堅持,她硬是端個小凳子,背著畫板去大街上替人畫素描去了。
那天,天色很晚了,美奇才回家。她滿臉汗水,滿身疲憊,卻難掩滿臉的興奮。匆匆地扒了幾口飯,美奇便睡著了。夜裏,麥莉聽到美奇壓抑著的痛苦的*(shēnyín)聲,心如刀割。當晚,她作了一個決定,陪著女兒上街畫畫。
從那以後,在這座城市的街角,人們便會看到這樣一幅畫麵:一位十五六歲的瘦弱的女孩手持畫具,坐在小凳上滿懷期待地注視著來來往往的行人,而一位四十多歲的婦女低著頭,為女兒撐著一把遮陽傘。二人的前麵放著一個小畫板。她們就是麥莉和美奇。
一個星期後,美奇的小儲蓄(chǔxù)罐裏隻存了她替人畫素描掙的五點五美元。而這時的美奇卻病倒了,而且從此再沒有醒過來。美奇去世後不久就是母親節。滿街的鮮花與燦爛的笑臉,如同炭火一般灼(zhuó)燒著麥莉的眼。她觸景生情,飛快地跑回家,抱著美奇的照片號啕(háotáo)大哭起來。當天黃昏,門鈴響了。麥莉開門後,進來一個陌生的小女孩,她手捧一大束散發著芳香的康乃馨。麥莉呆住了,問女孩是不是走錯了門,女孩甜甜地笑著,把鮮花送進麥莉懷裏,說:“這是您的女兒美奇送給您的節日禮物。阿姨,節日快樂啊!”然後輕輕地為麥莉掩上了門。
日子就這樣一天一天地過去了,眼看又一個母親節到了,麥莉憂傷地想:一定不會再有鮮花了,美奇在另一個世界裏飛翔呢!
誰料到黃昏時,門鈴又“叮零零”地響起來。依然是一束鮮花,一聲祝福,隻是送花的人變成了一個男孩。
從那以後的許多年,每到母親節那天,麥莉都會收到鮮花和問候。那些鮮花和問候打消了麥莉的孤寂,她漸漸地從哀傷的陰影裏走出來,恢複了從前的開朗和自信。
隻是,麥莉卻從來不知道,自從美奇拿著那微薄的用畫像掙來的五點五美元,在那家花店為麥莉訂花以後,母親節送花給麥莉便成了這家花店的傳統,雖然花店換了幾次主人,這個傳統卻永遠不改變。
親情,深如海,穩如山,是人類永恒的主題。美奇的一束鮮花,不僅感動了母親,也感動了別人,才得以讓她和母親之間的綿綿親情,在天上人間無盡地綻放。
(作者:泉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