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水工混凝土建築物表麵修護新型材料(2 / 2)

水泥基滲透結晶型防水材料分為混凝土表麵處理用的防水材料和內摻的混凝土本體防水劑,分別適用於混凝土表麵處理防水體係和混凝土本體自防水體係。一般情況下混凝土表麵處理防滲漏,按比例與水拌合成漿,可以塗刷或噴塗在混凝土表麵。試驗表明,當表麵裂縫寬度在0.3~0.5mm以內時,不必灌漿,隻需用這種材料表麵塗刷一層,由於活性物質滲入再次水化作用生成結晶體堵塞了裂縫,因而裂縫將逐漸自動修複。由於以上特點,可以預計,水泥基滲透結晶型防水材料將在水工混凝土建築物防滲和補強方麵得到廣泛應用。同類產品還有KRYSTOL T1/T2係統防水材料等。

2、聚合物水泥砂漿類材料

聚合物水泥砂漿作為防滲、防腐、防凍材料已在水工混凝土建築物修補工程中得到廣泛應用。這種以少量膠乳材料對水泥砂漿或混凝土改性後,增強其抗滲性、抗碳化和抗凍性,經過多年的工程實踐證明,是一種性能可靠、經濟、施工方便的修補材料,目前已列入有關設計規範和施工規程,施工方法有人工塗刷,噴塗及灰漿機濕噴,大大提高了施工速度及施工質量。推薦采用丙烯酸聚合物改性水泥砂漿,因為它的機械性能和化學性能均優於其他膠乳。

3、新型灌漿材料

利用環氧樹脂和聚氨酯在一定條件下製備出可以形成同步互穿聚合物網絡結構的新型化學灌漿材料(PU/EP-IPN)。該化灌材料綜合了環氧樹脂漿材和聚氨酯漿材的性能優點,漿材粘度低、凝結時間可調、強度高、變形性和可灌性都很。水下混凝土灌漿試塊的粘接抗拉強度能達1.05MPa。是一種性能優良、適用性強、適合水下灌漿的多功能新型灌漿材料。

選用具有高彈性及水下固化的聚氨酯材料與具有極低粘度良好可灌性的甲凝材料相互改性,利用交叉滲透交聯工藝製備出PU/PMMA互穿聚合物網絡彈性體灌漿材料,其漿液粘度適當,可灌性良好,具有優良的水下固結及固結後彈性體要求的延伸率。試驗表明,該漿液在不添加任何溶劑,含固量100%條件下的初始粘度在280cp以下,漿液水下與混凝土表麵固結後的彈性延伸率達150%以上仍與混凝土表麵具有良好粘結而不脫落。

傳統的灌漿方法是靠人工控製用泵將樹脂漿液注入裂縫內。也可采用“壁可”注漿技術,可通過橡膠管的彈性收縮壓力自動完成注漿,緩慢均勻的灌漿壓力可將縫隙中的空氣壓入混凝土毛細管中,並通過混凝土的自然呼吸作用排出,有效地避免了氣阻現象,從而保證了灌漿質量。盡管采用低壓、低速注漿,卻節省了大量人力和時間。

4、碳纖維材料

碳纖維材料是利用碳纖維補強加固技術來實現的,即是利用高強度或高彈性模量的連續碳纖維,單向排列成束,用環氧樹脂浸漬形成碳纖維增強複合材料片材,將片材用專用環氧樹脂膠粘貼在結構外表麵受拉或有裂縫部位,固化後與原結構形成一整體,碳纖維即可與原結構共同受力。由於碳纖維分擔了部分荷載,就降低了鋼筋混凝土的結構的應力,從而使結構得到補強加固。由於耐久性好,施工簡便,不增大截麵,不增加重量,不改變外形等優點,日漸受到國內外工程界重視。

三、結語

水工混凝土建築物的修護對於我國水利工程建設以及其發揮的巨大效益來講都有著重要的意義,而修護材料的優劣又是直接影響修護效果的關鍵。現有的新型修複材料雖然具有一定的優良特性,但仍有很大的發展空間。在科技的不斷發展下,相信會有更多的新型水工混凝土建築物表麵修護材料被研發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