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曰:隻此不汙染,諸佛之所護念,汝即如是,吾亦如是。

西天般若多羅識汝足下出一馬駒踏殺天下人,應在汝心,不須速說。

讓豁然契會。遂執侍左右一十五載,日臻玄奧。後往南嶽,大闡禪宗,敕諡大慧禪師。

永嘉玄覺禪師,溫州戴氏子。少習經論,精天台止觀法門,因看《維摩經》發明心地。偶師弟子玄策相訪,與其劇談。

出言暗合諸祖。

策雲:仁者得法師誰?曰:我聽方等經論,各有師承。後於《維摩經》悟佛心宗,未有證明者。

策雲:威音王已前即得,威音王已後,無師自悟,盡是天然外道。

曰:願仁者為我證據。

策雲:我言輕。曹溪有六祖大師,四方雲集,並是受法者。

若去,則與偕行。

覺遂同策來參。繞師三匝,振錫而立。

師曰:夫沙門者,具三千威儀,八萬細行。大德自何方而來,生大我慢?覺曰:生死事大,無常迅速。

師曰:何不體取無生,了無速乎?曰:體即無生,了本無速。

師曰:如是如是!玄覺方具威儀禮拜。須臾告辭。

師曰:返太速乎?曰:本自非動,豈有速耶?師曰:誰知非動?曰:仁者自生分別。

師曰:汝甚得無生之意。

曰:無生豈有意耶?師曰:無意誰當分別?曰:分別亦非意。

師曰:善哉!少留一宿。時謂一宿覺,後著《證道歌》盛行於世。諡曰無相大師。時稱為真覺焉。

禪者智隍,初參五祖,自謂已得正受。庵居長坐,積二十年。師弟子玄策,遊方至河朔,聞隍之名,造庵問雲:汝在此作什麼?隍曰:入定。

策雲:汝雲入定,為有心入耶?無心入耶?若無心入者,一切無情草木瓦石,應合得定。若有心入者,一切有情含識之流,亦應得定。

隍曰:我正入定時,不見有有無之心。

策雲:不見有有無之心,即是常定。何有出入?若有出入,即非大定。隍無對。良久,問曰:師嗣誰耶?策雲:我師曹溪六祖。

隍雲:六祖以何為禪定?策雲:我師所說,妙湛圓寂,體用如如,五陰本空,六塵非有,不出不入,不定不亂。禪性無住,離住禪寂。禪性無生,離生禪想。心如虛空,亦無虛空之量。

隍聞是說,徑來謁師。

師問雲:仁者何來?隍具述前緣。

師雲:誠如所言,汝但心如虛空,不著空見,應用無礙,動靜無心,凡聖情忘,能所具泯,性相如如,無不定時也。

隍於是大悟,二十年所得心,都無影響。其夜河北士庶聞空中有聲雲:隍禪師今日得道。隍後禮辭,複歸河北,開化四眾。

有一童子,名神會,襄陽高氏子,年十三,自玉泉來參禮。

師曰:知識遠來艱辛,還將得本來否?若有本則合識主,試說看。

會曰:以無住為本,見即是主。

師曰:這沙彌爭合取次語。

會乃問曰:和尚坐禪,還見不見?師以柱杖打三下,雲:吾打汝是痛不痛?對曰:亦痛亦不痛。

師曰:吾亦見亦不見。

神會問:如何是亦見亦不見?師雲:吾之所見,常見自心過愆,不見他人是非好惡,是以亦見亦不見。汝言亦痛亦不痛如何?汝若不痛,同其木石;若痛,則同凡夫,即起恚恨。汝向前見不見是二邊;痛不痛是生滅。汝自性且不見,敢爾弄人?神會禮拜悔謝。

師又曰:汝若心迷不見,問善知識覓路;汝若心悟,即自見性,依法修行。汝自迷不見自心,卻來問吾見與不見。吾見自知,豈代汝迷?汝若自見,亦不代吾迷。何不自知自見,乃問吾見與不見?神會再禮百餘拜,求謝過愆。服勤給侍,不離左右。

一日,師告眾曰:吾有一物,無頭無尾,無名無字,無背無麵,諸人還識否?神會出曰:是諸佛之本源,神會之佛性。

師曰:向汝道無名無字,汝便喚作本源佛性。汝向去有把茆蓋頭,也隻成個知解宗徒。

祖師滅後,會入京洛,大弘曹溪頓教。著顯宗記,盛行於世,是謂荷澤禪師。

一僧問師曰:黃梅意旨,甚麼人得?師雲:會佛法人得。

僧雲:和尚還得否?師雲:我不會佛法。

師一日欲濯所授之衣,而無美泉。因至寺後五裏許,見山林鬱茂,瑞氣盤旋。師振錫卓地,泉應手而出,積以為池。乃跪膝浣衣石上。忽有一僧來禮拜,雲方辯,是西蜀人。昨於南天竺國,見達摩大師,囑方辯速往唐土。吾傳大迦葉正法眼藏,及僧伽梨,見傳六代,於韶州曹溪,汝去瞻禮。方辯遠來,願見我師傳來衣缽。

師乃出示。次問上人攻何事業?曰:善塑。師正色曰:汝試塑看。辯罔措。過數日,塑就真相,可高七寸,曲盡其妙。

師笑曰:汝隻解塑性,不解佛性。師舒手摩方辯頂,曰:永為人天福田。師仍以衣酬之。辯取衣分為三:一披塑像,一自留,一用棕裹瘞地中。誓曰:後得此衣,乃吾出世,住持於此,重建殿宇。宋嘉佑八年,有僧惟先,修殿掘地,得衣如新。像在高泉寺,祈禱輒應。

有僧舉臥輪禪師偈雲:臥輪有伎倆,能斷百思想。

對境心不起,菩提日日長。

師聞之,曰:此偈未明心地。若依而行之,是加係縛。因示一偈曰:惠能沒伎倆,不斷百思想。

對境心數起,菩提作麼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