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晟在心底不認同道晏的提議,所以自認為跟意遠說了也無妨。意遠聽明白道晏的意思後,起初的確覺得震驚,但靜下心來仔細思考,她竟然認同了道晏的提議。
“你們都把老百姓當成傻子了,老百姓雖然不懂詩書禮義,卻明白利弊。隻要將利弊講清,他們會在心中權衡。”意遠拍拍自己的胸脯,“弘晟,我是說真的,我就是市井出身,沒有誰比我更清楚老百姓的心思了。”
“你自己無法代表所有的百姓,朕是大周皇帝,沒有誰比朕更了解自己的臣民!朕說不行就不行!”
意遠不懂他什麼時候成了死腦筋了,遂氣憤地道:“我也沒說讓你把底全部兜出去啊!難道你以為大家都感受不到這樣怪異的天氣嘛?你隻要告訴他們將會發生旱澇交替之災,讓他們有所準備即可。”
弘晟默然不語。
“有所準備總比毫無防備要強吧!一旦旱災來臨,民間就會流傳起謠言,到時候你更沒有辦法解釋,一傳十,十傳百,那個時候的情形你想過沒有?”
意遠一鼓作氣說了這樣多,都已經將後宮幹政拋在了腦後。她試圖勸解弘晟,不僅僅為了大周渡過災難,更是想讓他少一些煩憂。
弘晟閉眼倚靠在龍椅裏,對她的話充耳不聞。意遠見他久久沒有回話,心中更加憋悶,冷哼一聲轉身便走,“我回翊坤宮了!”
“等等!”
“……”
“就按照你說的辦。”
襄康九年五月初,皇帝旨意昭告天下,將天災將至的消息告布所有臣民,一時之間,在民間掀起了滔天大浪。同時,旨意令臣民不必驚慌,聲稱朝廷六部已經做好了準備,會統籌糧食分發。此外,各地官員也當重視此事,朝廷將把對天災的應急處理納入次年的官員考核。
對於弘晟來說,這又將是一場戰鬥。他剛從北境軍情中緩衝歇息了片刻,此時又要麵對災變。意遠仍堅持每天給他送膳,在她的監督下,弘晟總不得不在政務繁忙中抽出時間來用膳。
原本朝廷六部奏對的官員還擔心皇帝廢寢忘食以致拖垮身體,可靜妃對皇帝如此上心,他們也就少了許多擔憂。
“近日起,河東等地開始出現幼苗枯死的跡象,土地開始出現裂紋。河東百姓想引黃河水灌溉,但黃河各支流流量明顯不足,引渠根本無法引流。”
弘晟一邊聽一邊寫,皺眉問:“往年河東糧食收成如何?”
戶部官員立刻去翻案卷,“糧食產量有少數積存,河東十二州加起來約有八萬石。”
“八萬石…”弘晟凝眉思索,“八萬石還不夠一州的百姓熬過整個冬季。”
“回皇上,河東旱澇災害往年就頻頻發生,所以這些年來的儲糧一直不多。在應對天災上,河東百姓倒也頗有經驗,除了存儲糧食外,他們還會在澇災來臨前收集其他一切能充饑的野菜,但以前都不曾用上。”
弘晟捏緊了拳頭,“朕絕不會讓子民淪落到靠野菜充饑的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