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莞市民營中小企業融資的新出路
交流園地
作者:黃文進
摘要:中小企業是東莞市經濟發展的主力軍,融資難已成為製約其發展的主要障礙。文章立足於分析東莞市中小企業的融資現狀,通過對比借鑒江浙地區在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時的做法和經驗,有針對性地為破解當前東莞市民營中小企業發展瓶頸問題提出一些建議。
關鍵詞:企業融資;民營中小企業;融資難
中圖分類號:F27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2374(2014)09-0171-02
民營中小企業是東莞市經濟發展的主力軍。據東莞市統計局2013年的數據,全市新登記注冊市場主體106205戶,增長21.5%,注冊資本達390億元,增長14.3%。其中,新登記企業32225戶,增長34.0%;新登記個體工商戶73875戶,增長16.6%。然而,由於經濟環境製約以及中小企業自身的發展瓶頸,融資難已成為製約東莞市中小企業發展的突出矛盾。企業的融資能力直接決定著其發展前景,企業的發展又是衡量城市經濟發達程度的核心指標。因此,幫扶中小企業拓寬融資渠道,已成為當務之急。
1 東莞市中小企業融資現狀
從小額貸款的情況來看,自2009年3月份小額貸款公司試點以來,獲批設立的東莞小額貸款公司有17家,截止至2013年累計為中小微企業、個體戶、自然人發放貸款約200億元。
從銀行貸款的情況來看,截至2013年末,東莞市新增中小企業貸款超過200億元,約比年初增加22%,全市中小企業貸款餘額接近1268億元,約占全市企業貸款總額的77%。
從上市融資的情況來看,截至2013年末,東莞上市企業僅有22家(其中13家在A股上市,9家在境外上市),上市後備企業90家,在“新三板”掛牌企業8家,在前海股權交易中心掛牌企業122家。
總體而言,東莞市中小企業的融資能力處於較低的水平。
2 東莞市的民營中小企業融資瓶頸及原因
2.1 融資渠道較為單一
首先,中小微企業一次性資金需求量少、頻率高,導致銀行積極性不高;其次,中小企業信用體係不健全,信息透明度較低,導致其與金融機構之間的信息不對稱,銀行難以對企業貸款的風險做出準確判斷。
2.2 缺乏有效擔保手段
中小企業通常難以提供可抵押資產。在東莞,大多數中小企業采取租賃農村集體資產的廠房鋪位等方式開展業務,這部分資產因為沒有產權證明而不能作為融資的有效抵押物;中小企業所有的機械設備及存貨大多數為低價值商品,以此作為質押意義不大;中小企業鮮有專利、商標等高價值的無形資產可做權利質押。以上因素使得大多數中小企業難以通過擔保實現其融資的目的。
2.3 企業自身經營不規範
首先,中小企業普遍存在經營管理不規範的現象,管理層往往由家族人員擔任,缺少公司治理和職業經理人等管理機製;其次,部分中小企業誠信意識差,存在刻意隱藏貸款的用途甚至故意進行逃廢債等違法行為;再者,中小企業缺乏長遠發展的戰略意識,大大增加了金融機構放貸的風險。
2.4 融資成本較高
一方麵,中小企業申請貸款的數量少,但需要溝通、協調的部門多,需提供的資料繁多,消耗的時間等成本較大;另一方麵,上市直接融資的程序複雜、法律監管嚴格、涉及環節眾多,對企業自身要求較高,中小企業恐難以企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