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是天然的,才智是人工的,人工決不能勝過天然。但要注意的是,靈感不會憑空發生,一般要有思考的前提。因此,沒有靈感但有寫作願望時,應當深入思索或者動筆起草,以引發靈感。
那麼,靈感是不是完全不可控製呢?
不是,肯定不是。錢學森教授說:“有一點是肯定的,人不求靈感,靈感也不會來。得靈感的人總是要經過一長段其他兩種思維的苦苦思索來做其準備的。所以,靈感還是人自己可以控製的大腦活動,是一種思維。”既然靈感不是天生的,是一種思維,那麼我們怎樣才能學會捕捉靈感呢?
1.長期做準備工作
靈感不是隨便就能獲得的,捕捉靈感的最基本條件是:對要解決的問題進行長期的思考和艱苦的探索,從中獲得經驗的積累,既包括成功的經驗,也包括失敗的經驗。
2.抓住靈感出現的最佳時機
經驗證明,靈感往往在經過長期積累之後,在比較放鬆的狀態下產生,比如在散步時,或者是上下班的路上,或者是賞花、釣魚、聽音樂時,因此要善於抓住每一次靈感出現的機會。
3.擺脫習慣思維的束縛
按照固定的思維方式考慮問題,往往容易使思想僵化。這時需要換一個角度考慮,就可以擺脫習慣思維的束縛。
4.隨時帶必備工具
靈感往往是在不經意間出現。因此,為了及時捕捉靈感,就要時刻準備筆和紙,以便在靈感出現的時候隨時記錄下來。
賈召林是一個愛好寫作的學生,她經常隨身攜帶用來記下靈感的筆記本和筆,每當參加活動或參觀旅遊等日常活動時,隻要突發靈感她都要停下來做簡單的記錄,日積月累她記下了很多寶貴的東西,她也因此多次獲得了市級、省級和全國作文比賽第一名。
5.保持樂觀鎮靜的心情
不良情緒如:情緒波動、焦慮不安、悲觀失望都能降低人的智力水平,影響創造性活動的進行。心胸開闊、樂觀的情緒容易使人浮想聯翩,創造性思維活躍。靈感往往會在這時出現。
靈感隻解決契機。創造性成果還要在契機到來之後經過艱苦奮鬥方可獲得。親愛的同學們,不知道你能否可以從以上的敘述中捕捉些靈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