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還說:“最重要的是,創造能力是要能帶頭,而不是人家帶頭你跟在後麵走。這裏,關鍵在於學得活,麵要寬,把學習當成生活的一部分,當成一種樂趣。”“那怎麼樣讀書才好呢?我們總覺得對於書上寫的不知道應該否定哪些?”一個同學問。
“最好的學習,並不是一定要對書本進行否定。否定書本並不一定是創造力的體現。我從年輕的時候起,看書就是先看開頭,再看結尾,然後想一想,這中間是怎麼過來的。想出來也好,想不出來也好,再看書上是怎麼寫的。這個時候才能體會到這本書好在哪裏,為什麼好。讀書,不知道這本書好在哪裏,等於沒讀,更談不上利用讀書培養創造能力。”
“這好比,我們下了火車到學校來,隻要上了公共汽車,反正到站下車,這條路線你並沒有因為通過就能熟悉。因為,你是乘著車子走的。看書也是如此,跟著書中準備的‘車子’從起點站到終點站,從開頭到結尾,是不會熟悉所走過的線路的。一個定理,同樣證明,你可以自己做一做,再把你做的方法和書上的方法比一比,看看哪個好。這樣看書,成了習慣,收益自然會很大。”“當然,同學之間還可以互相討論、互相啟發。每一樣工作,都有一把鑰匙。聰明,就善於找到這把鑰匙。”以上兩個例子充分說明了創造力的重要作用,為了中學階段的學習和以後的發展,我們要努力培養自己的創造能力。
要敢於想象
中學生要富有創造精神,要善於聯係已有的知識,真正做到學以致用。培養創造精神關鍵是敢於想象,隻有大膽的想象才可以創造出新奇的作品。
下麵這個學生就是在善於運用已有知識的基礎上敢於想象的很好的例子。
他這樣寫道:“我愛節日的氣球,它那豔麗奪目的色彩,輕盈活潑的姿態,愉快騰飛向上的精神,無不給人帶來歡樂和希望。它不僅給我的童年帶來樂趣,而且也喚起了我許多奇妙的想法。它為什麼會飛?氣球裏充滿了什麼?我曾把氣球刺破,去探索奧秘,結果什麼也沒有發現。
在初中學習化學“氫氣”這一節時,才把長期埋在我心裏的疑團解開了。我多希望用親手製取的氫氣來充幾個氣球呀。於是,我利用課外活動的時間試著充氣球,結果失敗了。分析氣球鼓不起來的原因,是製出的氫氣壓力不夠大,要加壓!怎麼加呢?一有空閑時間我就思考這個問題,甚至在騎車的路上也在思考著。一天,自行車胎沒氣了,打氣時我猛地想到,買來兩個氣門芯回來試,用醫用注射器打氣,因為套住氣門心上的小橡皮管太緊,注射器很難推動,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