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增加成功經驗。一個人成功經驗越多,他的期望也就越高,自信心也越強。可見,通過在學習時一次又一次微小的成功,可以使自信心得到增強和升華。對於自卑的人來說,重要的是建立起符合自身實際情況的“抱負水平”,增加成功的經驗。這可以先把目標定得小一點,確保首次努力的成功,形成良性循環。也可以在遇到困境,感到自卑時,改做一件比較容易成功,或者自己願意並有興趣的活動,以便增強信心,免除自卑。
3.正確估價自己。俗話說“尺有所短,寸有所長”,“金無足赤,人無完人”。同學們要明白每個人都有長處與短處,因此不能隻看自己短處不看長處。積極的態度是揚長避短,以“長”補“短”。這一方麵不行,也許另一方麵比別人強。
4.多向名人學習。多讀些有關名人成功的書籍,尤其是那些曾被自卑感困擾的名人的事跡,從中獲得克服困難的經驗,進而鼓勵自己加強自信,發揮所長,集中精力,矢誌不渝地達到目標。這樣,自卑心理也會隨之消失。
5.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主要是課堂上會聽講,隨著老師的講解動腦、動手、動口,積極思考。這樣,抓住了學習上的主要矛盾,學習就比較輕鬆,成績也比較理想,會逐步克服自卑心理。
6.養成活潑、開朗、樂觀向上的性格。多和同學交往,在學習上遇到困難要千方百計尋求老師和同學的幫助,用集體的友誼克服自卑感,樹立自信心。
7.遇到困難挫折不要輕易地放棄。放棄就等於承認自己失敗了。如果經常輕易放棄與困難挫折搏鬥的機會,這會使你更加懷疑自己,會導致失敗的心理產生,以後遇到什麼事都不敢做了。因此越是在這個時候越要鼓起勇氣和信心。“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經過拚搏所取得的成功如同用辛勤汗水換來的果實,是最能讓人陶醉的。
8.運用潛能。日本精神療法研究所所長小林英夫認為,運用潛能可以充分抑製自卑感。方法是:配合腹式呼吸,集中想想自己的長處。例如想想小學時期那些令人高興的讚美,就擁有更多的自信。不要羞於承認自己的短處,以零為基點,不斷去增添它。
隻有把上課的心態調節好,消除一切不利於學習的心理障礙,才可能大膽而主動地在課堂上表現自己,而且對學習效率的提高有很大的幫助。
主動爭取鍛煉機會
李利和趙茹是很要好的朋友,兩個人一直在一起念書,都屬於聰明伶俐的那種,而且都愛好音樂。所不同的是李利上課總是緊跟老師的進度,積極回答問題,配合老師的教學活動,而趙茹經常和教學活動脫節。因此兩個人的成績有非常明顯的差距,李利是全校的三好生,而趙茹每次排名都在後邊,就在2005年的6月份,李利因學習成績好,而且有音樂天賦,被一所不錯的音樂學院選拔成為該院校的學子,趙茹卻在高考中落榜。一樣的天資,一樣的環境,卻因為上課的參與狀況,有截然不同的結果。
按照學生每堂課參與教學活動,有效利用課堂時間的平均水平推算,一天之內,他們因不參與而浪費的時間就達2節課,累計一周則要浪費10節課。更值得注意的是,好、中、差三類學生在課堂參與的時間方麵存在十分巨大的差異,差生與好學生相比,一天之內,相當於要少上3節課,累計一周則要少上15節課。固然,差生的成因是多種多樣的,但是,通過以上對課堂參與時間的比較分析,可以看到,如果不能有效地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時間,差生將會不斷產生,而且,與好學生、甚至與中等生的差距還會不斷加大、加深。可見目前學生的課堂參與狀況非常的不樂觀,廣大中學生應該從上表中得到啟示,想一想為什麼會是這麼大的數目,又應該怎樣做。如果我們把這些時間爭取過來,學到的知識是非常多的,把課堂學習做到位,課外就不用再做那麼多的習題了。
因此最重要的是在學習的過程中要主動參與課堂上老師安排的活動,主動爭取鍛煉機會,例如英語課本裏的每一課都有一篇會話,對話裏有許多不同的人物角色,如教師、警察、父親、兒子、朋友等。每學完一篇對話後,學生應大膽地扮演對話裏的角色,並要思考應該加哪些動作表情。對於教師、父子、警察等這些角色學生日常生活接觸較多,所以特感興趣,扮演起來表情、動作、語調十分生動。除讓學生在課堂表演之外,老師還要經常設計這樣的情景——讓學生當老師。這時要大膽的抓住機會,走上講台可以把自己知道的任何東西講給其他同學聽,其實老師設計這樣的表演並不是讓你真像老師那樣講得好,而是為了鍛煉學生,所以也沒必要感到害怕,隻要勇敢地走上講台就是最棒的。類似這樣的活動還有很多,比如:學校舉辦的演講活動,平時上課時老師的提問,以及舉辦的其他公益活動等等。廣大學生都應該勇於抓住這些機會,這也是積極、主動學習的有效鍛煉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