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7章 主動更利於學習效率的提高(1)(2 / 2)

《語文課程標準》在“教學建議”中的第一條就指出:“充分發揮師生雙方在教學中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同時一方麵指出“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語文教學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為學生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另一方麵又指出:“教師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教師應轉變觀念……靈活運用多種教學策略,引導學生在實踐中學習。”《語文課程標準》把這一條放在“教學建議”中的首位,就是為了說明主動性在學習中的重要作用。過去語文教學存在的許多問題中,最主要的是沒有真正地把學生當作“學習的主人”。例如:教師在教學中無視學生,大講特講,使學生隻是被動地聽,而且教師講的許多內容學生通過自主學習完全能夠自己解決,而學生不懂的問題或有疑問有困難的地方,學生很少主動提問。課堂上很少有學生的活動,學生沒有讀的時間,沒有寫的時間,沒有思考的機會,等等。總之,語文教學中學生不是自主學習,而是被動地接受教師的灌輸。這樣的模式,毫無生氣,學生自然沒有興趣,更談不到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和培養學生的素質。

學生要確立“我要當學習的主人”的思想,在學習的過程中應努力做到如下幾點:一是充分發揮學習的興趣;二是盡力爭取自主學習的機會。例如多動手、動口、動腦,多讀書,多發表自己的意見,多鑽研探究,多深入思考,多提出問題,多互相交流,多討論爭辯,等等;三是盡力培養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要打消以前那種依賴心理,培養自信心,要意識到自己有很大的學習潛力,許多問題通過自己的鑽研都能夠解決。同時,還要學會自學的方法,例如怎麼入手,怎麼鑽研,怎麼提出問題,怎麼學記敘文,怎麼學議論文,怎麼學小說、詩歌等,常言道:“授之以漁比授之以魚更重要。”要充分認識到,掌握了科學的學習方法,有了好的學習意識和習慣,這是一輩子受益無窮的。總之,《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強調“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提倡“學生自主學習”,這是新的先進的教育思想觀念的體現,指明了當前教學改革的方向。當然,這隻是從語文學習的角度來說明主動學習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同樣道理主動性在其他各課也同樣的重要。每一堂課都需要同學們積極思維,主動學習知識,廣大學生應該充分認識到知識並不是老師講了之後就可以學會的,不應該在學習上,隻做“張嘴”等老師喂的學生,而應該學會主動去學習,主動掌握學習技能。做課堂上的主人。

克服心理障礙

學生在課堂上不積極主動地回答問題和表現自己,重要原因之一是由心理障礙造成的。不良的心理因素導致學生不敢大膽地表現自己,不敢積極地參與課堂活動,從而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學習效率。其中比較普遍、對學習有影響作用的是羞怯和自卑心理。

楊××是河北一中學的學生,平時特別愛學習,而且成績也名列前茅,無論是老師還是學生都認為他是全校最有文采的一位學生,可是美中不足的是他有嚴重的心理障礙,平時如果是老師讓他回答問題,他就直打哆嗦,回答問題結結巴巴。給同學講解問題時,臉憋得通紅。學校每次有演講比賽或辯論會,同學和老師都要選舉他,可是由於膽怯、自卑的心理作怪,很多機會都同他擦肩而過,真是太可惜了。

可見,心理障礙確實能嚴重影響一個人的學習和成長,那麼如何克服和消除羞怯和自卑心理呢?

二、消除羞怯心理

那麼,怎樣克服羞怯心理呢?下麵介紹一些方法供同學們參考:

1.了解自己產生羞怯的原因

中學生產生羞怯心理的原因是多方麵的,有先天的智力、性格、氣質等方麵的因素所引起的,但主要還是由客觀因素造成的,如自幼家教的方式,個人學習生活的經曆,與同學交往的程度,受老師教育的影響等等。中學生應剖析自己、了解自己、認識自己,真正找到形成自己羞怯心理障礙的原因,有意識、有針對性地加以克服,持之以恒地堅持,必能收到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