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個不是你死就是我亡的“乒乓世界”,其中不乏凶狠厲害的乒乓高手,在與這股“乒乓惡勢力”的周旋中,蘭迪能否順利完成任務呢?
影片簡評:
《憤怒乒乓球》是由湯瑪斯·萊恩和本·加蘭特共同編劇的,因為二人都是李小龍的忠實粉絲,忍不住就想,如果把一部動作電影裏需要的功夫場景全部拿出來,放到一部乒乓球電影中,會得到一種什麼樣的效果呢?為此,他們花了一年多的時間來研究這項運動,還拜訪了中國香港的乒乓球訓練基地。
作為一部喜劇,這部影片有著類似周星馳式的無厘頭幽默,也有影迷評論這部影片十分惡俗。也許是國人與老美對乒乓球的理解不同,在這部影片中,並沒有著重描寫乒乓球的技術方麵,而純粹是一部喜劇動作片。但無論如何,從題材和風格上來看,這都是美國人對中國元素的一次突破性嚐試。
乒乓男孩的煩惱(Ping Pong Kingen)
上映時間:2008年
地區:瑞典
導演:簡·約翰森
主演:傑瑞·約翰森 / 漢普斯·約翰森 / Georgi Staykov
類型:文藝/劇情
劇情介紹:
16歲的阿裏喜好打乒乓球,並負責管理學校的乒乓球教室。他身材圓胖,生性內斂,與受歡迎的弟弟比起來,阿裏的生活似乎多了一些無奈。當他們的媽媽和一個古怪老頭愈走愈近,敏感的阿裏誤會自己的親身父親就是他。當他知道弟弟才是母親與古怪老頭生下的孩子後,既鬆了一口氣,同時那種對弟弟的嫉妒,又迫使他不顧一切地把真相告訴了他。阿裏和弟弟之間的秘密和矛盾,最終在學校舞會上因弟弟公然和阿裏心儀的女孩跳舞,借助高大威猛的高年級同學欺負阿裏後爆發……
影片簡評:
片頭阿裏的旁白“乒乓是唯一公平的運動”,已經比喻出他與弟弟的差異。阿裏的青春是白色的,正如瑞典這個常年白雪皚皚的冰原一樣。少年的種種困惑在這種白色的氣氛下稍顯嚴肅,再加上偏冷的色調把人的視線和感官抽離了現實的生活。
情迷乒乓波(Pingpong)
又名:黑色乒乓/乒乓關係
上映時間:2006年
地區:德國
導演:馬提亞斯·盧塔德
主演:Sebastian Urzendowsky / Marion Mitterhammer / Clemens Berg
類型:劇情
劇情介紹:
16歲的保羅父親自殺身亡,他來到舅舅家暫住。起初,保羅並不受歡迎,後來舅舅出差,故事就發生在保羅、舅母Anna、表弟Robert及一隻狗中。潛藏在這個完美家庭底層的衝突,也因為保羅的到來一一浮現,他以一個挑戰的姿態牽扯著這對母子的情感。其中一幕,保羅邀請表弟玩乒乓球,舅母當著他們的麵,一斧子將球桌砍倒。表麵衝著兒子沒有遵守約定錯失了考試,實際上是在氣憤保羅將兒子拉進另一個世界。最後,表弟接受了保羅的乒乓遊戲和保羅與其母親Anna的曖昧關係,而這一切在舅舅即將返家時告終。保羅離開前,在池子裏注滿了水,把心中對這個家庭的不快像那隻狗一樣溺死。
影片簡評:
《情迷乒乓波》講的是中產家庭的故事,主要篇幅在描寫保羅、舅母及表弟三人的關係角力上。整部影片對話並不特別精彩,節奏較慢,但仍能讓觀眾看得津津有味。片中的場景:泳池、早餐、保羅的傷口、蒼蠅、池塘、乒乓球、酒、鋼琴、古典音樂等等都耐人尋味,也正是從這些小場景的刻畫,給人一種潛藏的一觸即發的不安氛圍。
導演馬提亞斯·盧塔德初試啼聲即被喻為德國當代電影最重要的新銳,全片以黑色幽默嘲弄中產階級的虛偽,也震驚了2006年戛納電影展。
含乒乓球元素的海外影片
《阿甘正傳》(1993年,美國)
作為第六十七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電影獲獎者,觀眾對這部電影一定都不陌生。《阿甘正傳》作為美國“反智電影”(貶低現代文明、崇尚低智商和回歸原始的影片)的代表作,根據美國作家溫斯頓·格盧姆同名暢銷小說改編,通過對一個智商為75的智障者生活的描述反映了美國生活的方方麵麵。
短短142分鍾的電影,共有11個隱喻中,其中包括中美“乒乓外交”事件。
《藍色青春》(2002年,日本)
失去唯一朋友的青木,逐漸走入黑暗的泥沼。他噴黑別人的臉,噴黑活動室,噴黑乒乓球,甚至噴黑自己的雙手……本片有著日本青春片特有的壓抑、晦澀的基調,意在描寫青春的殘酷。連影片中的幾個乒乓鏡頭,也都帶給人不一樣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