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則在西方流傳很廣泛的故事是這樣的:
有人問三個砌磚的工人:“你們在做什麼呢?”
第一個工人沒好氣地嘀咕:“你沒看見嗎,我正在砌牆啊。”
第二個工人有氣無力地說:“嗨,我正在做一項每小時9美元的工作呢。”
第三個工人哼著小調,歡快地說:“你問我啊朋友,我不妨坦白地告訴你,我正在建造著世界上最偉大的教堂!”
也許麵對工作一些人會有一種莫名的煩躁,他們在工作中找不到絲毫的樂趣,也毫無創造性可言,甚至有種百無聊賴“簡直煩透了!”的感覺,這類人一般都是在應付工作,為了工作而工作;還有一類人是為了生活而工作,一天到晚就是為手中的那幾個錢而工作,甚至有一種“拿人錢財,與人消災”的感覺,毫無工作熱情可言。其實,工作就是一種使命,工作就是一種責任,我們隻要懷抱熱情,腳塌實地而科學有效的去工作,才能脫穎而出,才能從平凡走向偉大。
一個人的工作態度折射著他的人生態度,而人生態度決定一個人一生的成就。你的工作,就是你的生命的投影。無論是善惡還是美醜,這一切全都操縱於你的手中。一個悲觀者的眼中會經常的充滿沮喪、恐懼與黑暗;而一個天性樂觀的人,卻是對工作充滿熱忱的人,無論他眼下是在洗馬桶、挖土方,或者是在經營著一家大公司,都會認為自己的工作是一項神聖的天職,並懷著深切的興趣。生活中不要做沒有“驅動力”的人,隻為了工作而工作,為了生活而生活,要對工作充滿熱忱,不論遇到多少艱難險阻,都會像希爾頓一樣:哪怕是洗一輩子馬桶,也要做個洗馬桶最優秀的人!
工作首先是一種態度問題,是一種發自肺腑的愛,一種對工作的真愛。工作需要熱情和行動,不要埋怨生活,也不要抱怨工作,這一切都是你自己選擇的,並不是老板或單位領導的錯。老板沒有逼著你來他的公司上班,領導也沒有強迫你在他的手下幹。當初,是你主動應聘到了這家公司;或者,是你托了關係好不容易才擠進了這家單位。你所做的一切都是由你自己決定的,既然你選擇了就得為之付出自己的追求。
具體的做法就是:愛上你的工作!
做為一名公司員工,拿公司的薪水就得給公司一個交代。這是做一個人最起碼的職業道德和職業素養,也是良心與道德的問題。假如你是老板,你的員工偷懶懈怠,你做何感想?再從自己的角度想一想,如果你想做一番事業,那就應該把眼下的工作當作自己的事業,應該有非做不可的使命感,有非做好不可的責任感。你也許認為自己誌向遠大,想要做一番轟轟烈烈的大事,而不適合做這些具體、瑣碎的小事。可是,你有沒有想過,如果你連這些瑣碎、具體的事情都做不好,你又怎麼可能去做轟轟烈烈的大事呢?正所謂一屋不掃,又何以掃天下?
生活是自己創造的,愛上你的工作吧,工作不單是為了掙一口飯吃,更重要的是為了提升自己的個人能力,實現自我的人生價值。正如約翰·洛克菲勒所說的:“工作是一個能施展自己才華的舞台。我們寒窗苦讀來的知識,我們的應變能力,我們的決斷能力,我們的適應能力以及我們的協調能力都能在這樣的一個舞台上得到展示。除了工作,沒有哪項活動能夠提供這麼好的充實自我、表達自我的機會。”
本書將提出員工在工作中常見的困惑,讓每個員工自己去深刻反思,並將這些問題通過通俗的語言或淺顯的故事進行了細致深刻的解答。它有助於員工解除困惑,調整心態,重燃工作的激情,使每個員工的人生從普通走向優秀,從優秀走向卓越。如果每一位員工都能從內心深處承認並接受“我們在為他人打工的同時,也在為自己工作”這樣一個樸素的理念,使責任、忠誠、敬業將不再是空洞的口號。愛上你的工作,不管做任何事,最重要的是調適好自己的心態,將心態回歸到零:把自己放空,抱著學習的態度,抱著負責任的態度,抱著成長的態度,珍惜自己所擁有的每一份工作,珍惜擁有工作的每一刻。將每一次任務都視為一個新的起點,一段新的體驗,一扇通往成功的機會之門。千萬不要視工作如雞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結果做得心不甘情不願,極大的影響到了公司效率的提高,更重要的是浪費了自己寶貴的時間,沒有能得到很好的發展和提高,自己的能力也無法得到提升,最後落得個於公於私都沒有裨益的結局。
本書更多地是從員工的角度出發,懷著人文關懷的深厚情結,深入員工的內心,去剖析員工內心的困惑與麵臨的難題,提出許多新穎而有益的獨到見解。它將真正成為員工的良師,企業的益友,是一部提升員工的個人能力和工作態度,提升企業凝聚力、建立企業文化的完美指導手冊和員工培訓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