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無論命運給你什麼,都請坦然地接受(1 / 1)

既然被稱為命運,那就說明它不可改變。既然不可改變,那我們所能做的就是好好接受。這麼說不是讓你在命運麵前逆來順受,而是提醒你,一個人隻有坦然接受命運的饋贈,才能更好地把握自己的命運。

現實生活中經常會有這樣的情形:看別人家境富裕,整天遊手好閑還能開名車住好房,就抱怨命運不公;看到曾經與自己同時進入公司的同事受到領導的重用,轉眼間成了自己的上司,就抱怨老天無眼……為什麼幸運的總是別人而不是自己呢?

其實,存在的就是合理的,抱怨非但無益於你改變自己的未來,反而會把現實的境況弄得越來越糟糕。你有怨,你有恨,你可以舉出一千個理由來證明命運對你是怎樣的不公平,可是你的命運不會有絲毫的改變。你的身後有一千座山,沒有人替你去爬;你的身後有一萬條路,沒有人替你去走。你唯一可以依靠的人,就是你自己。隻有你,才可能改變自己的命運。

與其耗費大量的時間,去埋怨命運的不公,為何不把這些寶貴的時間用到改變現實上的行動上呢?每個人的命運都是不一樣的。有的人生在富裕人家,不愁吃穿,甚至不去工作就有花不完的錢,而有的人卻要終生為了生計四處奔波。你也許會嫉妒得不得了,可是,你的現狀卻不會因此而有任何改變。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遭遇,不要為別人難過,也不要為自己抱屈,要敢於麵對現實。

如果有些東西已經成為無法改變的事實,那麼不妨坦然接受它。當你從心理上完全接受之後,你就會有一種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覺。坦然接受不公平的命運,竭盡全力地去把它變成你認為是公平的事實,這才是最重要的。

對於年輕人來說,未來的路還很長,能否勇敢地迎接、麵對命運的挑戰,坦然地接受生命的潮起潮落,將直接決定著你今後的人生走向和生活的快樂指數。

1899年7月21日,海明威在美國的一個小鎮降生了。少年海明威在一次拳擊訓練中被擊中頭部,傷了左眼。這隻眼的視力再也沒有恢複。

海明威不願意上大學,他想親臨戰場,但因為視力的緣故未被批準。後來,他離家在《堪薩斯報》做了見習記者。在那裏海明威專心致誌,很快掌握了寫作的技巧,並形成了自己的文字風格。

1918年5月,海明威加入美國紅十字戰地服務隊被炸成重傷。他的一個膝蓋被打碎了,身上受傷多達230餘處。他一共做了13次手術,換上了一塊白金做的膝蓋骨,但仍有些彈片沒有取出來,到死都留在體內。

大戰後海明威回到美國,戰爭除了給他的精神和身體帶來痛苦外,沒有帶來任何值得高興的事。舊的希望破滅了,新的又沒有建立,前途渺茫,思想空虛。盡管這樣,海明威依舊勤奮寫作。

1919年夏秋,他寫了12個短篇,寄給報社被全部退回。這時,母親警告他:要麼找一個固定的工作,要麼搬出去。海明威從家裏搬了出去,因為什麼也改變不了他獻身於文學事業的決心。他隻想做第一流的、最出色的作家。

在後來的日子裏,他獨自坐在打字機前,一天到晚寫作。可是辛苦創作出來的手稿卻被妻子丟失在火車站。這使海明威痛苦萬分又毫無辦法,隻能重新開始。

1923年,海明威的第一部著作《三個短篇和十首詩》在法國的一個非正式出版社出版。總共隻印了300冊,在社會上毫無影響。

1924年,海明威開始專門從事文學創作。他沒有固定的收入,又要養活剛出生的兒子,生活艱難可想而知。

1925年是海明威最為窮困潦倒的一年。妻子已經帶著兒子離開了他。他除了通宵達旦地寫作,隻能把看鬥牛當娛樂。

第二年,再婚後不久,海明威的第一部長篇小說《太陽也升起了》問世。它立即博得了一片喝彩聲,並被譯成多種文字,成了20世紀20年代的典範之作。

就這樣,麵對命運的一次次考驗,海明威沒有把時間浪費在抱怨命運的不公上,而是坦然地接受,並從中尋找激發自己的動力,一步步接近成功的巔峰。

人生短暫,一切都將過去,一切都將消逝,包括很多人厭惡,甚至拒絕接受的挫折和磨難。生命的長短並不要緊,緊要的是生命中所獲得的。

年輕是改變命運的最大資本,堅持你自己所要達到的,不論貧苦還是戰爭,竭盡全力,你就能擁有一個充實多彩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