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寬融資渠道
最新一次對民營企業融資問題抽樣調查顯示,80%以上的企業認為融資困難是主要製約因素,僅次於市場需求疲軟。
據此,《意見》重點提出下列金融支持措施:
(1)間接融資。“鼓勵和支持股份製銀行、市場商業銀行、城鄉合作金融機構等以中小企業為主要服務對象在保證貸款質量的同時,切實提高對中小企業的貸款比例。鼓勵政策性銀行在現有業務範圍內,支持符合國家產業政策、有市場前景、技術含量高、經濟效益好的中小企業的發展”。
以中國工商銀行為首的國有商業銀行紛紛設立中小企業貸款部。其它如民生銀行、招商銀行以及城市商業銀行針對中小企業發放的貸款比例還要高些。為了平衡給中小企業貸款時麵臨的高風險,利率上浮範圍可擴大至20%。而且,《意見》還提出:“要根據中小企業的經營特點,商業銀行可繼續擴大中小企業貸款利率的浮動幅度(超過目前20%的水平)”。
國家開發銀行作為我國最大的政策性銀行,最近與經貿委中小企業司簽定意向性協議,旨在麵向中小企業提供成長所需的中長期貸款。這樣,中小企業經營中麵臨的短期、中長期貸款問題有望得到全麵解決。
由於大銀行獲得中小企業信息的成本較高,審批程序較長,利率低了無法貸款,高了中小企業又難以接受。因此,從銀行體係上看,大力發展中小型的民營銀行勢在必行。目前這個問題已在政府部門和研究機構中從研討轉入試點。中央主管部門可能會開始允許地方上有些試驗性動作,而且,國內至少有4家私營商業銀行,已做了充足的研究和準備工作,隻等中國加入WTO,政府一批準便開始正式經營。這些銀行將完全由當地私營企業和獨立投資者投資,主要麵向當地的中小型鄉鎮企業和街區經濟提供金融服務。
(2)直接融資。目前,對許多中小民營企業而言,最有吸引力的莫過於國內創業板的推出在即。
啟動創業板的籌備工作正在紮實有序地進行。在立法準備方麵,《公司法》修正案正在抓緊研究;規則準備方麵,創業企業上市規則等9項製度已在有關方麵征求意見,市場人士認為規則製訂體現了國際化和市場化的要求;技術準備上,深圳證券交易所創業板交易結算係統已經基本準備就緒;在上市資源準備方麵,據不完全統計,目前有創業板上市意向的企業達2000多家,約有200家企業與券商初步簽定了上市推薦協議。一旦相關的法規出台,創業板將很快可以進入運行。
(3)風險投資。目前,在中央和各級政府的積極推動下,風險投資在我國各地已經陸續啟動。據對38個省、市、區的最新調查統計,各地建立的風險投資類的基金總數已超過100項,投放資金的總規模已達到80億元左右(包括風險擔保類基金)。最大規模的風險投資基金就是由國家財政出資,科技部管理的首期10億元中小企業技術創新基金。自1999年6月啟動以來,目前獲無償資助的項目已有759項,總金額達5.5億元。另外,還有300個項目獲得貼息貸款,金額達2.6億元。這些獲得資助的項目所在技術領域主要包括電子信息、光機電一體化、新材料、生物醫藥、資源與環保、新能源與節能等。到目前為止,提出申請的項目共計超過3300個,申請金額約40億元。
據國家經貿委權威人士講,《意見》的出台,將使我國千萬家中小企業在今後同國企一道共享“國民待遇”,中小企業將迎來更巨大的成長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