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深潭涉水(2 / 2)

此外,在資金的使用上,創業者有一些回旋的餘地,如:是否需要租賃房屋或購買設備,以薪酬還是以股權吸引技術人員……不同方式之間各有利弊。

總之,資金是出海的船,隻有經得起風浪的船才能使初創者有更多的機會劃到彼岸。

人是做繭自衛的蠶

海外風險投資常說:風險投資第一看重的是人,其次是項目。寧要一級團隊運作的二級項目,不要二級團隊運作的一級項目。“以人為本”,聽起來不僅合情,而且令人感動。然而,在國內的實踐中,我們更多感受到的是:人,固然重要,但在國內,同“項目”、“資金”相比,“人”還是該排在後麵。原因顯而易見:稀缺的資源才會被最優定價。在中國,稀缺的是資金,充沛的是人才。國內的就業市場上,充斥著大批高技能、全麵發展的複合型人才,人力的充足供應,導致了人力成本的低定價。在國內,一個稍有競爭力的價格,一個稍許光明的前景,就能吸引到一個能幹的將才。

中國的人才有著獨特的性格:講求單幹、全麵發展而較少團隊合作。這是在淵源久遠的曆史中形成的習慣性思維,也是在現今社會環境中鑄就的個性。

首先,中國的教育體製,以分數為標準,以成敗論英雄,強調個人能力而不論團隊精神,在激烈的個人分數升學淘汰製度下,教育出一批又一批的成材者,團隊精神自然較為欠缺。

其次,中國市場上假貨泛濫,商品設計不夠友好,服務不夠到家,許多人被培養成既能安裝空調,又能修自行車,既懂電腦,又懂室內裝潢的全才。為了生存,國人還要掌握多種技能,不斷及時補充新知識,要知道河南綠米事件,要知道打了避孕藥的黃瓜長得直,要知道馬路上不能撿顯而易見的錢包,還要知道常變的道路上走車怎樣不被罰款……總之,看似全副武裝,其實過分敏感,象自縛的蠶脆弱不堪。正是這種氛圍下,中國人忽視分工和團隊協作,並自然地對人和事產生戒備和不信任,這些,都會對創業合作產生一定的負麵影響。

第三,國內生存環境較為不利,就業競爭激烈,眾多人才尚處於為溫飽謀生計的狀況,很少為了興趣而工作,“不是公司炒個人,就是個人炒公司”,高薪之下人才流動頻繁,危機之中跳槽之心常備,同盟是暫時的,分立是必然的,今日的鐵哥們可能是明日的對手。在多變的、缺乏信用的環境中,創業更顯得尤為艱難,這也是創業者心理上要有所準備的。

最後一點,國內就業市場將逐漸為眾多的新生的獨生子女類年輕生力軍所充實,上述趨勢不僅不會被削弱,還有可能進一步加強。在中國,找到很好的合作者,確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創業之路崎嶇而艱難,路途漫漫,前途茫茫,創業者三思而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