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昌不僅看到了商機,他還隨之進行了充分的準備。1998年,他從澳大利亞搶在上海寶鋼之前,引進了我國第一條大口徑直縫埋弧焊管生產線;1999年又從蘇丹引進兩條防腐作業線,使管道使用壽命延長至50年;2000年又從美國引進一條更先進的生產線,使鋼管產量從年產35萬噸增到135萬噸。而且由於陳昌強化管理,他們的鋼管比國外同樣產品價格便宜了一半。正是有了這番準備,所以當國家確定鋪設從塔裏木到上海的輸氣管道時,才一眼看中了他們。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看到了商機而不去深入細致、從大到小地通盤準備,到手的商機也會溜掉。
商機青睞有能力者
有的人可能善於發現商機,也有一定準備,但他無足夠的能力去經營商機,強不能以為能,結果很可能誤入歧途,非但未從商機中獲取財富,反而把老本都賠了進去。諸如那些在海南房地產熱、網絡潮敗下陣來的人,多數如此。真正把商機變成財富,並由此獲得長足發展的人,必是有能力的商人。
就說最近因美國耶魯大學的一項研究而判含PPA(苯丙醇胺)的抗感冒藥引發心髒病和中風以後,世界和中國的感冒藥市場一下出現巨大空缺,這真是一個千載難逢的大商機啊!但是就在“PPA”事件發生後的第二天,美國各大製藥公司就外向宣布,他們已經生產出不含PPA的新藥了。原來這些公司早就盯上耶魯大學的這項研究了,並暗中研製出新藥。這種反應固然同他們暗中準備有關,但更在於他們有強大的研製新藥的能力。相反,美國的一些小製藥公司的命運就慘了,含PPA的感冒藥不讓賣,他們根本生產不出新藥來,隻能自認倒黴。同樣國內的上海施貴寶,廣東“三九”集團等,麵對中美史克丟下的幾十億元的感冒藥市場,他們異常興奮,立刻以自己的產品應對市場空缺。
把商機轉化成財富的能力有多方麵,表麵看是產品和技術、資金等,背後則是人才和管理。而有過硬能力的企業家,也許他們並不刻意尋找商機,他們把更多的精力放在練好內功上。他們相信,有了一套從技術到人才到管理的過硬本領,商機會源源不斷地出現在你麵前。沒有這分過硬的能力,一些來到你麵前的商機往往你看著是餡餅,做起來卻是陷阱。
老聽一些老板抱怨缺乏商機,我們這麼大市場,這麼多人口,我們缺少商機嗎?根本就不缺,我們缺少的是發現,缺少的是為迎接商機的有備而來,缺少的是把商機轉化為財富的經營能力。
商機就是為這樣的人而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