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科學發展城鎮化與成本節約(1 / 3)

科學發展城鎮化與成本節約

宏觀經濟

作者:趙域

摘要:城鎮化應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力求成本節約。本文通過分析我國城鎮化發展中存在的問題,提出走中國特色城鎮化道路,遵循城鎮化發展規律,在區域布局和城市形態上,堅持東中西並舉,大中小協調;堅持“三化”統籌,使城鎮化與工業化和農業現代化協調發展;堅持集約節約發展城鎮化,控製資源消耗;積極穩妥地改革戶籍製度,解決城鎮化率“雙軌合一”的問題。力求最大限度地節約城鎮化過程中的規劃、建設、就業、改革等方麵成本。

關鍵詞:城鎮化科學發展成本節約

一、引言

這裏提出的科學發展城鎮化概念,其含義是: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堅持走中國特色城鎮化道路,遵循城鎮化發展規律,以人的城鎮化為核心,堅持全麵協調可持續的要求和統籌兼顧的根本方法,實現城鎮化與工業化和農業現代化相促進,人口增長與資源環境相協調,規模、速度與質量、效果相統一,重點發展與全麵推進相結合。這裏提出的成本節約,是借用商品經濟中的價值範疇,取成本的本質意義即價值犧牲,意指在實現城鎮化目標的過程中所應力求減少的價值犧牲。

二、我國城鎮化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一)“東高西低”和“重大輕小”

所謂“東高西低”,就是從區域布局看,東部發展比中部和西部快。2011年東中西城鎮化率分別為61%、47%、43%,當年我國城鎮化率為51%,東部城鎮化率高於全國平均水平10個百分點,高於中部城鎮化率4個百分點,高於西部城鎮化率8個百分點。所謂“重大輕小”,就是從不同規模的城市發展看,大城市特別是超大城市和特大城市的發展較快,而中小城市和小城鎮的發展較慢。大城市特別是超大城市和特大城市,由於受政策傾斜和具有資源配置優勢,產業集聚和人口增長迅猛。而中小城市特別是小城鎮,由於先天基礎薄弱與後續政策支持不力,產業發展和人口增長緩慢甚至還出現下降。2008年底,全國1580個縣城有1.16億人口,平均每個縣城人口不足10萬。2010年,我國小城鎮人口占城鎮總人口比重從上世紀90年代最高的27%下降到20.7%。

(二)“三化”統籌兼顧不足

在城鎮化與工業化的關係上,既存在著城鎮化滯後於工業化的問題,也存在著工業化滯後於城鎮化的問題。一些地方片麵地人為造城,忽視產業發展,不能吸引人口進城就業,使新建樓房空置率很高,造成了人為浪費。還有一些地方隻重視產業發展,忽視城鎮基礎設施建設和公共管理服務,使產業發展缺少優良的環境條件。在城鎮化與工業化、農業現代化的關係上,還存在著重城輕鄉、重工輕農的問題,沒有科學統籌城鄉發展和工農業發展,使新農村建設發展緩慢。

(三)人口增長與資源環境的矛盾突出

隨著城鎮化的大規模推進,特別是特大城市和超大城市人口的激增,帶來了資源和能源需求的激增。1996年至2011年,我國城鎮麵積由1.3萬平方公裏擴大到5.3萬平方公裏,增長了3.1倍;而同期城鎮人口由3億人增加到6.9億人,僅增長了1.1倍。由於城鎮麵積增長幅度大大超過城鎮人口增長速度,致使我國城市人口密度明顯低於發達國家城市,而這與我國土地資源緊張的國情很不適應。現在全國的大部分城市街道上充斥著小汽車,造成交通緊張和空氣汙染。我國城市曆年垃圾堆積量達60億噸,侵占土地5億平方米,對土壤、地下水和大氣等造成很大危害。全國大部分地級以上城市嚴重缺水,一些城市由於對地下水開采過度,造成地下水位下降,城市地麵沉降日趨明顯。由於我國資源分布不平衡,而城市發展又與資源分布不平衡,因而采取“西電東輸”、“西氣東輸”、“南水北調”、“北糧南運”等措施,大大增加了運輸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