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護地蔬菜藥害的發生及補救(1 / 1)

保護地蔬菜藥害的發生及補救

藥害是指農藥施用不當而引起的植株各種病態反應,包括組織損傷、生長受阻、植株變態、減產等一係列非正常生理變化。

在保護地蔬菜病蟲害防治過程中,由於保護地的特殊氣候條件,極易發生藥害,造成不必要的損失。現將保護地蔬菜藥害產生的原因、症狀及補救措施介紹如下,以供參考。

一、產生原因一是誤用了不對症的農藥或誤用了除草劑,二是施用農藥濃度過大或者連續重複施藥,三是在高溫或高濕條件下施藥,四是施用了劣質農藥,五是土壤施藥不夠均勻。

二、藥害症狀1.斑點:斑點主要發生在葉片上,有時也發生在莖稈或果實表皮上,常見的有褐斑、黃斑、網斑等。藥害引發的斑點與生理性病害引發的斑點不同,它在植株上分布沒有規律,整個地塊發生有輕有重,而病斑通常發生普遍,植株出現症狀的部位較一致。與真菌性病害引發的斑點相比,藥害引發的斑點大、形狀變化大,沒有發病中心。

2.黃化:黃化主要發生在蔬菜的莖葉部位,以葉片居多。引起黃化的主要原因是農藥破壞了葉片內的葉綠素,輕者葉片發黃,重者全株發黃。

3.畸形:由藥害引起的畸形可發生在蔬菜莖葉、果實和根部,常見的有卷葉、叢生、腫根、果實畸形等。藥害引起的畸形與病毒病引起的畸形不同,前者發生普遍,植株上表現為局部症狀,後者往往零星發生,表現為係統性症狀,並且常伴有花葉、皺葉等症狀。

4.枯萎:藥害引起的枯萎往往是整株都有症狀,一般是由除草劑施用不當造成的。藥害引起的枯萎與植株染病引起的枯萎症狀不同,前者沒有發病中心,且發生過程較遲緩,先黃化後死苗,輸導組織無褐變,而後者多是根莖輸導組織堵塞,當陽光照射、植株水分蒸發量大時,先萎蔫後失綠、死苗,根莖導管常發生褐變。

5.生長停滯:由藥害造成的植株生長緩慢症狀與由生理病害造成的發僵症狀或缺素症相比,前者往往伴有斑點或其他藥害症狀,而中毒發僵常表現為根係生長差,缺素症則表現為葉色發黃或暗綠。

三、補救措施1.噴水衝洗:若是葉片和植株因噴灑藥液而引起藥害,可在早期藥液尚未完全滲透或被吸收時,迅速用大量清水噴灑葉片,反複衝洗3-4次,盡量把植株表麵的藥液衝刷掉,並配合中耕鬆土,促進根係發育,使植株迅速恢複正常生長。

2.追施速效肥料:產生藥害後,要及時澆水並追施尿素等速效肥料。此外,還要葉麵噴施1-2%的尿素或0.3%的磷酸二氫鉀溶液,以促使植株生長,提高自身抵抗藥害能力。

3.使用解毒劑或植物生長調節劑:根據引發藥害的農藥性質,采用與其性質相反的藥物中和。如噴施硫酸銅過量後可噴施0.5%的生石灰水,噴施多效唑過量後可噴施赤黴素緩解,也可用葉麵寶等進行葉麵噴施。

4.灌水洗田:對於土壤施藥過量的田塊,應及早灌水洗田,使大量藥物隨水排出田外,以減輕藥害。

5.摘除受害處:及時摘除蔬菜受害的果實、枝條、葉片,防止植株體內的藥劑繼續傳導和滲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