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俗呼城曰健牟羅,其邑在內曰啄評,在外曰邑勒,亦中國之言郡縣也。國有六啄評,五十二邑勒。土地肥美,宜植五穀。多桑麻,作縑布。服牛乘馬,男女有別。其官名,有子賁旱支、齊旱支、謁旱支、壹告支、奇貝旱支。其冠曰遺子禮,襦曰尉解,洿曰柯半,靴曰洗。其拜及行與高驪相類。無文字,刻木為信。語言待百濟而後通焉。
倭者,自雲太伯之後,俗皆文身。去帶方萬二千餘裏,大抵在會稽之東,相去絕遠。從帶方至倭,循海水行,曆韓國,乍東乍南,七千餘裏始度一海;海闊千餘裏,名瀚海,至一支國;又度一海千餘裏,名未盧國;又東南陸行五百裏,至伊都國;又東南行百裏,至奴國;又東行百裏,至不彌國;又南水行二十日,至投馬國;又南水行十日,陸行一月日,至祁馬台國,即倭王所居。其官有伊支馬,次曰彌馬獲支,次曰奴往鞮。民種禾稻籥麻,蠶桑織績。有薑、桂、橘、椒、蘇,出黑雉、真珠、青玉。有獸如牛,名山鼠;又有大蛇吞此獸。蛇皮堅不可斫,其上有孔,乍開乍閉,時或有光,射之中,蛇則死矣。物產略與儋耳、硃崖同。地溫暖,風俗不淫。男女皆露紒。富貴者以錦繡雜采為帽,似中國胡公頭。食飲用籩豆。其死,有棺無槨,封土作塚。人性皆嗜酒。俗不知正歲,多壽考,多至八九十,或至百歲。其俗女多男少,貴者至四五妻,賤者猶兩三妻。婦人無淫妒。無盜竊,少諍訟。若犯法,輕者沒其妻子,重則滅其宗族。
漢靈帝光和中,倭國亂,相攻伐曆年,乃共立一女子卑彌呼為王。彌呼無夫婿,挾鬼道,能惑眾,故國人立之。有男弟佐治國。自為王,少有見者,以婢千人自侍,唯使一男子出入傳教令。所處宮室,常有兵守衛。至魏景初三年,公孫淵誅後,卑彌呼始遣使朝貢,魏以為親魏王,假金印紫綬。正始中,卑彌呼死,更立男王,國中不服,更相誅殺,複立卑彌呼宗女台與為王。其後複立男王,並受中國爵命。晉安帝時,有倭王讚。讚死,立弟彌;彌死,立子濟;濟死,立子興;興死,立弟武。齊建元中,除武持節、督倭、新羅、任那、伽羅、秦韓、慕韓六國諸軍事、鎮東大將軍。高祖即位,進武號征東將軍。
其南有侏儒國,人長三四尺。又南黑齒國、裸國,去倭四千餘裏,船行可一年至。又西南萬裏有海人,身黑眼白,裸而醜。其肉美,行者或射而食之。
文身國,在倭國東北七千餘裏。人體有文如獸,其額上有三文,文直者貴,文小者賤。土俗歡樂,物豊而賤,行客不齎糧。有屋宇,無城郭。其王所居,飾以金銀珍麗。繞屋為緌,廣一丈,實以水銀,雨則流於水銀之上。市用珍寶。犯輕罪者則鞭杖;犯死罪則置猛獸食之,有枉則猛獸避而不食,經宿則赦之。
大漢國,在文身國東五千餘裏。無兵戈,不攻戰。風俗並與文身國同而言語異。
扶桑國者,齊永元元年,其國有沙門慧深來至荊州,說雲:“扶桑在大漢國東二萬餘裏,地在中國之東,其土多扶桑木,故以為名。”扶桑葉似桐,而初生如筍,國人食之,實如梨而赤,績其皮為布以為衣,亦以為綿。作板屋,無城郭。有文字,以扶桑皮為紙。無兵甲,不攻戰。其國法,有南北獄。若犯輕者入南獄,重罪者入北獄。有赦則赦南獄,不赦北獄。在北獄者,男女相配,生男八歲為奴,生女九歲為婢。犯罪之身,至死不出。貴人有罪,國乃大會,坐罪人於坑,對之宴飲,分訣若死別焉。以灰繞之,其一重則一身屏退,二重則及子孫,三重則及七世。名國王為乙祁;貴人第一者為大對盧,第二者為小對盧,第三者為納咄沙。國王行有鼓角導從。其衣色隨年改易,甲乙年青,丙丁年赤,戊己年黃,庚辛年白,壬癸年黑。有牛角甚長,以角載物,至勝二十斛。車有馬車、牛車、鹿車。國人養鹿,如中國畜牛,以乳為酪。有桑梨,經年不壞。多蒲桃。其地無鐵有銅,不貴金銀。市無租估。其婚姻,婿往女家門外作屋,晨夕灑掃,經年而女不悅,即驅之,相悅乃成婚。婚禮大抵與中國同。親喪,七日不食;祖父母喪,五日不食;兄弟伯叔姑姊妹,三日不食。設靈為神像,朝夕拜奠,不製縗絰。嗣王立,三年不視國事。其俗舊無佛法,宋大明二年,罽賓國嚐有比丘五人遊行至其國,流通佛法、經像,教令出家,風俗遂改。
慧深又雲:“扶桑東千餘裏有女國,容貌端正,色甚潔白,身體有毛,發長委地。至二、三月,競入水則任娠,六七月產子。女人胸前無乳,項後生毛,根白,毛中有汁,以乳子,一百日能行,三四年則成人矣。見人驚避,偏畏丈夫。食鹹草如禽獸。鹹草葉似邪蒿,而氣香味鹹。”天監六年,有晉安人渡海,為風所飄至一島,登岸,有人居止。女則如中國,而言語不可曉;男則人身而狗頭,其聲如吠。其食有小豆,其衣如布。築土為牆,其形圓,其戶如竇雲。
西北諸戎,漢世張騫始發西域之跡,甘英遂臨西海,或遣侍子,或奉貢獻,於時雖窮兵極武,僅而克捷,比之前代,其略遠矣。魏時三方鼎跱,日事幹戈,晉氏平吳以後,少獲寧息,徒置戊己之官,諸國亦未賓從也。繼以中原喪亂,胡人遞起,西域與江東隔礙,重譯不交。呂光之涉龜茲,亦獲蠻夷之伐蠻夷,非中國之意也。自是諸國分並,勝負強弱,難得詳載。明珠翠羽,雖仞於後宮;蒲梢龍文,希入於外署。有梁受命,其奉正朔而朝闕庭者,則仇池、宕昌、高昌、鄧至、河南、龜茲、於闐、滑諸國焉。今綴其風俗,為《西北戎傳》雲。
河南王者,其先出自鮮卑慕容氏。初,慕容奕洛幹有二子,庶長曰吐穀渾,嫡曰廆。洛幹卒,廆嗣位,吐穀渾避之西徙。廆追留之,而牛馬皆西走,不肯還,因遂徙上隴,度枹罕,出涼州西南,至赤水而居之。其地則張掖之南,隴西之西,在河之南,故以為號。其界東至壘川,西鄰於闐,北接高昌,東北通秦嶺,方千餘裏,蓋古之流沙地焉。乏草木,少水潦,四時恒有冰雪,唯六七月雨雹甚盛;若晴則風飄沙礫,常蔽光景。其地有麥無穀。有青海方數百裏,放牝馬其側,輒生駒,土人謂之龍種,故其國多善馬。有屋宇,雜以百子帳,即穹廬也。著小袖袍、小口袴、大頭長裙帽。女子披發為辮。
其後吐穀渾孫葉延,頗識書記,自謂“曾祖奕洛幹始封昌黎公,吾蓋公孫之子也”。禮以王父字為國氏,因姓吐穀渾,亦為國號。至其末孫阿豺,始受中國官爵。弟子慕延,宋元嘉末又自號河南王。慕延死,從弟拾寅立,乃用書契,起城池,築宮殿,其小王並立宅。國中有佛法。拾寅死,子度易侯立;易侯死,子休留代立。齊永明中,以代為使持節、都督西秦、河、沙三州、鎮西將軍、護羌校尉、西秦、河二州刺史。梁興,進代為征西將軍。代死,子休運籌襲爵位。天監十三年,遣使獻金裝馬腦鍾二口,又表於益州立九層佛寺,詔許焉。十五年,又遣使獻赤舞龍駒及方物。其使或歲再三至,或再歲一至。其地與益州鄰,常通商賈,民慕其利,多往從之,教其書記,為之辭譯,稍桀黠矣。普通元年,又奉獻方物。籌死,子嗬羅真立。大通三年,詔以為寧西將軍、護羌校尉、西秦、河二州刺史。真死,子佛輔襲爵位,其世子又遣使獻白龍駒於皇太子。
高昌國,闞氏為主,其後為河西王沮渠茂虔弟無諱襲破之,其王闞爽奔於芮芮。無諱據之稱王,一世而滅。國人又立麹氏為王,名嘉,元魏授車騎將軍、司空公、都督秦州諸軍事、秦州刺史、金城郡開國公。在位二十四年卒,諡曰昭武王。子子堅,使持節、驃騎大將軍、散騎常侍、都督瓜州諸軍事、瓜州刺史、河西郡開國公、儀同三司、高昌王嗣位。
其國蓋車師之故地也。南接河南,東連燉煌,西次龜茲,北鄰敕勒。置四十六鎮,交河、田地、高寧、臨川、橫截、柳婆、洿林、新興、由寧、始昌、篤進、白力等,皆其鎮名。官有四鎮將軍及雜號將軍、長史、司馬、門下校郎、中兵校郎、通事舍人、通事令史、諮議、校尉、主簿。國人言語與中國略同。有《五經》、曆代史、諸子集。麵貌類高驪,辮發垂之於背,著長身小袖袍、縵襠袴。女子頭發辮而不垂,著錦纈纓珞環釧。姻有六禮。其地高燥,築土為城,架木為屋,土覆其上。寒暑與益州相似。備植九穀,人多啖罝及羊牛肉。出良馬、蒲陶酒、石鹽。多草木,草實如繭,繭中絲如細纑,名為白疊子,國人多取織以為布。布甚軟白,交市用焉。有朝烏者,旦旦集王殿前,為行列,不畏人,日出然後散去。大同中,子堅遣使獻鳴鹽枕、蒲陶、良馬、氍毹等物。
滑國者,車師之別種也。漢永建元年,八滑從班勇擊北虜有功,勇上八滑為後部親漢侯。自魏、晉以來,不通中國。至天監十五年,其王厭帶夷栗始遣使獻方物。普通元年,又遣使獻黃師子、白貂裘、波斯錦等物。七年,又奉表貢獻。
元魏之居桑乾也,滑猶為小國,屬芮芮。後稍強大,征其旁國波斯、盤盤、罽賓、焉耆、龜茲、疏勒、姑墨、於闐、句盤等國,開地千餘裏。土地溫暖,多山川樹木,有五穀。國人以罝及羊肉為糧。其獸有師子、兩腳駱駝,野驢有角。人皆善射,著小袖長身袍,用金玉為帶。女人被裘,頭上刻木為角,長六尺,以金銀飾之。少女子,兄弟共妻。無城郭,氈屋為居,東向開戶。其王坐金床,隨太歲轉,與妻並坐接客。無文字,以木為契。與旁國通,則使旁國胡為胡書,羊皮為紙。無職官。事天神、火神,每日則出戶祀神而後食。其跪一拜而止。葬以木為槨。父母死,其子截一耳,葬訖即吉。其言語待河南人譯然後通。
周古柯國,滑旁小國也。普通元年,使使隨滑來獻方物。
嗬跋檀國,亦滑旁小國也。凡滑旁之國,衣服容貌皆與滑同。普通元年,使使隨滑使來獻方物。
胡蜜丹國,亦滑旁小國也。普通元年,使使隨滑使來獻方物。
白題國,王姓支名史稽毅,其先蓋匈奴之別種胡也。漢灌嬰與匈奴戰,斬白題騎一人。今在滑國東,去滑六日行,西極波斯。土地出粟、麥、瓜果,食物略與滑同。普通三年,遣使獻方物。
龜茲者,西域之舊國也。後漢光武時,其王名弘,為莎車王賢所殺,滅其族。賢使其子則羅為龜茲王,國人又殺則羅。匈奴立龜茲貴人身毒為王,由是屬匈奴。然龜茲在漢世常為大國,所都曰延城。魏文帝初即位,遣使貢獻。晉太康中,遣子入侍。太元七年,秦主苻堅遣將呂光伐西域。至龜茲,龜茲王帛純載寶出奔,光入其城。城有三重,外城與長安城等,室屋壯麗,飾以琅玕金玉。光立帛純弟震為王而歸,自此與中國絕不通。普通二年,王尼瑞摩珠那勝遣使奉表貢獻。
於闐國,西域之屬也。後漢建武末,王俞為莎車王賢所破,徙為驪歸王,以其弟君得為於闐王,暴虐,百姓患之。永平中,其種人都末殺君得,大人休莫霸又殺都末,自立為王。霸死,兄子廣得立,後擊虜莎車王賢以歸,殺之,遂為強國,西北諸小國皆服從。
其地多水潦沙石,氣溫,宜稻、麥、蒲桃。有水出玉,名曰玉河。國人善鑄銅器。其治曰西山城,有屋室市井。果蓏菜蔬與中國等。尤敬佛法。王所居室,加以硃畫。王冠金幘,如今胡公帽;與妻並坐接客。國中婦人皆辮發,衣裘袴。其人恭,相見則跪,其跪則一膝至地。書則以木為筆劄,以玉為印。國人得書,戴於首而後開劄。魏文帝時,王山習獻名馬。天監九年,遣使獻方物。十三年,又獻波羅婆步鄣。十八年,又獻琉璃罌。大同七年,又獻外國刻玉佛。
渴盤陁國,於闐西小國也。西鄰滑國,南接罽賓國,北連沙勒國。所治在山穀中,城周回十餘裏,國有十二城。風俗與於闐相類。衣吉貝布,著長身小袖袍、小口袴。地宜小麥,資以為糧。多牛馬駱駝羊等。出好氈、金、玉。王姓葛沙氏。中大同元年,遣使獻方物。
末國,漢世且末國也。勝兵萬餘戶。北與丁零,東與白題,西與波斯接。土人剪發,著氈帽、小袖衣,為衫則開頸而縫前。多牛羊騾驢。其王安末深盤,普通五年,遣使來貢獻。
波斯國,其先有波斯匿王者,子孫以王父字為氏,因為國號。國有城,周回三十二裏,城高四丈,皆有樓觀,城內屋宇數百千間,城外佛寺二三百所。西去城十五裏有土山,山非過高,其勢連接甚遠,中有鷲鳥啖羊,土人極以為患。國中有優缽曇花,鮮華可愛。出龍駒馬。鹹池生珊瑚樹,長一二尺。亦有琥珀、馬腦、真珠、玫鶯回等,國內不以為珍。市買用金銀。婚姻法:下聘訖,女婿將數十人迎婦,婿著金線錦袍、師子錦袴,戴天冠,婦亦如之。婦兄弟便來捉手付度,夫婦之禮,於茲永畢。國東與滑國,西及南俱與婆羅門國,北與泛忄栗國接。中大通二年,遣使獻佛牙。
宕昌國,在河南之東南,益州之西北,隴西之西,羌種也。宋孝武世,其王梁帟忽始獻方物。天監四年,王梁彌博來獻甘草、當歸,詔以為使持節、都督河、涼二州諸軍事、安西將軍、東羌校尉、河、涼二州刺史、隴西公、宕昌王,佩以金章。彌博死,子彌泰立;大同七年,複授以父爵位。其衣服、風俗與河南略同。
鄧至國,居西涼州界,羌別種也。世號持節、平北將軍、西涼州刺史。宋文帝時,王象屈耽遣使獻馬。天監元年,詔以鄧至王象舒彭為督西涼州諸軍事,號安北將軍。五年,舒彭遣使獻黃耆四百斤、馬四匹。其俗呼帽曰突何,其衣服與宕昌同。
武興國,本仇池。楊難當自立為秦王,宋文帝遣裴方明討之,難當奔魏。其兄子文德又聚眾茄盧,宋因授以爵位,魏又攻之,文德奔漢中。從弟僧嗣又自立,複戍茄盧。卒,文德弟文度立,以弟文洪為白水太守,屯武興,宋世以為武都王。武興之國,自於此矣。難當族弟廣香又攻殺文度,自立為陰平王、茄盧鎮主。卒,子炅立;炅死,子崇祖立;崇祖死,子孟孫立。齊永明中,魏氏南梁州刺史、仇池公楊靈珍據泥功山歸款,齊世以靈珍為北梁州刺史、仇池公。文洪死,以族人集始為北秦州刺史、武都王。天監初,以集始為使持節、都督秦、雍二州諸軍事、輔國將軍、平羌校尉、北秦州刺史、武都王,靈珍為冠軍將軍,孟孫為假節、督沙州刺史、陰平王。集始死,子紹先襲爵位。二年,以靈珍為持節、督隴右諸軍事、左將軍、北梁州刺史、仇池王。十年,孟孫死,詔贈安沙將軍、北雍州刺史。子定襲封爵。紹先死,子智慧立。大同元年,克複漢中,智慧遣使上表,求率四千戶歸國,詔許焉,即以為東益州。
其國東連秦嶺,西接宕昌,去宕昌八百裏,南去漢中四百裏,北去岐州三百裏,東去長安九百裏。本有十萬戶,世世分減。其大姓有符氏、薑氏。言語與中國同。著烏皁突騎帽、長身小袖袍、小口袴、皮靴。地植九穀。婚姻備六禮。知書疏。種桑麻。出、絹、精布、漆、蠟、椒等。山出銅鐵。
芮芮國,蓋匈奴別種。魏、晉世,匈奴分為數百千部,各有名號,芮芮其一部也。自元魏南遷,因擅其故地。無城郭,隨水草畜牧,以穹廬為居。辮發,衣錦,小袖袍,小口袴,深雍靴。其地苦寒,七月流澌亙河。宋升明中,遣王洪軌使焉,引之共伐魏。齊建元元年,洪軌始至其國,國王率三十萬騎,出燕然山東南三千餘裏,魏人閉關不敢戰。後稍侵弱。永明中,為丁零所破,更為小國而南移其居。天監中,始破丁零,複其舊土。始築城郭,名曰木末城。十四年,遣使獻烏貂裘。普通元年,又遣使獻方物。是後數歲一至焉。大同七年,又獻馬一匹、金一斤。其國能以術祭天而致風雪,前對皎日,後則泥潦橫流,故其戰敗莫能追及。或於中夏為之,則曀而不雨,問其故,以暖雲。
史臣曰:海南東夷西北戎諸國,地窮邊裔,各有疆域。若山奇海異,怪類殊種,前古未聞,往牒不記。故知九州之外,八荒之表,辯方物土,莫究其極。高祖以德懷之,故朝貢歲至,美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