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農業合作化問題的決議草案的說明
(在中國共產黨第七屆中央委員會第六次全體會議上,一九五五年十月四日)
陳伯達
毛澤東同誌一九五五年七月三十一日在中央召集的省委、市委和區黨委書記會議上所作的關於農業合作化問題的報告,總結了我國多年的農業合作化運動的經驗,著重地批判了目前黨內在發展農業合作化問題上的主要錯誤思想即右傾思想,而就農業合作化的必要和可能、合作化的具體道路和步驟、領導合作化的工作方法等等一係列的問題,作了綱領性的指示。毛澤東同誌的指示,使得全黨同誌能夠在思想上和組織上有準備地去迎接農村的社會主義群眾運動的高潮,而在現在這個重大的曆史轉變關頭得以避免重大的錯誤。
中央政治局根據毛澤東同誌的報告,準備了一個向全會提出的關於農業合作化問題的決議草案。因為我在中央農村工作部擔任一部分工作,中央政治局指定我來作一個說明。我想說的有下列的幾點。
第一,關於發展農業合作化的方針問題。
(一)決議草案指出了農民問題在兩個不同革命階段上具有不同的內容。黨在農村中的政策必須適應於革命轉變的新情況和農村中在土地改革以後的階級關係、階級鬥爭的新變化,有些同誌的右傾錯誤就是由於看不見這種新情況和新變化。大家知道,黨在過渡時期的總路線包括了實現社會主義工業化,農業、手工業的社會主義改造和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這樣三個方麵。這個總路線是不能夠分割的,因為社會主義建設和社會主義改造的事業,是包括整個國民經濟的。社會主義經濟必須包括生產的主要的兩個大部門,即:工業和農業。正如毛澤東同誌的報告所指出的,社會主義工業化是不能離開農業合作化而孤立地去進行的,因此,必須采取使我國農業合作化的步驟和我國的社會主義工業化的步驟相適應的方針。我們不能夠把一隻腳踩在社會主義工業的基礎上,而把另一隻腳踩在小農經濟的基礎上。如果不爭取五億多的農業人口來參加社會主義建設,我們就不能夠設想社會主義的勝利。因此,在目前社會主義工業建設的蓬蓬勃勃的高潮中,毛澤東同誌及時地把發展合作化的問題提到全黨工作的重要日程上,具有非常重大的意義。
(二)我們的黨曾經在幾乎三十年這樣長的時間內,領導了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全黨同誌的工作都圍繞於爭取這個革命的勝利。因此,在從這個革命階段轉變到社會主義革命階段的時候,有些同誌缺乏精神的準備,這是很自然的。但是,我們的黨是以毛澤東同誌為首的、由馬克思列寧主義武裝起來的黨。我們的黨在進行推翻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製的時候,也就準備了引導農民從實現耕者有其田到實現社會主義合作化的道路。毛澤東同誌的報告中說到我國農業合作化運動的曆史,而這些曆史也就是黨的這個方針逐步變為實踐的曆史。
我們可以回憶一下毛澤東同誌在各個時期的著作所闡明的黨的這個方針。大家知道,在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毛澤東同誌的“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已經把合作社運動列為農民運動的一件大事,雖然根據那時實際的條件,還隻說到供銷合作和信用合作。在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毛澤東同誌根據革命根據地群眾創造的勞動互助社和耕田隊的經驗,指出了這種勞動互助組織(也即是農業的生產合作組織)在農業生產上的偉大作用(參看“長岡鄉調查”)。在抗日戰爭時期,毛澤東同誌作了“論合作社”和“組織起來”的兩次著名講話,號召各抗日根據地應該在群眾自願的基礎上,廣泛地組織這種集體互助的初級的生產團體。隨後,毛澤東同誌在其他著作中又陸續地提出這個問題(例如“論聯合政府”)。在一九四九年黨的七屆二中全會上,毛澤東同誌在說明全國解放後經濟建設問題的時候指出:“單有國營經濟而沒有合作社經濟,我們就不可能領導勞動人民的個體經濟逐步地走向集體化,就不可能鞏固無產階級在國家政權中的領導權。誰要忽視或輕視這一點,誰也就要犯絕大的錯誤。”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根據毛澤東同誌的意見,黨中央在一九五一年十二月間做出了一個關於農業生產互助合作的決議,在一九五三年十二月間又做出一個關於發展農業生產合作社的決議。所有這些都說明了:關於農業合作化的方針,是黨一貫堅持的方針,並不是突如其來地提出來的。有些同誌對於這個方針所以感到比較突然,這是因為他們還沒有來得及認真地研究這個問題。主要的,就是因為我們許多同誌是在反帝反封建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時期中參加黨的,平日在實際中熟悉的隻是關於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的綱領(即黨的最低綱領),而還沒有熟悉黨的關於社會主義革命的綱領(即黨的最高綱領)。因此,正如對待其他許多重大的新問題一樣,在農業合作化的問題上也必須認真地重新學習,而在學習中去懂得錯誤,修正錯誤,去正確地掌握黨的方針、政策,提高自己的馬克思列寧主義知識的水平。這是放在我們全黨同誌麵前的任務。
(三)決議草案批評了有些同誌的安於農村現狀、安於小農經濟的幻想。黨很有必要來批評這類錯誤的幻想。問題正如毛澤東同誌在一九五三年十月間中央召開第三次互助合作工作會議的時候所告訴我們的:“對於農村的陣地,社會主義如果不去占領,資本主義就必然會去占領。難道可以說既不走資本主義的道路,又不走社會主義的道路嗎?”在推翻封建的土地製度之後,農村中出現了關於或是發展資本主義或是發展社會主義的兩條道路的鬥爭,這是必然的規律。或者是這樣的道路,或者是那樣的道路,非此即彼,中間的道路是沒有的。有的同誌對於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是急進的,但在走過這個革命階段之後,卻滿足於農民已經得到土地,徘徊在兩條道路之間的十字街口,而在實際上,對於保留小農經濟的興趣大於領導農業社會主義改造的興趣。這些同誌還沒有了解到:小農經濟並不是農民的天堂,而正是資本主義能夠借以發展的園地。列寧說過:“小生產是經常地,每日每時地,自發地,大批地產生著資本主義和資產階級的。”所謂安於小農經濟的現狀,這是不可能的,這隻能夠是自己欺騙自己。
我們手頭有很多的材料證明這樣的事實:凡是互助合作運動發展的地方,一般貧農在經濟上就上升得快,階級分化就小,糧食問題好解決,農村中表現生氣勃勃;反之,凡是互助合作運動還沒有發展,或者發展得很薄弱的地方,雖然已經消滅了地主的土地所有製,農民的生活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但是還有許多貧農在經濟上沒有上升,而且已經在開始發生新的階級分化,有些貧農重新失掉土地,有些老中農下降為貧農,同時有些新富農出現了。在這樣的地方,我們的許多工作的進行就比較困難,而地主富農和各種反革命分子就鑽著這個落後的空隙而企圖複辟。
最近甘肅省委向中央的報告說過:有的同誌害怕合作化發展下去會“出亂子”,“出皇帝”;但是事實證明,“皇帝”不是出在互助合作運動發展、社會主義陣地擴大、農民覺悟提高較快的地區,而是出在農民覺悟低、合作化運動不發展、反封建鬥爭不徹底的地區。從甘肅省委這個報告應該得出這樣的結論:要保護農民已經得到的土地果實,要在土地改革之後進一步地鞏固工農聯盟和加強工人階級在這個聯盟中的領導作用,要根本消滅反革命複辟的可能性,除了發展合作化,再沒有別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