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修改黨章的報告3(1 / 3)

我們黨的幹部應該在什麼基礎上團結起來呢?什麼東西障礙我們幹部的相互團結呢?

我們的黨,不是家族團體,也不是同業公會,而是在共同思想與共同政治綱領上團結起來的革命的政黨。因此,我們幹部的團結,不是無原則的團結,不是以私人生活上的利益和感情來作團結基礎的,而是以馬克思列寧主義的思想上的一致,來作為團結基礎的,而是以中國人民解放事業的共同信念和共同綱領,來作為團結基礎的,而是以黨中央的正確路線來作為團結基礎的,而是團結在黨中央和毛澤東同誌的正確領導之下的。因此,隻要我們在思想上是一致的,我們服務於人民的信念與綱領是相同的,我們都是擁護與執行中央路線的,我們都是在黨中央與毛澤東同誌領導下奮鬥的,那末,我們不論是那一種幹部,那一種工作、那一個地區的幹部,都應該團結起來,沒有理由不團結起來,不能再以生活上、感情上的小問題來引起我們幹部之間的不團結。這就是我們全黨團結一致以及各種幹部團結一致的堅固的基礎。

如果在我們黨員和幹部中,有那一個不宣傳馬克思列寧主義,而宣傳教條主義、經驗主義,不站在全體人民利益上,而站在個人利益或少數人的集團利益上,不執行黨中央的路線,而違反黨中央的路線,不服從黨中央和毛澤東同誌的領導,而向這個領導鬧獨立性,就是說,離開我們黨的共同綱領,離開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的原則,離開全體人民的利益,而去搞主觀主義、宗派主義、山頭主義,那就失去了我們團結的基礎,就必須進行不調和的但是適當的鬥爭,來克服這些錯誤傾向,才能達到我們的團結。所以黨內機會主義、教條主義、經驗主義、宗派主義、山頭主義等,是妨害我們團結的東西,必須加以克服。

經過幾年的整風與黨史學習,黨內的教條主義,可以說,已經受到了嚴格的批判。雖然教條主義的殘餘還是存在,我們還要注意克服這種殘餘,但是教條主義在黨內的市場已經縮小,同誌們對它的嗅覺,已經提高,它今後再要在黨內發展,已有了很大的困難。黨內的經驗主義,在整風和黨史學習中,也已受到了相當的批判,它在黨內的市場也已縮小,但是,應該說,這種批判還是不夠的,許多同誌對於經驗主義的嗅覺,還不甚高,黨內還有它的市場。這種情形,就使得黨內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的傳播和黨內的團結,還受到某些阻礙。因此,我們還應繼續以整風的精神,來徹底克服經驗主義的偏向,以便更進一步的團結我們全黨。

同樣,經過幾年的整風與黨史學習,黨內最嚴重的宗派主義已在基本上被克服,但妨害黨內團結的盲目的山頭主義傾向,還在黨的某些部分中存在著。黨內這種盲目山頭主義傾向的產生,是有其客觀曆史原因的。這是由於:(一)黨內黨外的小資產階級成份多;(二)黨的各個部分長期處在被分割的農村遊擊戰爭環境中,因而形成黨的各個部分之間彼此不同的特殊的曆史、特殊的聯係與特殊的作風;(三)黨內馬克思列寧主義的教育不夠。因此,在黨的各個部分具有山頭主義情緒的同誌中,常常不自覺的表現這樣一些典型的不良現象:隻記得、隻了解自己部分的光榮曆史,而不了解或者忽視其他部分的光榮曆史,隻了解自己部分的成績,而不了解自己的缺點,因此,其他部分的人隻能讚揚他們的成績,不能批評他們的缺點,即使這種缺點是真實而明顯存在的。但是相反,他們對黨的其他部分,就隻看見人家的缺點,看不見人家的成績,因而隻批評人家的缺點,不讚揚人家的成績,也不估計與原諒人家的困難。他們在自己內部,相互之間,有說有笑,生活融洽,照顧周到,甚至無話不談;而對其他部分的人,則格格不入,表示生疏、冷淡和漠視,沒有應有的尊重和照顧。他們在黨的關係上,表現他們有特殊的山頭關係,甚至互相聯合,壓抑其他部分的人。某些人們,常是盛氣淩人的,而其他的某些人們,就不得不心存戒懼。這種典型的山頭主義傾向,是存在於黨的某些部分之間的,比如,在外來幹部與本地幹部之間,軍隊幹部與地方幹部之間,這部分軍隊的幹部與那部分軍隊的幹部之間,這一個地區的幹部與那一個地區的幹部之間,就不時發生一些這樣的不良現象;因而就使黨的各個部分之間,不能很好的團結,發生不應有的糾紛與磨擦。然而,這種山頭主義傾向,就其極大多數的情形來說,是盲目的,而不是自覺的,因此,在未經恰當地指明與說服之前,他們總是不承認自己是有這種山頭主義傾向的。這種山頭主義傾向的盲目性,如果一被有野心的分子利用,就可能在黨內造成嚴重的糾紛。

黨內的盲目山頭主義傾向,是一種特殊的宗派主義傾向,它沒有明顯的錯誤的政治綱領,但有許多不正確的政治觀點與組織觀點,有嚴重的排外主義傾向和保守主義傾向,它嚴重的脫離群眾,它是反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妨害全黨團結與統一的,它是一種小團體傾向。因此,必須反對與消滅山頭主義傾向。這是必須肯定的原則,不能有絲毫含糊。

當著我們在黨內提出有山頭主義傾向存在,並說明這種傾向產生的客觀原因時,有人似乎就覺得黨內的山頭團結有存在之必要,以有山頭團結為榮,以沒有山頭團結為恨,從而就想團結山頭,建立山頭,加強山頭主義,爭取山頭主義在黨內的合法地位,使盲目的山頭主義變為自覺的山頭主義,很明白,這是違反馬克思列寧主義原則的思想。

黨內的山頭主義傾向必須消滅,山頭界線也必須消滅,但是在反對這種傾向時,也和反對其他的錯誤同樣,不能采取魯莽的急性的辦法,而必須是首先認識這種傾向的客觀存在,照顧這種傾向的盲目性及其產生的客觀曆史原因,耐心地進行馬克思列寧主義思想的教育,提高黨員和幹部的自覺,使他們逐漸進行反省,特別是那些占優勢的站在領導地位的同誌要首先進行反省與自我批評,逐漸去掉盲目性,才能逐漸縮小以至消滅這種傾向。隻要在各部分同誌的內部有了馬克思列寧主義的自覺之後,山頭主義傾向才能消滅。

還有一種妨害我們幹部團結的東西,就是有些人自己背上的包袱。我們的各種幹部,差不多都各有優點,也各有缺點。但有不少的人,容易把自己的優點片麵地誇大起來,既看不到自己的缺點,也看不到別人的優點,因而就容易驕傲,看不起人,受不起人家的批評,聽不得人家的“閑話”,這樣就使各人的優點變成了自己的包袱,變成了自己往前進步的障礙,也變成了幹部之間相互團結的障礙。因而各人的優點也就常常變為各人的缺點。例如:工農幹部常以自己的光榮出身看不起知識分子幹部,知識分子幹部又常以自己的知識而看不起工農幹部;老幹部常以自己的資格老,鬥爭曆史長,而看不起新幹部,新幹部又常以自己的聰明能幹而看不起老幹部;軍隊幹部常以自己會打仗而看不起地方幹部,地方幹部又常以自己的經驗多而看不起軍隊幹部;這一軍隊的幹部常以自己的勝仗打得多,鬥爭曆史光榮,而看不起別一軍隊的幹部,別一軍隊的幹部又常以同樣的原因而看不起這一軍隊的幹部;此外,這一地區的幹部與那一地區的幹部,這一部門的幹部與那一部門的幹部,也常各自以其成績、以其知識而互相看不起別人。由於這種情形,由於自己的包袱,看不起別人,就一定引起別人不滿,引起幹部之間的不團結現象。所以毛澤東同誌號召我們幹部檢查自己背上的包袱,把它放下來,使自己的精神獲得解放,以便聯係群眾,少犯錯誤,團結全黨。然而,許多同誌對於自己背上的包袱,還是盲目的,我們的幹部有許多人不知道自己背上有甚至很重的包袱,因而他們不肯放下來,所以必須提高幹部的自覺性,謹防自己的驕傲,不要使自己的優點,自己的成績,不但不能使其繼續發展、增長,反而變為自己的缺點。所以毛澤東同誌號召我們要善於開動腦筋這個機器,善用思索,學會分析事物的方法,去掉我們黨內濃厚的盲目性,這樣,我們幹部的優點就可發揚,缺點就可克服,並且會日新月異地進步起來。在這種進步的基礎上,我們幹部之間的互相團結,也會大大加強起來。

我們的幹部必須去掉自己背上的包袱,去掉山頭主義,去掉主觀主義,必須自己動用腦筋,對於各項重要問題,加以分析,提高自己的覺悟性,去掉盲目性,謙虛謹慎,戒驕戒躁,在以毛澤東同誌為首的黨中央的路線和領導之下,一致團結起來,去進行偉大的人民解放事業,我們是一定要勝利的。這就是全黨幹部當前的任務。

我們幹部的團結與幹部的進步,是不可分離的,是一件事情的兩麵。沒有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的學習,沒有覺悟程度的提高,自己背上的包袱是放不下來的,盲目山頭主義是去掉不了的,主觀主義是克服不了的,團結同誌、團結群眾的重要性是看不到的,自驕自滿的脾氣,是改不掉的。因此,必須繼續加強黨內的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的教育,必須繼續以整風精神發展黨內的自我批評與互相批評--這是我們黨和我們幹部進步的原動力--來克服我們的缺點,提高我們的覺悟。所以我們黨的幹部政策,就是提高幹部的政策,就是以批評和自我批評克服幹部缺點、提高幹部覺悟的政策。

我們的幹部,在殘酷的革命戰爭中,有不斷的犧牲和損失,而革命事業的發展,又不斷須要增加大批幹部,在人民群眾偉大鬥爭的潮流中,也不斷地湧出大批有能力的新幹部,這種情形,就給了我們選拔幹部的經常的嚴重任務。

怎樣選拔幹部?選拔幹部的標準是什麼呢?

我們的幹部,應該有高度的共產主義的革命熱情,同時又有清醒的革命的理智。

我們的幹部,應該對人民群眾的事業有無限的忠心;應該與人民群眾有密切的聯係;應該善於在複雜環境中獨立地識別方向,並不怕負責地決定問題;應該在對敵人的鬥爭中以及在黨內的原則鬥爭中,有高度的紀律性和馬克思列寧主義的鍛煉。

毛澤東同誌在六屆六中全會關於幹部政策指示我們說:我們的幹部政策是:“堅決地執行黨的路線,服從黨的紀律,和群眾有密切的聯係,有獨立的工作能力,積極肯幹,不謀私利為標準。”

總之一句,能夠最好地服務於人民群眾的幹部,就是最好的幹部。

所有上述這些標準,是正確的,我們同誌都是知道的。然而,也還有同誌提出了其他的標準,如要求我們在選拔幹部時,首先地並且是唯一地估計他的黨齡的長短與資格的高低;另有人在選拔幹部時僅以能說會寫為標準,而不問其切實與否;或者以能否盲目服從自己為標準,或者以與自己的親疏關係為標準。很明顯,用這些標準來選拔幹部,都是不正確的。

應該怎麼認識幹部呢?

應該從兩方麵來認識幹部:第一,在領導方麵,對於每一個幹部的長、短、優、劣及其全曆史、全工作,作仔細的本質考察;第二,在幹部工作的地方,在被幹部領導的群眾中去考察幹部。必須使這兩方麵的考察結合起來,才能對幹部有較全麵的認識,才可以免去許多偏向。

有些同誌認為:對於幹部的考察,隻可以從上而下來實行,就是領導者根據被領導者的工作報告來考察被領導者。這種想法,是不對的。從上而下地來考察幹部,當然是需要的,並是有效辦法之一。但僅是從上而下的考察,還是很不夠的,還必須從下而上地來考察我們的幹部。就是說,必須由群眾、由被領導者來考察領導者。這種考察,乃是最有效的辦法。

黨章規定了由群眾、由被領導者來考察與選拔幹部的辦法。這就是由黨員群眾在各種會議上、在代表會議上、在代表大會上審查自己的領導者,聽他們的工作報告,批評他們的缺點,選舉或不選舉這個或那個同誌到領導機關去負責。黨章所要求的民主集中製,必須在黨內確切執行,黨的機關由選舉產生,提出候選人及取消候選人資格之權利,批評與自我批評之自由,都必須確切執行。

應該使由上而下地來識別與選拔幹部,和由下而上地來識別與選拔幹部聯接起來。我們相信這將會正確地識別我們的幹部與選拔我們的幹部的。這就是黨章所規定的一切黨的領導機關由選舉產生並須經上級黨委批準的原故。

選拔與培養本地幹部在本地負責,許多地區黨的組織還是注意得不夠的,特別是培養本地軍事幹部,更注意得不夠。比如:在一九四三年的材料中,太北區八個地委三十七個幹部中,本地幹部隻有九人,僅占百分之二十四,外地幹部二十八人,占百分之七十六,太嶽四個地委的三十七個縣委幹部中,本縣幹部隻有六人,占百分之十六,外縣幹部三十一人,占百分之八十四。太行第六地委五個縣十八個幹部中,本縣幹部隻有五人,占百分之二十八,外縣幹部十三人,占百分之七十二。由此可見,就是縣委、地委這樣的幹部,都很少選拔本地幹部,更高級的幹部,就更難說了。最近太行區黨委報告:全區現有各係統的各級幹部五千人中,本區幹部占百分之八十,外區幹部僅占百分之二十,本地幹部的情形比一九四三年應該有所改變。但許多領導機關中的負責幹部,仍是外區幹部占多數,而且在幹部配備上,常是不把本縣、本地方的幹部分配在本縣、本地方工作,特別是負責工作,而配上外縣、外地幹部去負責,因此外來幹部仍占負責位置的很大的比例。這種情形,必須有切實的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