禦賜女秀才劉莫邪明(1 / 3)

禦賜女秀才劉莫邪明

初京城女子劉莫邪是個頗具傳奇色彩的人物,她一生有兩奇,一奇是她那個禦賜的“女秀才”的名號,二奇則是她後半生暗中聯絡,擁戴故君的行動,最終,她也就是死在這後一奇上。

劉莫邪出生於元末南京城中一個普通讀書人家,父母早逝,年幼的劉莫邪被舅舅家收養。她舅舅是個閑散之人,膝下無子,非常疼愛已是孤兒的外甥女,見她聰明伶俐,所以常教她些名家詩詞,小小年齡的劉莫邪竟能聽三遍就記住,而且還能依自己的理解評點一番。舅舅見小莫邪乖巧可愛,每次參加文友的詩會總愛帶著她,這種時候,小莫邪特別高興,在詩會上,她閃著一雙烏亮的大眼睛,專心致至地盯著品詩論文的大人們。

那些詩興盎然的文人除了偶爾逗弄一下這個長相甜美的小姑娘外,誰也不把她放在眼裏。

一個丹桂飄香的日子,一幫文友又在一座花園中舉辦文會,小莫邪照例由舅舅帶著參加了。這次的詩題是“詠四季花”,由每人在素箋上寫一首詩。小莫邪看到大人們或低頭沉吟,或揮筆走龍,很有興致,於是也向舅舅討來紙筆,悄悄寫下了一首七言絕句:

三秋桂子美錢塘,疏影橫斜點素妝;十裏芙蓉嬌出水,春風桃李滿庭芳。

這時莫邪的舅舅還未寫完,小莫邪扯了扯舅舅的衣襟,把寫好的詩箋遞給了他。舅舅接過詩箋一看,十分滿意,於是對眾人誦吟了一遍,頓時,文會上人人噴噴稱奇。這短短四句詩,恰到好處地概括了秋桂子、冬梅花、夏芙蓉、春桃李,四季代表性的花卉,詩意雖談不上新奇,但出自一個九歲小姑娘之手,詩句老練自然,怎不讓眾文人讚口不絕呢!從此,小莫邪成了文會中的一位正式成員每次與大人平起平坐,作詩論文,她的名聲不脛而走,成了南京城中人人皆知的:“女神童。”

元末天下大亂,群雄並起,南京也成了戰火紛飛之地,在性命難保的動蕩之中,誰也顧不得什麼詩文,劉莫邪這個“女神童”自然也就沒人關心了。

朱元漳力挫群雄,破元立明成了明太祖,京都定在南京,南京城便又恢複了昔日的升平繁華。這時,花信年華的劉莫邪又出現在人們的視野之中。這時的劉莫邪已成了一個圓熟幹練的小婦人,憑著她的詩才和詩名,頻頻出現於公侯門的詩文酒會,成了高級社交圈中的名流,尤其受到一些名媛貴婦的傾愛。她與明太祖的女兒大長公主關係十分密切,是大長公主的座上常客,如此一來,她的盛名通過大長公主又傳到明太祖耳中。

明太祖朱元漳雖出身貧賤,卻也酷愛附庸風雅,聽女兒說起京城裏有一個女才子,特意召到殿上麵試。劉莫邪在皇帝麵前毫不驚慌,應答自如,朱元漳一時高興,當即賜她為“女秀才”。

按科舉考試的慣例,秀才是通過“縣試”就可以取得的基本資格;根本無需皇帝欽命,皇帝隻主持“殿試”,從進士中點狀元。如今由明大祖親自賜給劉莫邪一個“女秀才”稱號,可以說是有點不倫不類,很是滑稽;但既然是皇帝開了金口,誰也不能說不合適,從此,劉莫邪就有皇帝禦賜的“女秀才”這一奇特名號。

劉莫邪不但名號奇特,身世也令人猜摸不透。戰亂之後,劉莫邪是以一個獨身婦人的形象出現的,她時而作貴夫人打扮,妝扮得渾身溢光流彩;時而又布衣淡妝,儼然一副村姑民婦模樣,誰也弄不清她的身份。有人說她嫁過人,丈夫是個富商,在戰亂中喪生,卻給她留下了大批錢財,使她成了個富孀;也有說她在戰亂中遇到世外高人,傳授給她了幻術蠱法,能替人醫治疑難雜病,也能迷人心神;還有人說她曾經出家為尼,在青燈古刹中潛心修煉,因而練得一手好書法和一身詩才。因為她從不對別人談起自己的經曆,所以這一切都隻是猜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