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排炮不動,必是十縱”(1 / 3)

“排炮不動,必是十縱”

歲月風雲

作者:陳廣相

1947年7月,解放戰爭由戰略防禦轉入戰略進攻階段。華東野戰軍首長遵照中央軍委指示,決定將第一、第三、第四、第八和第十縱隊組成西線兵團(又稱外線兵團),向敵側後的魯西南出擊,吸引進攻魯中之敵西援,同時積極策應渡黃河南下的晉冀魯豫野戰軍。

正是在這一背景下,第十縱隊踏上了外線出擊的征程,也迎來了更加嚴峻的阻擊作戰考驗。

8月1日,十縱參謀長趙俊接到華野參謀長陳士榘的電話:“劉鄧大軍奉命南下挺進大別山,這是我軍實施戰略進攻的部署,是毛主席的戰略決策。為了配合劉鄧大軍的行動,你們第十縱隊負責在梁山地區阻擊敵整編第五師和第八十四師,要克服一切困難,堅決把這兩個師特別是整編第五師緊緊拖在梁山地區。”

對於國民黨軍整編第五師,十縱指戰員並不陌生。該師是國民黨軍五大主力之一,裝備精良,戰鬥力很強。相比之下,十縱無論是武器裝備、作戰經驗,還是兵員數量,都明顯處於劣勢。但是,十縱指戰員毫無畏懼,在5月中旬發動的孟良崮戰役中,十縱就與其較量過一回。當時,為了保障華野主力在孟良崮圍殲敵整編第七十四師,十縱二十九師奉命擔負阻擊敵整編第五師的任務。二十九師依托陣地頑強阻擊,在吐絲口以南和以東地區整整拖住整編第五師5天時間,直至整編七十四師全部被殲,受到粟裕的讚揚。

時隔兩個多月,十縱又將與老對手較量了。與上回不同的是,這一次十縱的處境更加困難。自從外線出擊以來,部隊遠離後方,連續作戰,人員傷亡和彈藥消耗都未得到及時補充,加之時值雨季,幹部戰士都已十分疲勞。在這種情況下,要拖住全部美械裝備的整編第五師和裝備優良的整編第八十四師,確實是一項極其艱巨的任務。

然而。在十縱指戰員的心中,從來就沒有什麼不可戰勝的困難。接到上級命令後,從縱隊司令員到基層戰士,都表示要服從全局需要,不惜一切代價,堅決拖住整編第五師和八十四師,掩護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

為了打好這場運動防禦戰,完成阻擊任務,縱隊在搞好政治動員、鼓舞士氣的基礎上,充分發揚軍事民主,采取了一係列措施:

在防禦組織上,采取一線配置、兩個師並肩作戰、特務團為預備隊的防禦部署。各師采取梯次配置、交替作戰的防禦部署。當第一梯隊進行阻擊時,第二梯隊除隨時準備支援作戰外,還要把第二線陣地構築好。第一梯隊打到一定程度,視情況後撤,第二梯隊即利用二線陣地接替防禦。如此交替阻擊,依托陣地殺傷敵人,迫使敵人每前進一步都必須變更部署,付出代價。

在工事構築上,利用有利地形,構築支撐點式的野戰防禦陣地,還推廣了在孟良崮戰役阻擊整五師時發明的洞穴式工事,做到各火力點互相支援,以點製麵。為提高工事構築效率,各連組成挖掘組、器材收集組、射孔開設和工事修砌組、警戒組,大大提高了作業進度。

在阻擊戰術上,針對敵人陸空配合、晝攻夜伏、攻前進行炮火準備和坦克引導重點突破等特點,十縱加強工事偽裝和設置假陣地以吸引敵火力;控製強有力的預備隊,實施陣地內和陣地前反衝擊;組織反坦克小組,使用炸藥包、反坦克手雷及改造地形等,打擊敵坦克;組織基幹小分隊,利用夜色及青紗帳擾亂和消滅敵人。

驚心動魄的阻擊戰於8月4日打響。敵整編第五師四十五旅以汶上城為依托,在9架飛機與強大炮火掩護下,首先向我第二十九師八十五團的前哨陣地甸富一帶發起攻擊。第八十五團特務連及八連堅守陣地14個小時,打垮敵人一個團10多次進攻,殲敵數百名,然後乘夜色主動撤出戰鬥,轉移到汶河西岸。敵人摸不到第八十五團的蹤影,便轉而攻擊第八十六團六連防守的王家口陣地。六連指戰員麵對優勢之敵的猖狂進攻,無所畏懼,英勇奮戰,與敵激戰10多個小時,打退敵人多次進攻,殲敵200餘人,使敵始終未能前進一步。

8月7日,敵整編第五師在運河沿線渡河西犯,我軍第八十五團、八十七團在運河西岸16公裏戰線上頑強阻擊。8日,敵軍分路繼續進犯,所到之處,燒殺搶掠,無惡不作。第二十八師指戰員在師長王德貴、政委王若傑的指揮下,於趙家集一帶分路迎敵,激戰一整天,黃昏後轉移至新陣地設防。9日,在敵整編第五師繼續進攻的同時,整編八十四師由定陶、菏澤一線分路北犯,其前鋒已至三合寨、紅船口一帶,並加速向東北進擊。

麵對強敵的步步進逼,第十縱隊沉著應戰,邊打邊移至梁山以北地區集結。

梁山,位於黃河下遊、汶水和濟水彙聚地,古稱澤國。唐宋時黃河潰決,形成以梁山為中心的八百裏水泊,故名“梁山泊”。此時,八百裏水麵早已萎縮,但仍是一個河流交錯的水網地帶,易攻難守。

十縱進入梁山地區後的處境更加嚴峻了:陣地西麵是滔滔黃河,東麵是京杭大運河,東北方向是方圓幾十裏的東平湖,這是一個由河流湖泊組成的口袋陣!

但十縱指戰員誰也沒有畏懼動搖,他們臨危不亂,敢打敢拚,在梁山這個古戰場譜寫了一曲勇鬥強敵的熱血壯歌,再現了英雄好漢的浩然正氣。

讓我們循著第八十三團政委孫樂洵的回憶,來追尋那漸漸遠去的戰鬥場麵吧:

“8月9日,我團在阻擊中又被迫撤退下來,根據師的指示,當晚要轉移到前後孫莊至灣裏孫一線進行防禦。到達新陣地後,團部幾個領導分別到各營陣地上檢查和指導,我是到三營,防地是前後孫莊。當時三營在本團還是一個較弱的營,隻有七連組建較久,戰鬥鍛煉較多,其他都較晚較差。營長在前天作戰負傷休養了,隻剩下一個教導員。部隊減員較多,每連隻有八九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