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偶然發現
1987年,我大學畢業後,我又刻苦專研了《作物育種學》、《遺傳學》、《大豆育種和良種繁育》等科技書,一心想靠科研來攻克大豆地產低效的難題,我先後從外地引進合豐25、吉林20等5個大豆品種在當地試種,但畝產始終沒有突破150公斤。
1989年,我在自家準備下鍋炒醬的大豆中,偶然發現兩顆比普通大豆大一倍的2粒大豆。我知道這是遺傳基因產生的變異粒,有較高的培育價值,就精心地把2粒大豆包了起來,第二年種在園田地裏,出苗後被害蟲咬死一株,剩下的一株我寶貝似的侍弄,產了310粒豆種。1991年,我又用這310粒豆種下地繁殖,打了17.5公斤大豆。1992年,我又用這些大豆,種了5畝地,畝產達到265公斤。就這樣,一年又一年的繁育發展,到1996年,我已經用一粒大豆換來6萬公斤的大豆種,並在親屬及屯鄰家的地裏進行種植研究實驗,做科學指導。曆經8年的潛心研究,獲得了其生長習性,所需積溫,種植方法等有關科技數據,品種以穩定。還發現這大豆根深抗旱性強,杆粗抗倒伏,在鹽堿地比較強的地塊種植仍能獲得高產。1998年,大豆平均畝產253公斤,在太合村農民雷慶超家繁育的10畝大豆畝產達310公斤,部分水管地最高畝產達400公斤。
那年,黑龍江省大豆專家劉忠堂及黑大農學係教授劉秀英聞訊先後趕來,對我繁育的大豆進行了化驗,認定:質含量達42.90%,脂肪含量17.19%,屬綠色優質大豆種。並給我培育的大豆命名為“畢豐1號”,稱這大豆在黑龍江西部鹽堿幹旱地區有廣闊的發展前景。
到1998年,我的科技示範戶已發展到3300多戶,遍及全國12個省180多個市縣,品種適應性強,深受各地農民的厚愛。
飛盧小說網,
:、、、、、、
:、
:、、、、
:、、、、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