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4章 當機立斷保持夢想的心(1)(3 / 3)

作家: “是的,我在盡力。但是,我已經浪費了幾十年。”

學者搖搖頭:“達爾文說他貪睡,把時間浪費了,卻寫了 《進化論》,奧本海默說他鋤地拔草,把時間浪費了,後來成為 ‘原子彈之父’,海明威說池打獵、釣魚,把時間浪費了,終於獲得了諾貝爾獎,居裏夫人說她為孩子和家務,浪費了時間,然而她不但發現了鐳,而且還把孩子教養成了科學家。”

作家大喊:“這些人都是天才!我隻是個平凡人,愚蠢的平凡人!”

“你有權評定你自己是愚蠢的平凡人。但我說,隻要有確定的目標,在任何時間,做任何事,都不會妨礙思考和研究,甚至有助於思考和研究。他們自以為浪費了時間,實際上並沒有浪費。”

“但是,我年紀大了。”“我70歲那年,擬完成一個需要10年才能完成的研究計劃。當時,我向一位30多歲的年輕朋友談到這個計劃,他笑了笑。我知道他為什麼笑。在他看來,70歲的老人,時日已不多,還能做些什麼?10年過去了,我的工作如期完成,仍然在實驗室裏忙著。”學者挺了挺胸,笑了。

“你那位年輕的朋友呢?”作家問。

“不再年輕,已經中年啦!”

“對他來說,這10年來,應該是黃金年齡,相信有很不錯的紀錄。”

“沒有,他也承認過去的 “10年是空白,真正的空白 ”“為什麼?”

“依舊熙熙攘攘,庸庸碌碌地生活。10年,一眨眼就過去了。”

這一番話,如當頭一棒,作家呆了。

心中是否有確定的目標,是偉大與平庸的天淵之別,是聰明與愚蠢的重要分山嶺。

無用的石頭和有用的磚頭人的價值在於對別人是否有用,沒有人會對一個無用的人報以掌聲,尋找自己的有用之處是每個人的目標。

傳說老子騎青牛過函穀關,在函穀府衙為府尹留下洋洋五千言 《道德經》時,一年逾百歲、鶴發童顏的老翁招招搖搖到府衙找他。

老子在府衙前遇見了老翁。

老翁對老子略略施了個喏說:“聽說先生博學多才,老朽願向您討教個明白。”老翁得意地說,“我今年已經一百零六歲了。說實在話,我從年少時直到現在,一直是遊手好閑地輕鬆度日。與我同齡的人都紛紛作古,他們開墾百畝沃田卻沒有一席之地,修了萬裏長路而未享轔轔華蓋,建了4舍屋宇卻落身於荒野郊外的孤墳。而我呢,雖一生不稼不穡,卻還吃著井田裏的四季五穀;雖沒修過一寸路,卻仍然飄飄然然地行走在大道驛路上;雖沒置過片磚隻瓦,卻仍然居住在避風擋雨的房舍中。先生,是不是我現在可以嘲笑他們忙忙碌碌勞作一生,隻是給自己換來一個早逝呢?”

老子聽了微然一笑,吩咐府尹說:“請找一塊磚頭和一塊石頭來。”

老子將磚頭和石頭放在老翁麵前說:“如果隻能擇其一,仙翁您是要磚頭還是願取石頭?”

老翁得意地將磚頭取過來放在自己的麵前說:“我當然擇取磚頭。”老子撫須笑著問老翁:“為什麼呢”?老翁指著石頭說:“這石頭沒楞沒角,取它何用?而磚頭卻用得著呢。”老子又招呼圍觀的眾人問:“大家要石頭還是要磚頭?”

眾人都紛紛說要磚而不取石。

老子又回過頭來問老翁:“是石頭壽命長呢,還是磚頭壽命長?”老翁說:“當然是石頭了。”

老子釋然而笑說:“石頭壽命長人們卻不擇它,磚頭壽命短,人們卻擇它,不過是有用和沒用罷了。天地萬物莫不如此。壽雖短,於人於天有益,天人皆擇之,皆念之,短亦不短;壽雖長,於人於天無用,天人皆摒棄,倏忽忘之,長亦是短啊。”

老翁頓然大悟。

觸摸繁星

有著明眸的人,有時之所以會在前進的路上迷失,那是因為沒有用手去觸摸一下繁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