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0章 簡單輕裝好上路(2)(1 / 3)

在暴風雨後的一個早晨,一個男人來到海邊散步。他一邊沿著海邊走著,一邊注意到,在沙灘的淺水窪裏,有許多被昨夜的暴風雨卷上岸來的小魚。它們被困在淺水窪裏,回不了大海了,雖然近在咫尺。被困的小魚,也許有幾百條、甚至幾千條。用不了多久,淺水窪裏的水就會被沙粒吸幹,被太陽蒸幹,這些小魚都會被幹死的。

男人繼續朝前走著。他忽然看見前麵有一個小男孩,走得很慢,而且不停地在每一個水窪旁彎下腰去——他撿起水窪裏的小魚,並且用力把它們扔回大海。這個男人停下來,注視著這個小男孩,看他拯救著小魚們的生命。

終於,這個男人忍不住走過去:“孩子,這水窪裏有幾百幾千條小魚,你救不過來的。”

“我知道。”小男孩頭也不抬地回答。

“哦?那你為什麼還在扔?誰在乎呢?”

“這條小魚在乎!”小男孩一邊回答,一邊拾起一條魚扔進大海。“這條在乎,這條也在乎!還有這一條、這一條、這一條……”

人生感悟:救助生命是宇宙間的最高原則,當你看到一個生命因你而複活,還有比這更有意義、更重要的事情嗎?

土坑的教育

幾年前,在離首都不足100公裏的河北平原上,我見過這樣一所村辦學校——當我推開教室的門,看不到課桌和小椅子,地麵上露著一片小黑腦袋,像蘿卜一樣。因為村裏太窮,沒有錢置辦桌椅,村長想出這個高招,既然不能升高,就在地上挖洞,學生自帶小板凳坐在土坑裏,把土坑沿兒當桌子,照樣讀書寫字,而且冬暖夏涼。

我們同去的人無不為之動容,且心酸,心疼,把身上帶的錢都拿了出來。村長大不悅,怪我們曲解了他的意思。他說:我們要知識,不要飯。蹲在土坑裏能接觸知識,就是看到了光明。知識就是從低到高,從卑賤到聰明,離開土炕,以後再不讓自己的後代子孫蹲在土坑裏接受知識。

我讚賞他的“土坑論”,卻也坦誠地說出了自己的憂慮,土坑精神固然可貴,但也容易把孩子們困住。正如小米加步槍是一筆曆史財富,卻不能用來對付海灣戰爭式的突變。

我向自己的家人和許多朋友都講過這個土坑學校。幸好他們的土坑精神不是迷戀土坑,而是很快淘汰了土坑,今年請我去看,他們居然裝備了一間電腦教學室。

人生感悟:貧不可怕,真正可怕的是因貧而困,困住自己,脫離現代世界的節奏。無力為困,無計為困,無智為困。困而窮,窮而困,如此往複,就無計可施、無藥可醫了。

博士生的論文

一位社會學博士生,在寫畢業論文時糊塗了,因為他在歸納兩份相同性質的材料時,發現結論相互矛盾。一份是雜誌社提供的4800份調查表,問的是:什麼在維持婚姻中起著決定作用(愛情、孩子、性、收入、其他)?90%的人答的是愛情。可是從另一份法院民事庭提供的資料看,根本不是那麼回事,在4800對協議離婚案中,真正因感情徹底破裂而離婚的不到10%,他發現他們大多是被小事分開的。看來真正維持婚姻的不是愛情。

例如0001號案例:這對離婚者是一對老人,男的是教師,女的是醫生。他們離婚的直接原因是:男的嗜煙,女的不習慣;女的是素食主義者,男的受不了。

再比如0002號案例:這對離婚者大學時曾是同學,上學時有三年的戀愛曆程,後來分在同一個城市,他們結婚五年後離異。直接原因是:男的老家是農村的,父母身體不好,姊妹又多,大事小事都要靠他,同學朋友都進入小康行列,他們一家還過著緊日子,女的心裏不順,經常吵架,結果就分手了。

再比如第4800號案例:這一對結婚才半年,男的是警察,睡覺時喜歡開窗,女的不喜歡;女的是護士,喜歡每天洗一次澡,男的做不到。倆人為此經常鬧矛盾,結果協議離婚。

本來這位博士以為他選擇了一個輕鬆的題目,拿到這些實實在在的資料後,他才發現《愛情與婚姻的辯證關係》是多麼難做的一個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