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位老婦人,丈夫去世得早,她一個人含辛茹苦地把兩個兒子撫養成人。兒子長大以後,大兒子燒木炭賣,二兒子做雨傘賣。老人天天為兒子們的生計擔心,天陰下雨了,她擔心大兒子的木炭賣不出去,天晴了,她又擔心二兒子的雨傘賣不出去。就這樣,她每天都生活在焦慮和憂愁之中,終於有一天她病倒了。
一個智者對她說:“你應該這麼想,下雨時你就想二兒子的雨傘好賣了,晴天時你就想大兒子的木炭好賣了,這樣,你每天都可以高高興興地生活,你的身體才能好起來。”老婦人終於想開了,果然每天都快快樂樂的,她的身體狀況也得到了根本的改善。
想開一點,心態就完全兩樣了,事情的結果也完全不同了。
對事情的看法,往往反映出一個人內心真正的態度。大家不妨試試,帶著一個好心態去看待原以為沒什麼意思的事,結果肯定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你帶著笑臉麵對別人,你見到的肯定也是一張張的笑臉,而如果把惡劣的心態強加於人,必然是收到惡劣的“果實”。
有位哲人說過這樣的話:如果心態好,心情就會隨之改變;有了好心情,態度就會隨之改變;有了好態度,習慣就會隨之改變;有了好習慣,性格就會隨之改變;有了好性格,人生就會隨之改變;有了好人生,你才真正擁有快樂。由此看來,快樂始於心態,我們要擁有快樂人生,得先有正確的心態。要有好心態,就必須凡事想開一點。
怎樣才能想得開呢?下麵四名箴言我們不防借鑒一下:
1.“把自己當成別人”。當我們感到痛苦憂傷時,把自己當成別人,痛苦自然減輕了;當我們欣喜若狂時,把自己當成別人,狂喜會變得平和淡然。
2.“把別人當成自己”。隻有這樣,我們才可以真正地理解和同情別人的不幸,明白對方的處境及需求,並在需要的時候給予恰當的幫助和支持。
3.“把別人當成別人”。明白“存在就是合理”的真諦,每個人的個性都不同,正因如此才構成了五顏六色的花花世界,所以我們要充分尊重每個人的個性及獨立性,多欣賞對方的優點。
4.“把自己當成自己”。在理解、包容及接納萬事萬物的同時,保持自己的尊嚴及個性,好好珍愛自己,善待自己。
記住,你的心態是你——而且隻有你——惟一能完全掌握的東西,如果能做到以上四點,你一定可以控製你的心態,凡事都能想開一點。
北京潭柘寺大雄寶殿前有一副楹聯寫道:“大肚能容容天下難容之事,開口便笑笑世間可笑之人。”此中含意頗深,今人不妨細品個中滋味,不論遇到什麼難事,不妨想開一點,瀟瀟灑灑地走好人生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