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派藝術創始人常香玉(1 / 1)

常派藝術創始人常香玉

常香玉1922年生於鞏縣董溝村。9歲開始隨父親———豫西調老藝人張福仙學戲。十來歲便登台演出,13歲便以文武雙全的美譽,轟動開封,成為當時河南梆子藝壇上的一代新秀。

常香玉學唱豫西調,以韻味淳厚、聲腔優美而出名,但她並不固步自封,成名後又學了豫東調,祥符調、沙河調,還吸收了許多兄弟劇種的長處,如京劇、河北梆子、山西梆子、秦腔、以及說唱藝術和歌曲等,然後融會貫通,形成了自己獨特的藝術風格。

她的代表劇目很多:傳統劇目有《花木蘭》、《斷橋》、《拷紅》、《戰洪州》、《五世請纓》、《大祭樁》、《三哭殿》等;現代劇目有《李雙雙》、《紅燈記》、《朝陽溝》、《人歡馬叫》、《於無聲處》等。在這些劇目裏,她所扮演的古今人物形象,個性鮮明,生動感人,深受廣大觀眾的喜愛。

常香玉多次為毛澤東、周恩來、劉少奇、朱德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演出,並受到親切接見和鼓勵,為豫劇增添了光彩。

解放後,常香玉在政治上和藝術上都獲得了新生,先後被選為第一、二、三、五屆全國人大代表,中國戲劇家協會副主席。文化部為了表彰常香玉在藝術上的傑出成就,曾於1952年為她和梅蘭芳、周信芳等七位表演藝術家頒發了榮譽獎。1956年,河南省首屆戲曲觀摩會演時,省文化廳也為她頒發了榮譽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