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考試是成長的必由之路(1)(1 / 3)

送給那些讀了十幾年書,但堅持不了最後一年的孩。

阻礙成功的心態。

時下,社會競爭日趨激烈,學習、升學的競爭也日趨激烈,很多孩子從小學、初中、高中一路走來,曆盡艱辛,然而令人遺憾的是,十幾年的苦都熬過來了,卻在高三這關鍵的一年卻步了。在經曆了人生短暫的求學生涯後,在經受生活的磨難後,他們覺得自己的理想遙不可及,再努力也是白費力氣,理想已無法實現。於是他們便被競爭所淘汰了。

心靈破解密碼。

天堂和地獄僅有一步之距,成功和失敗隻有一箭之遙。堅持到底,成功就在眼前。

題記。

一米遠的陽光。

一位高中生,在平平淡淡過完高一高二後,走進了高三。

在高三,一個多事之秋,競爭日益激烈,人人你爭我趕,在第一學期,便從年級二三十名的位置下滑到了百多位。這著實令她父母擔心,牽腸掛肚。

第二學期,在離高考隻有數個月之際,她意識到必須努力,在課外,不斷地去補課,上課時,倍加認真的聽講。

她堅信“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誌,勞其筋骨,餓其體膚。”始終都相信隻要現在努力一點,哪怕是苦到澀嘴,然而隻要忍受下來,那麼未來便是燦爛一片。

果不其然,她考上了複旦大學,實現了她的夢想。

讀了這個故事,我不禁要想,如果當初她在經曆高三上學期的挫折後,便自暴自棄,不繼續努力,那她能考上複旦嗎?

有這樣一個笑話:

曾經有一個人,趕了幾天路都沒吃一點東西。於是,當他在一家茶館中吃了六個饅頭,前五隻吃下後都沒感覺,而當吃下第六個時,卻頓感挺飽。於是他說:“早知吃了一個就能飽,我還吃前麵五個饅頭幹嗎?”

還有這樣一個故事,是說用紙團咂鐵塊的故事。那是美國的一位大學教授。一次,他把一塊很重的鐵塊綁在教室的天花板上,然後從一個裝滿紙團的籃子裏,抓出紙團,一個接一個地咂上去。鐵塊起初不動,如泰山般穩定。可過了一會兒,開始有輕微地顫動,然後開始擺動,最後居然能大幅度的移動。

其實,天堂和地獄僅有一步之距,成功和失敗隻有一箭之遙。很多人往往倒在成功的大門外,如果他們能繼續往前邁幾步,那麼,他們就能成功了。

請看這樣一道數學推理題:如果池塘中有一朵荷花,每天的麵積擴大兩倍,三十天後就會占滿整個荷塘,那麼第二十八天的時候荷塘裏會有多大麵積的荷花?稍懂一點推理常識的人都能快速地給出答案:四分之一麵積的荷花。

題目雖然簡單,但其蘊藏著的道理可並不簡單,決非人人都懂,即便懂了,也未必能夠在遇事時能堅持下去。四分之一,離占滿整個荷塘還差四分之三呢!許多人往往在此泄氣,無法堅持等待。細想想,第二十八天已占了四分之一,再過兩天就占滿整個荷塘了。兩天和三十天相差不能說不遠,然而二十八天都堅持下來了,為何不再努力一下,就兩天,你就可獲得輝煌的結果,迎來荷香滿塘的輝煌。

凡事都是循序漸進,積少成多的。想必幾乎所有人都懂得煮開水的道理。無論是用電熱水壺或是使用煤氣加熱,都需要一段時間。常壓下,必須使水吸收足夠的熱量,到一百度後,繼續吸收一定熱量,水才能沸騰,成為開水。

水之所以能沸騰,那是因為在一百度時,又繼續吸熱。如果在一百度時不再吸收熱量,那麼水就不可能沸騰了。

以上的幾個事例無不說明了千裏之行,始於足下,成功與失敗僅一步之遙。正如在漆黑的夜裏,我們摸索著走向光明。曾經我們都以為它離得很遠,很遠。一次的跌倒,兩次絆足,三次的相撞,信心便輕易地在無助中絕望,在絕望中崩潰,在崩潰中懈怠。然而,當我們終有一天,看到了天堂的模樣,回望起點,那卻隻是一米的距離。

高中生便處在這樣一個特殊的時期,已經曆經重重磨難,風雨兼程地奔向勝利,已經離勝利的大門僅一步之遙。高中生隻有在高考前繼續努力,奮鬥拚搏才能積累下豐厚的知識,應對高考,獲得成功。

時下,很多學生進入高中後,一旦在高一高二經曆挫折,就很難在高三這短短的一年中爬起來。所以,在高三出現了極大的分化。

其實,起初的失敗,並不代表什麼,就如那隻占四分之一麵積的荷塘,看似離占滿整個荷塘還差四分之三,其實離荷花滿塘並不遙遠。作為高中生,高考並不是如高欄不能跨越,隻要再堅持最後一會,成功就在眼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