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實“三少三多”原則建設“綠色環保工程”
理論廣角
作者:龍武斌
[摘要]由中鐵十一局集團承建的蘭新鐵路第16標段,全長84.67公裏,位於甘肅省河西走廊西端的酒泉地區瓜州縣境內,沿線具為千年沉積的戈壁灘地貌,大部分自然環境為砂土層麵覆蓋一層礫石,少部分地勢較低處有少量植被。戈壁植被稀少且種類單一,生態環境相對脆弱,在鐵路建設施工中極易對戈壁生態環境造成破壞。
[關鍵詞] “三少三多”原則 ;“綠色環保工程”
中圖分類號 :TU7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一、明確責任,健全製度,確保環水保管理體係有效運行
項目經理部成立了以項目經理和黨工委書記為組長,以分管副經理、各部室成員為組員的環境保護與水土保持管理領導小組,負責施工期間環保、水保工作的組織、監督和檢查,及時處理施工過程中出現的環保、水保問題。領導小組下設設立環水保辦公室,負責項目施工環保水保方案製定和日常管理工作。各工區為環保、水保工作責任主體單位,都成立了相應的組織機構,並設置了一名專職環水保工程師,圍繞總體目標開展工作。整個項目形成了縱向到底,橫向到邊的環水保管理網絡。
施工準備期間,針對蘭新項目的環境特點,對整個工程所涉及的環境因素進行了識別與評價,共識別影響環境因素126項,其中重要環境因素5項。針對這些重要環境因素項目部製定了專項環保、水保措施方案,各工區分別製定編製了《水土保持管理辦法》、《環境保護管理辦法》、《環水保專項檢查製度及環水保獎懲製度》等管理製度。
施工期間,項目部要求全體參建員工必須先經環保知識培訓後方可上崗。項目部先後組織環水保教育培訓16次,參培人數達6000多人次,全線製作環水保宣傳牌500個。另外,項目部還進行了多種形式、多種手段的環水保宣傳,使“珍愛自然,福蔭子孫”的理念,深入人心,轉化每個參建員工的自覺行為。
項目堅持環保水保工作與施工生產同布置、同檢查、同獎罰,嚴格貫徹執行 “誰汙染誰治理,誰破壞誰恢複”的原則,實行環保水保目標管理。從項目到工區,從工區到班組和作業人,逐級簽訂環保水保責任狀,將環水保責任層層分解。做到工程結算與環、水保達標直接掛勾。
項目部重點抓好“三級”檢查落實製度,即領導層抓全麵,管理層抓重點,運用行政和經濟手段,實施層層抓環保,級級抓落實,切實將“包保責任製”落到實處。
在施工過程中,項目部全麵推行“環保否決製”,環水保措施到位項目不得開工,施工作業不符合環水保要求的,取消當月勞動競賽的參評資格,完工後環水保不達標的工程不予計價。嚴格落實“無條件服從製”,即無條件地接受環境保護監測單位的指導和監督,無條件遵守建設單位與環保部門簽訂的環保協議條款。項目每周進行不少於一次進行環水保專項檢查,對檢查存在的問題建立問題庫管理製度,及時督促工區進行整改閉合。月底按時召開環水保專題分析會,分析上月環水保方麵存在的問題與不足,製定解決問題的對策,強化下步施工過程中環水保方麵的預防措施。
二、以防為主,全麵落實環保、水保措施,減少或規避對戈壁環境的損害
項目部對環保水保工作合理規劃、提前預防。每項工程施工前,認真按照“全麵規劃,合理布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強化管理”的環境保護方針,組織各工區領導及技術與環保負責人,認真對施工管區的原始地形地貌、環境生態現狀,進行詳細的現場勘察。對規劃不合理、環保措施不到位、標誌界限不明晰、參建人員未經培訓的工點,一律不許開工。項目經理反複強調:“環境保護是我國的一頂基本國策,是關係到子孫萬代的大事。盡管我們是在戈壁荒灘上施工,但萬物皆有靈,這裏的一草一木,是內地的原始森林。這裏的黑色礫石,是上千年曆史的沉積。它們都是我們保護的對象。隨意踐踏與破壞,我們都將成為曆史的罪人。我們既來為西北人民造褔,就要把我們的工程做成綠色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