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在研究生院第一年和第二年之間的那個夏天為馬薩諸塞州劍橋鎮哈佛廣場的一個小房地產公司工作,他就是早來晚走的。學生們到城裏來就是為了找一個9月份可以搬進去的地方。他們總是急三火四的,想盡快回去度假。
布隆伯格早晨6點30分去上班。到7點30分或8點的時候,所有來劍橋的可能租房的人已經給公司打電話,跟接電話的人訂好看房時間了。他當然就是惟一一個來這麼早接電話的人,那些給這個公司幹活的成年“專職”們(他隻是“暑期打工仔”)在9點30分才開始工作。於是,每天當一個接一個的人進辦公室找布隆伯格先生時,他們坐在那裏感到很奇怪。
伍迪·艾倫曾說過:80%的生活是僅僅在露麵而已。
布隆伯格非常讚賞這句話。他說:“你永遠不可能完全控製你身在何處。你不能選擇開始事業時的優勢,你當然更不能選擇你的基因智力水平。但是你卻能控製自己工作的勤奮程度,我相信某地有某人可以不努力工作就聰明地取得成功並維持下去,但我從未遇見過他(她)。你工作得越多,你做得就越好,就是那麼簡單。我總是比其他人做得多。”
當然,布隆伯格並沒有因為工作影響了自己的生活。他說:“我不記得曾因工作太緊或我太專注工作而耽誤了晚上或周末的娛樂。我跟所有女孩們的約會、我去滑雪、跑步和參加聚會比別人都多。我隻是保證12個小時投入工作,12個小時去娛樂——每天如此。你努力得越多,你就擁有越多的生活。”
點滴哲理
無論你的想法是什麼,你必須要實現它而幹得比其他人更多——如果你把工作安排成一種樂趣,那它就是一件比較容易的事。獎賞都是給那些比別人幹得多的人。你投入時間並不能保證你就會成功,但如果你不投入,結果就更可想而知。
確立目標,然後竭盡全力
好多年前,有人正要將一塊木板釘在樹上當擱板,賈金斯走過去管閑事,說要幫他一把。賈金斯說:“你應該先把木板頭子鋸掉再釘上去。”於是,他找來鋸子之後,還沒有鋸到兩三下又撒手了,說要把鋸子磨快些。於是他又去找銼刀。接著又發現必須先在銼刀上安一個順手的手柄。於是,他又去灌木叢中尋找小樹,可砍樹又得先磨快斧頭。磨快斧頭需將磨石固定好,這又免不了要製作支撐磨石的木條。製作木條少不了木匠用的長凳,可這沒有一套齊全的工具是不行的。於是,賈金斯到村裏去找他所需要的工具,然而這一走,就再也不見他回來了。賈金斯無論學什麼都是半途而廢。他曾經廢寢忘食地攻讀法語,但要真正掌握法語,必須首先對古法語有透徹的了解,而沒有對拉丁語的全麵掌握和理解,要想學好古法語是絕不可能的。賈金斯進而發現,掌握拉丁語的惟一途徑是學習梵文,因此便一頭撲進梵文的學習之中,可這就更加曠日廢時了。賈金斯從未獲得過什麼學位,他所受過的教育也始終沒有用武之地。但他的先輩為他留下了一些本錢。他拿出10萬美元投資辦一家煤氣廠,可造煤氣所需的煤炭價錢昂貴,這使他大為虧本。於是,他以9萬美元的售價把煤氣廠轉讓出去,開辦起煤礦來。可這又不走運,因為采礦機械的耗資大得嚇人。因此賈金斯把在礦裏擁有的股份變賣成8萬美元,轉入了煤礦機器製造業。從那以後,他便像一個內行的滑冰者,在有關的各種工業部門中滑進滑出,沒完沒了。
他戀愛過好幾次,雖然每一次都毫無結果。他對一位姑娘一見鍾情,十分坦率地向她表露了心跡。為使自己匹配得上她,他開始在精神品德方麵陶冶自己。他去一所星期日學校上了1個半月的課,但不久便自動逃遁了。兩年後,當他認為問心無愧、無妨啟齒求婚之日,那位姑娘早已嫁給了一個愚蠢的家夥。不久他又如癡如醉地愛上了一位迷人的、有5個妹妹的姑娘。可是,當他上姑娘家時,卻喜歡上了二妹。不久又迷上了更小的妹妹。到最後一個也沒談成功。賈金斯的情形每況愈下,越來越窮。他賣掉了最後一項營生的最後一份股份後,便用這筆錢買了一份逐年支取的終生年金,可是這樣一來,支取的金額將會逐年減少,因此他要是活的時間長了,早晚得挨餓。
點滴哲理
狄慈根指出:“如果一個人不把他的全部心思用在某一件事情上,他就不可能有什麼大的成就。”那些對奮鬥目標用心不專、左右搖擺的人,對瑣碎的工作總是尋找遁辭,懈怠逃避,他們注定是要失敗的。如果我們把所從事的工作當作不可回避的事情來看待,我們就會帶著輕鬆愉快的心情,迅速地將它完成。《聖經》上說:“無論你做什麼,你都要竭盡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