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1章 九月 信心加上行動,是實現夢想的途徑(3)(2 / 3)

從此以後,她一直從事教師職業。暑假裏她訪問了印第安人的居民區,給那裏的孩子補課。

從1955年到現在,很多年過去了,金蒙特從未得過奧運會的金牌,但她的確得了一塊金牌,那是為了表彰她的教學成績而授予她的。

點滴哲理

確立目標,而且懂得要對目標充滿信心。你同樣也能確立目標,你也能使夢想變成現實,但首先你必須自己相信能夠實現這一夢想。

堅持的意義

我的一個同學現在成了畫家,但他原先是研究數學的。當年他做教師,水平不高,在校園裏生活得很被動,對未來沒抱什麼希望。他自小喜歡畫畫,這個興趣一直伴隨著他的業餘時間。當教師後結識了一些美術界的朋友,那些朋友勸說他追求自己的個性和理想,他就辭職了。憑著工作數年的積蓄,他背著畫夾走南闖北,過著一種近似流浪的生活。3年後,他結束流浪,專心致力於繪畫。這期間他很貧困,一邊賣畫,一邊靠朋友們的接濟生活。

和許多文藝界人士不同的是,他基本上不參加任何社會活動,朋友圈子也很小。甚至,他連美術界的新潮流、新動向都不甚關心,隻是憑著自己的才華和個性,一心追求自己的理想。這麼著又過了3年,他終於引起同行們的注意。他的畫作以清新、流暢、富有叛逆精神而漸漸聞名。以下是這位朋友向我簡單介紹的成功經過,內容很蒼白,沒什麼意思。但有意思的是,他邊喝咖啡邊給我計算他取得成功實際花費的時間——小時候大約從初中開始,喜歡畫畫,一直到高中一年級,用於繪畫或閱讀有關書籍平均每天大約1小時,這4年用於繪畫的實際時間大約是4×365×1=1460(小時),約合61整天。讀高二、高三時,因為考大學,在嚴格的環境下,一度與繪畫絕緣。上大學後,漸漸恢複以前的愛好,4年中用於繪畫或閱讀有關書籍平均每天約1小時,與上同,約合61整天。大學畢業後,為找工作、換工作,用了約一年時間,直到成為教師,才又拿起畫筆。在校園的3年裏,用於繪畫或閱讀有關書籍的時間每天約3小時,3×365×3=3285(小時),約合137整天。辭職後,流浪3年,用於繪畫或閱讀有關書籍平均每天約8小時,3×365×8=8760(小時),正好365整天。閉門創作3年,用於繪畫或閱讀有關書籍平均約10小時,3×365×10=10950(小時),約合456整天。以上相加,6161137365456=1080(整天),約等於3年。朋友說,從我小時候對繪畫產生愛好時起,到我獲得第一個大獎,正式成為“繪畫工作者”止,實際花費於此項工作的時間隻有3年,其他的時間都用於吃喝拉撒睡,或者與繪畫無關的事情。

點滴哲理

隻要甘於寂寞,保持你的理想,一有機會就去實踐它,時間長了,自然水到渠成。

要是亞伯拉罕放棄了……

你是否遇到過這樣的問題:“如果去嚐試,後果將會怎樣?”這種想法本身是與成功作對的一個敵人。

成功的敵人總是讓我們去想:“如果我失敗了,那怎麼辦?我去試過了,但沒能成功會怎樣?”它會使你放棄努力。

有一個戰勝了這個對手的人,他的故事一定會對你有所啟發。那是在1832年,當時他失業了,這顯然使他很傷心,但他下決心要當政治家,當州議員,糟糕的是他競選失敗了。在一年裏遭受兩次打擊,這對他來說無疑是痛苦的。

他著手自己開辦企業,可一年不到,這家企業又倒閉了。在以後的17年間,他不得不為償還企業倒閉時所欠的債務而到處奔波,曆盡磨難。

他再一次決定參加競選州議員,這次他成功了。他內心萌發了一絲希望,認為自己的生活有了轉機:“可能我可以成功了!”

第二年,即1835年,他訂婚了,但離結婚還差幾個月的時候,未婚妻不幸去世。這對他精神上的打擊實在太大了,他心力憔悴,數月臥床不起。在1836年他還得過神經衰弱症。

1838年他覺得身體狀況良好,於是決定競選州議會議長,可他失敗了。1843年,他又參加競選美國國會議員,但這次仍然沒有成功。

要是你處在這種情況下會不會放棄努力?他雖然一次次地嚐試,但卻是一次次地遭受失敗:企業倒閉、情人去世、競選敗北。要是你碰到這一切,你會不會放棄——放棄這些對你來說是重要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