忍讓學修煉智慧1(1 / 3)

忍者無敵∶忍讓學是成就大業的利器

忍一時風平浪靜;

退一步海闊天空。

——《忍學》

一、妙解“忍”字,忍常人所不能忍

“忍”是中國的國粹,是中國儒家思想的精髓。

大千世界,紛繁複雜,芸芸眾生,迥然各異。一個人生活在社會中,就不可避免地要同其他個體發生千絲萬縷的聯係。而一個人要想成就一番事業,名垂青史,就必須吃常人不能吃之苦,流常人不願流之汗,忍常人不能忍之忍,歸根結底,要想成功,關鍵是如何運用這個“忍”字。

1.“忍”之精髓:心字頭上一把刀

“忍”字從字形上看,是心字上麵加了一個刀刃的“刃”字,其意仿佛是在告訴我們,這是一把極其鋒利的刀,直插在人的心頭。想一想,誰能不望而生畏呢?

“忍”在中國古代哲學史中,是一個十分重要的範疇。古時關於“忍”有很多解釋:

《說文》中說:“忍,能也。”

《廣雅·釋言》中說:“忍,耐也。”

《荀子·儒效》中說:“誌忍私,然後能公,行忍性情,後能修。”

《晉書·宋伺傳》中說:“兩敵相對,惟當能忍之,彼不能忍,吾能忍,是以勝耳。”

《左傳》中說:“一慚不忍,而終身慚乎。”

先哲們對於“忍”的思想有許多經典論述,其中比較著名的有:

孔子說過:“百行之本,忍之為上。”孔聖人認識到忍是最高策略,並且還說:“小不忍則亂大謀。”

宋代大學問家程頤也說:“憤欲忍與不忍,便見有德無德。”把忍看成是人道德修養的重要組成部分,也由此看出人的品德操行。

北宋著名的文學家蘇軾,就人應該具有忍耐的精神這個問題談到他的看法:“君子之所以取遠者,則必有所持。所就者大,則必有所忍。”

陸遊說:“小忍便無事,力行方有功。”也是看到了人生行事過程中忍的必要性。

早在元朝,便有兩位飽學之士許名奎、吳亮專門編纂了《勸忍百箴》和《忍經》傳給後人。

清朝道光廿六年間,出版了《忍字輯略》。這本書中說:“金入火生光,草入火生煙,苦難一也。此言耐苦猶耐火也。善忍者成如金,煉去心渣益明,不善忍者反是,怒氣所薰,無不染也。”又說:“古聖賢豪傑所以立大德而樹大業者,莫不成於忍,而敗於不能忍。”

自古以來,人們對忍已有許多闡釋,吳亮的《忍經》也麵世多年,但是時代在前進,社會在發展,人們的思想也在不斷地豐富複雜。具體說到忍,其內涵也是多方麵的。首先是具有一種超凡脫俗的精神境界而表現出來的克製人性中的卑劣行為和欲望的思想。其次是為了實現崇高的目標,而表現出的高度自我犧牲精神。其三是為了某種利益的獲取而忘我奮鬥的精神。其四是為了達到某種目的在特定人物身上表現為陰謀詭計的使用。

2.忍是強者才具有的精神品質

忍顯示著一種力量,是內心充實,無所畏懼的表現。忍是一種強者才具有的精神品質。

忍不是低三下四,忍氣吞聲甘願受他人擺布,或者是受人欺侮,逆來順受,不去反抗,忍應當是一種積蓄力量的方式。那些表麵上盛氣淩人、氣勢洶洶、不可一世的人,內心則是空虛軟弱的。忍一時仿佛是吃了虧,其實,一個人敢於吃虧,不去占便宜,討好處,也許就得到了最大的好處,而那種事事處處都想占別人便宜,不願吃虧的人,到頭來往往自己反而吃了大虧。

我們常常在生活中遇到這樣一種情況,它可能是一種平白無故的批評,也可能是一種莫名其妙的指責;它可能來自於同事和朋友們的誤解,也可能是出於某些不安好心的人的唆使和陰謀。在這種情況下,如果我們不明察事理,則很容易把事情弄糟,甚至是把好事辦成壞事,而“忍”則有助於幫助我們去處理這些問題。

我們要和各種人打交道,所以要能正確地去包容各種人,各種看法,各種行為。漢朝的呂蒙正式被拜為宰相,正準備上朝時,朝中的一位官吏,站在門簾處指著他說:“是這個小子當了宰相嗎?”呂蒙假裝沒聽見。這時與呂蒙同行的官員一定要問清楚這個人的姓名,呂蒙堅決不許,說:“倘若一旦知道他的姓名,就會一生也忘不了,不如不問好。”

一個人善於忍,才能得到各方麵的幫助,吸收各個方麵的信息,有時你自己不知不覺就會發現,忍給你帶來的好處,遠遠大於不忍給你造成的損失。

當自己想幹、想說什麼的時候,盡管自己有能力、有權利去幹、去說,可又非要讓自己不幹、不說,那不是一件最難的事嗎?世界上真正的強者是能夠戰勝自己的人。世界上最難以克服的困難,也就是戰勝自我。其實我們應該看到世界上最大、最頑固的敵人,也就是我們自己。可以說,能夠戰勝自己的人,是沒有什麼困難可以擋住他的。

3.歲月煎熬,人類生存需要忍

雖說忍是賢者、人傑、能人,但沒有人生來就喜歡忍,就甘願受苦受累受熬煎。“忍”字心頭一把刀,有誰情願在刀下生活,整天提心吊膽,腦袋別在腰帶上過日子?但是在實際工作與生活中,不管你喜歡不喜歡,情願不情願,客觀環境就要求你忍,不忍不行,哪怕如刀刺心,你也必須忍。“忍之須臾乃全汝軀”,能忍則安,全身遠禍。

自然界孕育了人類,為人類的生存、發展提供了條件,但同時又製約著人類。人作為自然的產物,一切都離不開自然。依附於自然,尊重自然規律,同時也要接受自然天擇,生老病死,婚喪嫁娶,一切都要順隨自然。人類誕生於自然的搖籃,成長在大自然的懷抱,靠自然提供的陽光、空氣、水和動植物維持生命,用自然界的材料遮風避雨,保暖禦寒。自然界為人類提供了一切生存發展的物質基礎,也提供了廣泛的活動空間,人們可以登高山,越重洋,到地球的各個角落去探險;人們也可以到太空遨遊、到星球做客,但人們須臾不能離開自然,就像無法拔著自己的頭發離開地球一樣,即使神話中的“天馬行空”,也終究離不開宇宙空間。

人類依賴自然而生存,就需要忍受自然時空的限製,接受自然規律的約束。正如“十月懷胎一朝分娩”一樣,急不得,慢不得。操之過急,不足月生下的嬰兒謂之“早產兒”,早產兒的成活率很低,即使有幸活下來,也可能因先天不足而導致後天不幸。慢了也不行,不慌不忙,沒準兒是難產,難產的危險性更大,最慘的是母親和嬰兒都難以保住。人生的幼年、童年、少年、青年、壯年、老年,各個生長階段都無法擺脫大自然的規律自行生長。所謂的駐顏術和煉丹術,都隻是權宜之計,無法從根本上改變大自然的規律,時光永遠不會倒流,人人都必須忍受歲月的“煎熬”,花季已過,青春不再來;死神到來的時候,誰也無法扼住它的喉嚨。鬥轉星移,四季更替,規定了農作物的種植和收獲季節。不按時播種,就沒有收獲;種什麼收什麼。不適時搶收,糧食就會爛在地裏;種多少未必能夠收多少。晝夜交替,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生活自有生活規律。黑白顛倒,陰陽不諧,久而久之,身體就失去平衡、神經紊亂,疾病就會乘虛而入。人體的生物鍾也是在大自然的長期作用下形成運行規則。不能因為你多眠,太陽就不升起;不能因為你失眠,硬把太陽托起地麵。人類要和順地生存和規律地生活,就得忍住自己的種種遐想,遵天命,順天理,合民意。如果有誰不尊重大自然非要與之作對,破壞生態平衡,就隻能遭到自然規律的無情懲罰。正是自然界這種不可抗拒的規律,迫使人們對自然界采取忍讓寬容的態度,才享受到大自然的恩賜,享受著溫暖的陽光。也正是對自然的忤逆,人類不得不忍受狂風暴雨的肆虐和顆粒無收的饑荒。人類對自然的忍讓和順從是發展自身、繁榮社會的明智之舉,必經之路。

社會是由人群構成的,人與社會的關係,就是人與人的關係。要維持人與人的關係的友好祥和,正常交往,更需要忍耐、忍讓、克己、抑製的力量和作用。忍在人際關係中是粘合劑和調和劑。人際關係的特征從宏觀上看表現為多元統一性。一個單位、一個地區、一個國度、乃至整個人類社會都需要建立起合理的秩序,為保證秩序的穩定,又製定出各種法規、政策,讓大家共同遵守。而人雖是社會的一員,卻又是獨立的個體,各人有各人的人生之道,處世哲學,生活方式,個性特征。一個人有一個人的活法,每個人都有為自己的願望、理想去奮鬥、去發展的權利。但是,個人的思想、行為,未必都那麼合理,即便都是合理的,也得考慮是否與他人利益,與社會公益相一致,如果不一致,那就需要以他人利益、以社會公益為重,節製或縮小個人欲望和要求。這就是一種必需的、被動的忍。如若不然,每一個人都按照自己的欲望完全自由地發展,那麼人與人之間就會矛盾重重、充滿殺機,社會秩序的安定就潛伏著危機。不難想象,每一個走在大街上的人心裏都裝著一團火,每一個人都是一個爆破筒,社會就將瀕臨崩潰,末日就會到來。即使在“自由世界”,也是法製社會,也有社會道德規範,不可能讓每個人為所俗為,隨心所欲。任何時代、任何國家的自由都是有限度的。人際關係就像打球,隻允許合理衝撞,非合理衝撞就犯規,不得分或被罰出場。因此,在人類社會中,要使整個社會按照正常軌道有秩序地發展,人們就得克製自己的欲望,約束自己的行為,遵守法製,遵守社會公德;就得學會“忍”,必要時要強迫自己忍,把一己的欲望和要求限製在不妨礙他人、不危及社會利益的合理範圍內。如果衝突發生了,要善於克製、忍讓;狹路相逢,自覺後退,請君先行。否則,就會出現兒歌中所唱的那幕慘劇:“東邊來了一隻羊,西邊來了一隻羊,走到橋上兩不讓,撲通掉進河中央”。

4.忍者有“心”,忍的主觀能動性

“忍”字上麵一把刀,表明了“忍”的客觀性、被動性、嚴酷性。“忍”字下麵有顆心,又表明了“忍”還具有主觀性、能動性、自由性。我們驕傲,我們的祖先如此聰明,如此有靈性、有悟性,在造字時能把偌深的自然辯證法濃縮於一個“忍”字上。刀雖鋒利,畢竟是物,是死的,是靠人去掌握的;心雖是不堪一擊的血肉之體,但卻是活的。二者隻有相互依存,對立統一,才算完美。因此,我們一方麵要談自然對人的製約,社會關係對人的製約,迫使人們不得不克製、忍耐自己的欲望以服從自然規律和社會秩序的發展;同時另一方麵我們也不能忽略人怎樣由消極、被動的忍逐步走向自覺自願、積極主動的忍。人類在同自然的關係、同社會的關係、乃至同人自身的關係處理過程中,逐漸意識到並切身體驗到忍的積極作用和巨大價值,於是便由被動、消極的忍變為積極、主動的忍。並且把這種忍上升到理性去認識,這樣一來,人類關於忍的知和行就升華到一個新的境界,人也就進入了自由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