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工作的“有為”與“有位”
觀點參考
作者:王海文
班主任是班級管理工作的直接參與者,是學生人生道路的重要引路人,是幫助學校開展各項工作的協調者。要實現“有位”,班主任必須要“有為”。
1.善“望”其表,由表及裏。所謂“望”,就是教師通過細致的觀察,了解學生在學習、生活中的表現和情緒的變化,從而及時、有效地開展教育工作。高三學生的心智仍然沒有健全,尤其在高考的重壓之下,他們的喜怒哀樂往往會在臉上顯現出來。因此,班主任要在工作中逐步練就一雙“火眼金睛”,由表及裏,洞穿學生的內心世界。善於觀察每一位同學的表情,在巡課時重在關注學生的精神狀態。如,為什麼他今天目光無神,昏昏欲睡?為什麼開朗的他今天卻愁雲慘淡?一貫表現積極的他為什麼今天對學習如此冷淡……當學生出現異常時,班主任要認真了解該生這一情緒流露時臉色的變化,情態的變化以及所處的特定環境,根據該生的性格特點,換位去想他的內心想法。你隻有做一個有心人,才有可能有針對性地去了解造成學生這些變化的內在原因,有的放矢地開展教育工作。也正是通過“望”,往往能讓班主任及時地了解到第一手情況,從而把可能出現的一些問題處理在萌芽之中。
2.願“聞”其聲,悉聽全麵。在班主任工作中,“傾聽”同樣也是教師充分了解學生情況的有效手段。要善於通過多種渠道,來耐心傾聽學生的聲音。高三階段,學生競爭越來越激烈。因此,每次大的考試之後,往往是學生心理波動比較大的時期,這時班主任更應暢通各種渠道,傾聽學生的聲音。可以通過班裏每一位同學輪流寫班級日誌的方式,讓他們在日誌中表達其所思所想,而老師通過批複班級日誌可以及時地與他們溝通,從而使班級日誌成為溝通同學與老師之間的橋梁;可以利用高三班級組會議的機會,了解任課老師對學生的看法;可以利用家長會及“一線通”信息平台,了解家長對孩子的看法、要求,家長的教子方法及期望值;也可以聽聽學生對同學的評價,外界對學生的評價等。通過上述途徑,班主任“聞全其聲”,才能有針對性地開展班級工作,及時排除影響班級前進和學生發展的障礙,努力調動學生參與班級管理的積極性,從而有利於班級各項工作蒸蒸日上。
3.巧“問”其想,真心關懷。魯迅先生曾說“教育根植於愛”,“沒有了愛就沒有教育”。在學生需要愛,尤其是在學習、生活、甚至情感等方麵遇到迷惘、失落等情況時,班主任如果能夠及時捕捉到這些信息,並且能夠巧問其想,及時幫助學生化解這些矛盾之後,會使師生關係更加和諧,甚至對學生一生的發展產生極其重要的影響。曾經有一次我在午間巡視時,看到有一對走路都有點吃力的老年夫婦,著急地來到我們班找小A同學,小A跟我請了假,就匆匆出去了。但回班之後,小A就一臉憂鬱,問他發生了什麼事,他隻講沒事,其他一言不發。在高三最後衝刺階段,這樣下去可不利於孩子的發展。因此,我從小A最要好的同學那兒了解到一些情況。原來,那一階段他父母正在鬧離婚,而中午來找他的是他的外公外婆,他們希望小A能從中協調父母關係。了解到這種情況後,我能體會到小A的難處,而他這時候也正是需要老師的幫助的時候。於是,我首先做小A父母的工作,指出孩子目前正處於人生的關鍵時期,如果這時家庭不和諧,就會對孩子的一生產生一些難以估量的影響,要從孩子的長遠發展角度出發,努力為孩子營造一個良好的家庭環境。小A父母最終接受了我的觀點,從而解決了小A全力衝刺的後顧之憂。當小A拿到南京大學的錄取通知後,第一時間心存感激地把這一消息告訴我。我內心真是感到無比的欣慰。
4.準“切”要害,對症下藥。作為班主任要善於分析前麵“望”“聞”“問”所獲得的第一手材料,根據學生的行為變化程度和語言變化程度,以及學生性別、年齡、性格、人際關係、家庭狀況等,綜合分析得出該生的症結所在,找準解決問題的切入點,給學生開出一劑良方,做到讓學生心服口服。■
(作者單位:江蘇教育學院附屬高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