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2章 以佛心贏取成功,以禪心化解失敗(2)(3 / 3)

方丈聞言大笑,說:“道路平坦了,心反而不在目標上了。隻有在坎坷的路上行走,才能磨煉一個人的心誌啊!”

這個當年的小和尚就是後來著名的玄奘法師。在西去取經的途中,雖艱險重重,但他的心卻一直閃耀著執著的光。

逆境能磨煉人的意誌,順境卻往往會使人意誌消沉、不思進取。所以,身處逆境的時候,我們沒必要怨天尤人,因為總有一天會發現正是逆境讓我們變得更堅強;身處順境的時候,我們反而應該經常激勵自己積極上進,以免過於放鬆懈怠。

佛禪小故事

背木柴

石頭希遷問新到的僧人說:“你從什麼地方來?”

僧人答道:“江西。”

希遷問:“是否見到馬祖?”

答曰:“見到。”

希遷指著牆角的一根木柴問道:“馬大師是不是很像這個?”

這位僧人無言以對,百思不解。後來他到了江西,見到馬祖後,把這件事告知馬祖,馬祖聽後問道:“這根木柴是大是小?”

僧人道:“很大很大!”

馬祖笑道:“你很有氣力呀!”僧人不解其意。

馬祖繼續說:“你從南嶽背了一根很大的木柴,一直背到江西,豈不是氣力很大嗎?”僧人聽後似有所悟。

想象是一種強大的力量

大波是日本一位著名的摔跤手。他體格強壯,且精於摔跤之道。但他有一個弱點:在私下較量時,即使他的老師也不是他的對手;但在公開表演時,他卻靦腆得連他的徒弟也打不敗。

大波覺得他應該去求教一位禪師,當時著名的白隱禪師恰好在附近的一座小店中歇腳,於是他便前去叩見,說出了他的問題。

“你的名字叫大波,”禪師指示說,“那麼,今晚就在這兒廟中過夜,想象你就是那種巨大的波濤,並不是一個怯場的摔跤手,而是那橫掃一切、吞噬一切的狂濤巨浪。你隻要如此去做,不久就會成為全國最偉大的摔跤手了。”

禪師休息去了。大波開始打坐,嚐試將自己想象成為巨浪。起初,他雜念紛飛,想了許多別的事物;但不久之後,他對波浪愈來愈有感應了,夜愈深而波浪愈來愈大。波浪卷走了瓶中的花卉,甚至連佛堂中的佛像也被淹沒了。黎明尚未來到,隻見海潮騰湧,廟也不見了。

到了天明,禪師發現大波仍在打坐,微笑著拍了拍這位摔跤家的肩膀,“現在,什麼也不能煩惱你了,”他說,“你可以橫掃一切了。”

這天大波參加摔跤比賽,大勝而回。自此以後,全日本沒有一個人可以把他打敗。

很多時候,我們之所以會輸給對手,並不是因為我們的實力不如對方,而是因為我們缺乏自信。不妨想象一下自己——把自己想得很厲害,這樣能激發出自己的自信,發揮出自身的潛能。

堅持自己正確的主張

大梅禪師學禪已經了很多年了,盡管他學習十分努力,但是一直沒有悟道。

有一天,他去請教馬祖禪師:“佛是什麼?”

馬祖禪師回答:“即心即佛。”大梅禪師恍然大悟。

開悟後,大梅離開了馬祖禪師,下山弘揚佛法。當馬祖禪師聽說大梅開悟的時候,不太相信,心想:“以前他學了那麼多年佛法,怎麼一下子就開悟了呢?不妨叫一個人去試試他!”於是馬祖禪師派自己的弟子前去試探大梅。

這個人見到大梅禪師,就問道:“師兄,師父說了什麼話讓你頓悟了呢?”

大梅回答:“即心即佛。”

這個人說:“師父現在已經不說‘即心即佛’了!”

大梅驚奇地道:“哦!那他現在說什麼?”

那個人說:“老師現在經常說‘非心非佛’。”

大梅聽了以後,笑著說:“這個老和尚,不是存心找人麻煩嗎?我才不管他的什麼‘非心非佛’,我依然堅持我的‘即心即佛’。”

這個人回去將事情的經過告訴了馬祖禪師,馬祖禪師激動地說:“梅子真的成熟了。”意思是說,大梅真的是開悟了。

每個人都應該有自己的主見,如果我們認為自己是正確的,就要堅持自己的主張,不要人雲亦雲,受別人的控製。隻有這樣,才能有屬於自己的見解,從而使自己變得傑出。

佛禪小故事

換鞋不如換路

一位禪師與門徒雨後走在土路上,他的新布鞋上沾了許多泥點兒。

一位穿了雨鞋的門徒問他:“出來時為什麼不換雙鞋呢?”

這位禪師望望連著村子與外界泥濘的路,意味深長地說:“換鞋不如換路呀。”

門徒頓覺心頭一震。

後來,門徒在禪師的帶領下,大家一塊兒硬化了路麵,從而一勞永逸,不必再受“換鞋”之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