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容飲食基礎知識(1 / 3)

美容飲食基礎知識

營養成分的美容作用

“民以食為天”,各種營養成分是人類生存的基礎,同時亦是美容的根本。“紅光滿麵”不但代表著一個人的氣色,而且亦給人健美、舒服的感覺;而營養不良,形容憔悴則很難與美聯係在一起。飲食合理,不僅要保證人體攝入足夠的熱量和營養素,以滿足機體正常需要,而且要注意食物的質,以便更好地被人體吸收、利用,以發揮其作用。

食物含有的營養成分種類繁多,根據不同的性質和功能,營養成分分為六大類: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礦物質(無機鹽與微量元素)、維生素和水。這些營養素對美容起著重要的作用。

1.飲食對美容的基礎作用

生命的基礎是蛋白質,也是皮膚營養成分的中心。如果蛋白質長期供應不足,便會出現體重減輕、發育緩慢、肌肉萎縮、皮膚彈性降低而產生皺紋,皮膚功能減退而使創傷難以愈合。對正處於生長發育的青少年,要想使身體長得健美,必須保證蛋白質供給充足。而對於已成年的人,身體不再增加體重與身高了,是否仍要注意蛋白質的供給呢?答案是肯定的,因為人體每時每刻都有衰老的細胞死亡和被破壞;也有新的細胞誕生、成長,這些都不能離開蛋白質。人的頭發每天大約增長0.32毫米,且每天大約有40~60根脫落;人體皮膚細胞的新陳代謝也很旺盛,一個人每星期脫落的皮屑有5克左右。這些代謝均需要有充足的蛋白質作為後盾,否則,將出現毛發枯黃稀疏、皮膚黯淡無光,美便無從談起了。

一個人每天需要蛋白質的量,一般來說,成年男子每日需蛋白質70~110克,女子需65~90克,懷孕4~6個月的孕婦在此基礎上加15克,7~9個月的孕婦和乳母要加25克。

蛋白質的“質”也是非常重要的,蛋白質由22種氨基酸組成,而其中的9種必需氨基酸不能在體內合成或合成的量極少,必須由食物供給。雞蛋蛋白質、牛奶和肉類蛋白質,營養價值高,最能滿足人體需要,被譽為理想蛋白質。

雞蛋護膚美容能力也不一般,現代流行的護膚化妝品中,不少有雞蛋的成分,如幹性皮膚的天然護膚品配方中,常含有蛋黃;而含有蛋白的配方則適用於中性和油性皮膚。關於牛奶美容一說,人們早已不陌生。很早以前,牛奶洗臉、洗浴是件奢侈的事,是貴婦們的專利。發展到今天,已經成為姑娘們的美容必備品,許多化妝品中都加入了從牛奶中提煉出的一些成分,如牛奶潔麵劑、牛奶滋養劑、敷麵劑、洗浴劑等。這些營養物質雖可作用於皮膚,但從食物中攝入,通過血液循環提供養料,在營養皮膚、毛發中占有主導地位。肉、魚、乳類動物性蛋白質雖優質,但屬酸性食品。若長期隻食用酸性食品,不僅不利於健康,而且皮膚會因藥物而引起斑疹;而常食用豆製品、西紅柿、胡蘿卜、黃瓜、菠菜等堿性食品,皮膚不易受侵害。所以,要使您的肌膚更美麗,不能一味重視酸性食品,多吃些大豆等植物蛋白質是有益的。另外,不同的氨基酸具有不同的作用,如果將不同氨基酸組成的蛋白質混合起來食用,如將穀類和豆類蛋白質混合利用,則可能提高混合食物的蛋白質的營養價值,起到互補作用。

兔肉也倍受愛美人士的青睞,被稱為“美容肉”。兔肉具有含蛋白質多、脂肪少、膽固醇低的特點,含蛋白質21.5%,比豬肉多1倍以上,其含蛋白質量亦超過了牛、雞、羊肉;脂肪含量為3.8%,為豬肉的1/4~1/10,羊肉的1/6,牛肉的1/2~1/3;膽固醇含量則低於所有肉類。兔肉肉質細嫩,結締組織少,含有多種維生素和微量元素,且較豬、牛、羊、雞肉好消化。經常食用兔肉,既能增強體質,又不至於使身體發胖,並可使皮膚紅潤白嫩,它是肥胖症、老年人、高血壓、冠心病、糖尿病患者的理想肉食品,也是青年朋友美容的良好選擇。另外,祖國醫學中食療方法源遠流長,其中的“烏龍戲珠”這道藥膳,具有強身美容、滋陰生肌的功效,並有助於刀口傷疤的愈合,其中的“龍”是墨魚,“珠”是鵪鶉蛋,並加上火腿、香菇和冬筍一同蒸成。另外,有不少菜譜對美容大有益處,其中,海參鴿蛋這道菜較典型,它既有助於美容,又能防治高血脂,由煮熟的鴿蛋和海參(發好後)共同炒製而成,是一道美味爽口的佳肴。

2.脂肪對美容的特殊作用

有的人把脂肪視為肥胖的大敵,動脈硬化、高血壓的元凶,殊不知脂肪對人類有著特殊的貢獻。

脂肪是構成人體細胞的重要成分之一,每天都有億萬個細胞需要脂肪提供原料,以保證推陳出新,工作順利進行。尤其是對於正處於生長發育的年輕人,更需要攝入足夠的脂肪,保證身體發育得健美。此外,脂肪具有供給熱能、貯存熱能、提供脂溶性維生素(如維生素A、E、D)等重要的生理功能。而皮下脂肪層可令皮膚富有彈性和魅力。

誘發冠心病的脂肪多與來自動物食品的飽和脂肪酸有關。而主要來自植物油脂的不飽和脂肪酸,如亞油酸、亞麻酸和花生四烯酸,可降低血清膽固醇和預防冠心病的發生。所以飲食中脂肪應以植物脂肪為主,減少動物脂肪的攝入。主要來自植物油中的不飽和脂肪酸,是美容不可缺少的營養素,被叫作“美容酸”,適當多吃些植物油,對皮膚和毛發的健美肯定有益,而且通過食入途徑吸收的“美容酸”是從身體內部發揮作用,其美容效果是外用化妝品無法達到的。富含植物油的食品,有葵花子、芝麻、花生、大豆、核桃、鬆子等,其中許多食物被製成烹調油,而有些則是被人們當作零食吃的小食品,它們對美容作出了很大的貢獻。

當然,攝入脂肪也不應過多,因為人體對脂肪可以說是來者不拒,多餘的脂肪會在體內被貯存下來,日積月累,人就會“發福”;而且易使皮膚失去彈性,較早衰老。關於每日飲食中脂肪的供給量,我國營養學會確定為人體所需總熱量的20%~25%。也就是說,每人每天攝取脂肪量大約50~60克即可,對於身體較胖者,還應適當減少。

3.碳水化合物是美容的主要熱能來源

人體能利用的最主要、最經濟的營養成分當屬碳水化合物,而如果進行強度較大的體力勞動,碳水化合物則成為食物中的主要熱能來源。大腦則完全依賴葡萄糖分解過程中產生的能量。此外,食物中碳水化合物供給充足,可防止因碳水化合物供能不足而動員體內蛋白質和脂肪分解,因而具有節約蛋白質和抗生酮的作用。另外,碳水化合物亦是構成生命的基本物質。可見,要有健美的體魄,碳水化合物則不可缺少。

4.美容必不可少的礦物質

礦物質包括無機鹽和微量元素。人體所需的礦物質均為大地的成分。目前,在地殼中發現的礦物質有90餘種,其中21種是人體所必需的。其中含量稍多的、占人體總重量的萬分之一以上的元素,叫做必需宏量元素,包括鉀、鈉、鈣、磷、鎂、氯、硫7種;含量極少,占人體總重量的萬分之一以下的,叫做必需微量元素,有鐵、鋅、碘、硒、氟、銅、鉬、錳、鉻、鎳、釩、錫、矽、鈷14種。這些元素含量雖少,但具有重要的生理作用,一旦缺乏,後果不堪設想。而且由於他們不能在體內自行合成,故而從食物中攝取礦物質至關重要。

(1)鈣:鈣是骨骼和牙齒的主要成分,而且,鈣在維持細胞的正常生理狀態和血液凝固方麵亦發揮作用。成人每日需鈣800毫克,孕婦和乳母要適當增加。鈣的主要食物來源是奶和奶製品,蝦皮、海帶、芝麻醬、豆類、綠色蔬菜含鈣量也很高,骨粉、牡蠣殼粉也為鈣的來源。

(2)磷:人體中約80%~85%的磷集中在骨骼和牙齒。缺少磷,也會影響到骨骼的發育和體型的健美。當膳食中熱能和蛋白質供給充足時,磷不會缺乏,而且磷的食物來源廣泛,故一般磷缺乏較為少見。

(3)鐵:血紅蛋白的合成離不開鐵,一旦缺乏鐵元素,人的顏麵不但不會紅潤如桃花,而且出現疲倦、乏力、心悸等不良表現,影響工作。膳食中鐵的豐富來源是動物肝髒、全血、肉、魚、禽類、豆類及綠色蔬菜。蛋黃雖含鐵豐富,但鐵吸收率較低,而奶為貧血食物。動物性食物鐵吸收率較高,酸性食物有利於鐵的吸收。

(4)鋅:鋅參與人體內多種酶的合成,其中不少酶參與蛋白質、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的代謝,而且鋅參與細胞內生命基本物質核糖核酸和蛋白質的合成。此外,頭發、皮膚與骨骼的正常生長、維生素A的代謝、激素代謝、免疫功能,創傷組織的愈合均與鋅有關,故鋅被譽為“生命火花”。鋅對人體的健美十分重要,因為鋅元素能夠調節皮膚和粘膜的分泌、排泄等功能,維持皮膚的彈性、韌性和細膩柔軟。如果鋅缺乏,就易發生皮脂腺失調、皮脂分泌過多,加上皮膚的免疫機製降低,易感染化膿,在麵部呈現紅腫、皮疹,這就是我們常見的粉刺,又叫痤瘡。粉刺多發生在麵部、背部和胸前,令青年朋友煩惱。鋅多存在於動物性食品,如牛、豬、羊肉、魚肉、牛奶、蛋類,而蔬菜、水果含鋅低。

(5)碘:甲狀腺素的合成離不開碘,而甲狀腺素在體內肩負著重要使命,細胞中估計有100種以上的酶係統受著甲狀腺素的影響,特別是熱能、蛋白質、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的代謝。如碘缺乏,甲狀腺素合成困難,就會導致甲狀腺腫大,發生“粗脖子”病,破壞人的形體美。孕婦缺碘,會危害胎兒,使小兒出生後患“呆小症”,表現為智力低下,身材矮小,終生痛苦。人體所需的碘主要來自食物,其次來自飲水和食鹽。食物中,含碘豐富的有海帶、紫菜、發菜、海魚、蝦、蚶、幹貝、海參等。

5.維生素對美容的作用

人們常說的維他命就是維生素,它是人們生命活動不可缺少的一類有機化合物,體內含量雖少,但對機體正常代謝、生長發育起著極重要的作用,由於一般不能在體內合成,或合成量太少(維生素D除外),故必須由食物供給。維生素種類繁多,根據其溶解性,分為脂溶性維生素和水溶性維生素。維生素A、D、E及K等屬脂溶性,而維生素B1、B2、B6、B12、C、葉酸、煙酸屬於水溶性。各類維生素對皮膚有著獨特的作用,對美容亦至關重要。

(1)維生素A:這是第一個被發現、也是極重要、且最易缺乏的一種維生素。維生素A與人的正常視覺密切相關,且與一個人由亮處到暗處的適應能力有關;骨骼發育、細胞生長和生殖離不開維生素A,皮膚上皮細胞的生長更是不能沒有維生素A,有了他,皮膚才能保持潤澤。一旦缺乏,“心靈的窗戶”——眼睛便會失去光澤,且易患“夜盲症”;皮膚粗糙,出現鱗狀角化現象,且易被感染。從食物中攝取維生素A主要有兩大來源,一是含各類胡蘿卜素的植物性食物,如綠葉菜、棕黃色蔬菜、水果,其中菠菜、苜蓿、豌豆苗、胡蘿卜、青椒等含量較豐富;二是來自動物性食物的維生素A,動物肝髒、奶及奶製品、禽蛋等含量較多。

(2)維生素D:維生素D不但能夠幫助腸道吸收足量的鈣磷,而且能促進骨及軟骨之骨化,對於青春期的身體發育、體型健美起著重要作用。由於此維生素是脂溶性維生素,故含脂肪高的動物性食物中維生素D含量往往較多,如海魚、動物肝、蛋黃、奶油、幹酪等。皮膚經日光照射後,也能自行合成維生素D。隻要平時注意飲食營養、適當曬太陽,一般是不會缺乏維生素D的。

(3)維生素E:別名生育酚,是重要的抗衰老維生素,被譽為“生育維生素”。維生素E的抗衰老作用是因為它有抗氧化功能,具有保護細胞和細胞內部結構的完整、防止某些酶和細胞成分破壞的作用,從而可以推遲細胞的衰老過程。而且,維生素E能防止脂褐質的形成,保持皮膚的細膩潔淨,對皮膚的美容貢獻很大。近年來,含維生素E的各類美容護膚品在化妝品市場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頗受青年朋友和老年朋友的喜愛。但保護皮膚的健美,不能光靠化妝品,飲食上注意營養,才可永葆皮膚的青春。維生素E主要存在於各種油料種子和植物油中,並以豆油含量最高,芝麻、花生、奶、蛋中含量亦不少。

(4)維生素B1:通常又叫抗神經炎因子或抗腳氣病因子,顧名思義,維生素B1對於神經炎、腳氣病的發生具有積極預防作用。此外,對於促進食欲、幫助消化、保護神經係統均有作用。而且,維生素B1還具有使皮膚光滑、減少色素沉著的功效。食物中含維生素B1豐富的有動物內髒、肉類、豆類、花生以及未精細加工的糧穀類等。

(5)維生素B2:這種維生素在氨基酸、脂肪酸和碳水化合物的代謝中,起著重要的作用。一旦缺乏,人會感覺疲乏、傷口愈合不良,眼、口、唇、皮膚、舌呈現炎症反應及貧血。維生素B2能使皮膚潤澤光滑。食物中奶類、蛋類、內髒類含量較高,深色蔬菜類也含有一定數量。

(6)維生素C:通常所說的抗壞血酸,就是指維生素C。牙齦出血在日常生活中較為常見。其中原因之一是人體缺少維生素C。人長期缺乏,就會患壞血病。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壞血病現在已極少見。維生素C對維護人體健康具有重要的作用,它能促進膠原蛋白的合成。膠原蛋白是連接細胞的重要成分,即體內的“混凝土”。如果缺乏維生素C,膠原蛋白無法合成,創口愈合緩慢,毛細血管脆性增加,容易出血,且骨骼發育亦受影響。此外,維生素C對於防止感染、感冒也有一定的良好作用。由於維生素C是一種還原劑,故能夠防止或延緩美容營養素如維生素A、E、不飽和脂肪酸被氧化破壞。作為抗氧化劑,它與維生素E等一起阻止黑色素的形成,從而使皮膚的色素沉著減輕,同時由於能夠抑製脂肪的氧化,故可防止脂褐質的沉積作用,所以維生素C能保持皮膚潤滑,防止皮膚老化。要想永葆青春的活力,就要使自己的日常飲食保證有充足的維生素C。由於維生素C是水溶性的,體內不能貯存,所以,每天都應攝入一定的數量。維生素C的主要食物來源是新鮮的蔬菜和水果,但蔬菜在烹調加工中可損失部分維生素C。水果中新鮮的大棗維生素C含量獨占鼇頭,有“維生素C丸”之美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