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肥幹什麼?”小張問。
“我媳婦說,你和你媳婦都是胖子,隻要我們倆減肥,那我們家的房子實際使用麵積肯定比你家大……”
看完這個故事很多人可能會哈哈大笑,但笑過之後我們一定要比照一下自己。
很多女人總在羨慕別人,總在懷念從前,卻不知道自己的眼前,正是若幹年後會輾轉懷念的。如果我們僅僅想獲得幸福,那很容易實現。但是我們希望比別人更幸福,就會很難,因為我們對別人的幸福的想象總是超過實際情形。
每個女人都存在著深刻的“自我”意識,並且具有一定的“虛榮心”。在這些因素的引導下,一些人追求“別人有的我要有,別人沒有的我也要有”,結果陷入了相互攀比的風潮中。一想到自己的處境,一想到別人的老公怎麼好,再看看自己家這位,真是氣不打一處來。久而久之,好脾氣變成壞脾氣,性情溫柔、善解人意的人也會變得暴躁、苛刻。
作為女人,由於嫉妒而生攀比之心,是司空見慣的事,可分主動和被動兩種。主動攀比是自尋煩惱的,就是要顯示自己的優越,以獲得心靈的某種快慰;被動應戰的雖然懊惱狼狽,也不得不沉著應戰,明戰不敵就暗戰,以獲取生活下去的某些精神支持。如果,一直處於劣勢,就隻能忍氣吞聲,另找渠道發泄,或者找比自己更弱的,或者找男人抱怨。比如別人婚禮辦得隆重,自己就想辦得更隆重;別人的手機、照相機、電腦、音響好,看見以後,決心要買更好的。於是乎,雙方在這場魚死網破的戰鬥中傷痕累累。然而女人攀比與虛榮心原本不是大的錯誤,隻是在更多的時候,拿別人的過錯與榮耀去懲罰與貶低自己,讓自己生活在攀比的陰影下,走進攀比這個怪圈而不能自拔,常常讓人惋惜。
其實“攀比”它不是一個貶義詞,當屬中華民族的優秀品德。“比學”、“比賽”、“比翼齊飛”等詞語,激勵著一代又一代人。《論語》裏就有“見善如不及,見不善如探湯”、“見賢思齊,見不賢而內自省也”等論述。攀比但不攀比奢華,不攀比安樂,不攀比享受,不攀比金錢和權力……是一種與時俱進的精神,更是一種銳意進取的精神。
女人何不心寬體胖一些,自得其樂,努力使自己做得更好,讓別人望其項背呢?
人生感悟
每個人的生活都是自己的,不論幸運還是不幸,不論幸福還是痛苦,但,如果我們能靜下心來,不徒羨別人,就會發現有屬於自己的幸福和屬於自己的幸運——一切的不幸與痛苦都是暫時的,隻有幸福和快樂才是永恒的!
平常心讓女人在平淡中擁有幸福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若無閑事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
酸甜苦辣猶未盡,榮辱成敗俱無形;淡泊名利身隨意,幸福生活平常心。平常心並非深不可測的玄機,隻是平凡人的平常心態而已,就是看山是山,看花是花,吃飯時吃飯,睡覺時睡覺。平常心所產生的力量是不可估量的,隻有心平氣和,才能讓生活豐富多彩,使自己滿載快樂。
有一個女弟子到法堂請示禪師:“禪師!我常常打坐,時時念經、早起早睡、心無雜念,自忖在您座下沒有一個人比我更用功了,為什麼就是無法開悟?”
禪師拿了一個葫蘆、一把粗鹽,交給女弟子說:“你去將葫蘆裝滿水,再把鹽倒進去,使它立刻溶化,你就會開悟了!”
女弟子依樣葫蘆,遵示照辦,過不多久,跑回來說道:“葫蘆口太小,我把鹽塊裝進去,它不化;伸進筷子,又攪不動,我還是無法開悟。”
禪師拿起葫蘆倒掉了一些水,隻搖幾下,鹽塊就溶化了,禪師慈祥地說:“一天到晚用功,不留一些平常心,就如同裝滿水的葫蘆,搖不動,攪不得,如何化鹽,又如何開悟?”
女弟子:“難道不用功可以開悟嗎?”
禪師:“修行如彈琴,弦太緊會斷,弦太鬆彈不出聲音,中道平常心才是悟道之本。”
女弟子終於領悟。
世間事,不是一味執著就能得到的。留一點空間,給自己轉身;餘一些時間,給自己思考,不急不緩,不緊不鬆,才能真正抓住幸福和快樂。
有人視工作如娛樂,也有人視工作為苦役。辦公室究竟是天堂還是地獄呢?很大程度是看你用什麼心態去麵對。
小C大學畢業後順利成為某公司辦公室的一名普通職員。可是兩年下來,她覺得自己是這個世界上最不幸的人:生不逢時,沒有好工作,沒有錢,沒有房子。每月的薪水少得可憐,還要早出晚歸,真是沒勁透了。